(20分相贈)李昪是否為唐朝皇室後裔

2022-01-17 03:40:19 字數 4748 閱讀 1069

1樓:

南唐國號源於李唐,南唐是五代十國時吳國大將徐溫的養子徐知浩建立的。 徐知浩本名李升,出身貧苦,後來為吳王楊行密所賞識,本來準備收他為義子,但又恐為諸子所不容,乃令大將徐溫收為義子。楊行密死後,徐溫和徐知浩相繼專權,後來,徐知浩廢掉吳末代王自立,並恢復本姓「李」,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係。根據新舊五代史記載,南唐國主李昪本來是個孤兒,父親名榮,自幼失散。

估計他是不是姓李都有疑問,他一開始國號是大齊,三年後忽然改國號為唐,並聲稱自己是唐明皇第六子永王璘之裔。缺乏依據。南唐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僅38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937年,李昪稱帝建國,是南唐的盛世,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中主李璟時由於與周邊各國多次興兵,因而國力衰退。958年因為兵敗,將長江以北十四州割讓給後周,並且稱臣,去帝號改稱國主。

而後主李煜時更是被宋滅國。李璟與李煜兩父子在中國文學上是有名的詞人。相傳南唐李後主曾造七尺高蓮臺,令官嬪睿娘以帛纏足,作新月狀,著素襪行舞蓮中,迴旋有凌雲之態,這實是後世纏足的起源。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後主本有集,已失傳。

現存詞約四十四首。後人把他和中主的詞合為《南唐二主詞》。吳王隴西公(李煜)墓誌銘 [南唐]徐鉉 吳王隴西公墓誌銘 王諱煜,字重光,隴西人也。

昔庭堅贊九德,伯陽恢至道,皇天眷佑,錫祚於唐,祖文宗武,世有顯德。……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馭民,欽若彝倫,率循先志。奉蒸嘗、恭色養,必以孝;事老、賓大臣,必以禮。

居處服御必以節,言動施捨必以時。至於荷全濟之恩,謹藩國之度,勤修九貢,府無虛月,祗奉百役,知無不為。十五年間,天眷彌渥。

然而果於自信,怠於周防。西鄰起釁,南箕構禍。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裡婦之辭。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夫人鄭國夫人周氏,勳舊之族,是生邦媛,肅雍之美,流泳國風,才實女師,言成閫則。子左牽牛大將軍某,襟神俊茂,識度淹通,孝梯自表於天資,才略靡由於師訓,日出之學,未易可量。

惟王天骨秀異,神氣精粹,言動有則,容止可觀。精究六經,旁綜百氏。常以為周孔之道不可暫離,經國化民,發號施令,造次於是,始終不渝。

酷好文辭,多所述祚。一遊一豫,必以頌宣。載笑載言,不忘經義。

洞曉音律,精別雅鄭;窮先王制作之意,審風俗淳薄之原,為文論之,以續《樂記》。所著《文集》三十卷,《雜說》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於弧失之善,筆札之工,天縱多能,必造精絕。

本以惻隱之性,仍好竺乾之教。草木不殺,禽魚鹹遂。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唯恐其聞。

以至法不勝奸,鹹不克愛。以厭兵之俗當用武之世;孔明罕應變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義之行,終於亡國,道貌岸然有所在,復何愧歟!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但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2樓:匿名使用者

李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唐烈祖 姓名 李昪

年號 升元

廟號 烈祖

字 正倫

諡號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在世 888年-943年

在位 937年-943年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時期南唐建立者。

本為孤兒,為楊行密於爭戰中所擄,並以為養子,而楊行密諸子不能容,遂將其給予徐溫(一說為徐溫所擄,並以為養子),並改名徐知誥[1]。

南吳時期,因功累升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潤州(今江蘇鎮江)團練史,徐知誥為政寬仁,又能節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升州,並以徐溫長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今江蘇揚州)控制南吳政權,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驕傲荒淫為朱瑾所殺,徐知誥就近自潤州渡長江平變,自是徐溫乃以其代替徐知訓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

徐知誥在揚州,一反徐知訓之作為,恭敬事奉吳王楊隆演,並且謙卑對待士大夫,對待部屬寬大,生活十分儉僕,並以宋齊丘為謀士,改革稅制,因此國家遂漸富強,人心歸附。

南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與徐溫親子徐知詢爭權,徐知誥趁徐知詢入朝的機會,將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吳政權。天祚元年(935年),進封齊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誥。

同年,篡奪南吳政權,即皇帝位,建立南唐[2],改年號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復原姓,並改名李昪。

李昪登帝位後,勤於政事,並興利除弊,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去世,諡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子李璟繼位。

3樓:天外不飛仙

吹的唄,唐朝皇帝還和太上老君攀親呢,現代的船王包玉剛不也說是包公後人

南唐建立者"李昪"是唐朝宗室後裔麼

4樓:給予星辰

不是 南唐皇帝本來姓吳,後來改姓李。 唐末天下大亂,藩鎮割據。其中,楊吳(南吳)是江南較有實力的藩鎮之一。

吳國在楊隆演嗣位後,政治混亂,人心不穩。大將徐溫通過權力鬥爭逐漸獨掌吳國大權。海州人徐知誥,少孤流落,後來被徐溫收為養子,並且藉助徐溫的勢力掌握了吳國的政柄。

徐知誥一方面對楊氏舊臣竭力懷柔,「高位重爵,推與宿舊」;另一方面則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大力招徠、獎拔北來士人。 南唐政權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韓熙載、常夢錫、馬仁裕、王彥鑄、高越、高遠、江文蔚等,都於此時聚集起來。

其次,江南一帶的著名人士如宋齊丘、陳覺、查文徽、馮延巳、馮延魯、邊鎬、遊簡言、何敬塗等,都是此時由徐知誥一手扶植起來。經過20年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大大緩和了楊氏舊臣的敵對情緒,而且拉攏起支援他的北方人與江南人兩大勢力,所謂「羽翼大成,伸佐彌眾」。終於在吳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誥廢黜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年號昪元。

「上下順從,人無異意」,「國中夷然無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誥改姓名為李昪,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以金陵為國都,以原來的楊吳都城揚州為東都,在金陵稱帝,建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1] 於是,在亂世之中,以繼承唐祚為己任、求天下一統的大唐國走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5樓:無慾

關於李昪的身世,在範垌、林禹的《吳越備史》和清代同治《安吉縣誌》中記載是湖州安吉人,他曾為吳國大將徐溫養子,冒姓徐,名知誥,即位後改姓李。南唐烈祖——李昪

在夏承燾先生的《唐宋詞人年譜》中也引用了《吳越備史》的記載:「知誥本潘氏,湖州安吉人。父為安吉砦將(管錢財和稅收的官吏),吳將李神福攻衣錦軍,過湖州,虜知誥歸為僕隸。

徐溫嘗過神福,愛其謹厚,求為假子。以識雲『東海鯉魚飛上天』,知誥始事神福,後歸溫,故冒姓李氏以應讖」。徐溫是吳國的重臣,徐知誥藉助徐溫的權威殫精積慮,逐漸成為重要的輔臣,於天祚三年(937年)即位於金陵,改國號為南唐,年號為升元,並恢復李姓,以李姓假託自己是唐宗室後裔,似乎更有利於自己的統治。

李昪在位時,約於天福年間致書吳越國王,以祭祀祖宗祠堂,田產都在安吉為由,欲以毗陵(今江蘇常州)換取湖州,未果。

6樓:三尺劍氣長

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自稱乃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後裔。但我認為他們除了都姓李之外和唐朝皇室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說自己是唐憲宗後裔無非只是想借著唐朝的名聲來證明他是正統。

南唐後主李煜真的是唐朝李氏皇族後裔嗎?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南唐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吳國權臣徐溫的身上。徐溫原本是吳國(南吳)的開國功臣,後來他漸漸掌握了吳國的實權。他年老的時候,信任養子徐知誥,也漸給與他繼承人的地位。

徐知誥本姓李,小名彭奴,徐州人,據說是唐代皇室的後裔。後被徐溫收為養子。公元908年,徐溫擊殺張顥,擁戴楊渭(一名隆演)為吳主。

從此,徐氏便掌管了吳國的大權。不過,徐溫並未取代吳國,反而一直保持著吳國的天下。他只是派其子徐知訓駐廣陵,處理日常政務;派其養子徐知誥駐潤州,以為呼應。

大事則由徐溫在金陵親自決斷。及後徐知訓驕橫無知,被吳王楊渭的舅舅朱瑾所殺。此時徐知誥乘機到了廣陵,安定秩序,並代徐知訓執政。

徐知誥精明,既對徐溫以孝著稱,又頗得民心。927年,徐溫死,徐知誥囚禁了徐溫的兒子徐知詢,自代徐溫執政。他擁護楊溥為吳國皇帝,但自居金陵;並派自己的兒子景通、景遷先後駐廣陵,一如徐溫舊例。

935年,吳封徐知誥為齊王,以升、潤、宣、池、歙、常、江、饒、信、海十州為齊國。不久,又改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為齊王加九錫,建天子旌旗。937年,徐知誥受吳國「禪讓」,廢吳帝楊溥,自稱皇帝,國號大齊,年號昪元。

次年,改姓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見南唐前主李昪)。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因服丹藥,中毒而死,年五十六,諡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宗,陵曰永陵。

根據《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唐書》、《十國春秋》等史籍記載,徐知誥篡奪政權所建國號為大齊,史家稱之為徐齊。939年,徐知誥回覆原來的李姓,並改名李昪時,為了附會已滅亡的唐朝,把國號改為大唐,是為南唐。不過,《資治通鑑》卻記載937年徐知誥即帝位時,即以大唐為國號,並不認為徐齊曾經存在過。

8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是來要分的,我說下自己的想法,我想應該是的,因為唐朝滅亡後,李氏後裔應該還有很多,如果他們不是李氏後裔,何必取國號為唐哪?

李健和妻子孟小蓓十分相愛,他為何選擇了丁克

隨著李健的復出參加綜藝熱度開始居高不下,他和妻子孟小蓓兩人雖然恩愛多年卻不曾生下一男半女後來有記者問了李蓮英原因,他表示現在社會養一個孩子問題太多,而且他的工作性質不同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最重要的是他覺得就算沒有孩子也不會影響他和妻子之間的感情,在有這麼多沒有處理好的問題時還是不要孩子為好。一 生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