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康熙本意傳位給誰,康熙本意傳位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大家談談

2022-01-12 13:08:48 字數 4324 閱讀 3473

1樓:什麼是天然呆

說第十四子的沒知識。首先,對皇子的稱呼是「皇xx子」而不是「xx皇子」,因此如果將「十」改成「於」就變成了「皇於四子」,不通;其次,古代「於」是繁體,即「於」,也不能從十改過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傳位詔書要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即便退一萬步說,漢字可以改,順序也無所謂的話,滿文和蒙文是改不了的。

或許他真的想過要傳位給14,不過那一定是在寫下遺詔之前的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疑案,沒有確定的史實能證明康熙本意傳位給誰,但可以證明的是,在他去世之前對兩個人相當看重,並委以重任,那就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最後是皇四子胤禛得到了皇位,但對於那份傳位遺詔,很多人持懷疑態度,眾說紛紜。所以說這個問題還沒有確定的答案可以證明康熙本意傳位給誰,但是根據文獻裡所記載的康熙去世前的一些事件,可以看出,康熙傳位給皇四子胤禛的可能性大一些。

這個你可以看看《百家講壇》閻崇年老師主講的《清十二帝疑案》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3樓:長鋏歸來乎

應該就是四阿哥雍正,至於傳說是第十四子,沒有依據。

4樓:長歌行子不語

雍正,據說康熙很喜歡雍正的兒子乾隆,希望雍正以後把皇位傳給乾隆

5樓:匿名使用者

直到最後2年才開始考慮14子。

6樓:匿名使用者

除了康熙自己,誰都沒法知道他的本意吧

康熙本意傳位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大家談談.

7樓:鄭常悅

有兩個四阿哥改遺詔篡位的說法:

1、改遺詔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與四子;

2、傳位胤禎(十四阿哥剛出生的名字)改為胤禛(四阿哥)名字。

如果改遺詔的事情是真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2可信一點。

1裡面的於,古代用「於」,於在古代一般只用作姓氏和語氣詞,解放後才改成簡化字,這裡就有點現代人杜撰的意思了。

2裡面,禎和禛字比較接近,禎古**作「禎」兩個比較接近。

8樓:匿名使用者

本意傳位十四阿哥,原因很簡單,康熙皇帝本來就很喜歡雍正的兒子——乾隆,康熙在他的那個時代已經定乾隆為下下一任的皇帝,所以,儘管雍正那個人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選,所以!……

9樓:孔獻

拿都是p話,十四阿哥只能打打仗而已,沒有什麼大的政治手腕。再說電視劇裡所說的遺詔被篡改是根本沒有歷史根據的,只是為了使劇情更加豐富而已,這也無可厚非的。

10樓:愛的蜜糖罐

康熙傳為給是四阿哥,至於傳位給十四阿哥,是野史,是假的,因為庸正帝的改革老百姓受了不少苦,所以他口杯不怎麼好,說他是搶弟弟的皇位。

11樓:天涯的麥子

當然是老四,有傳位的聖旨為證,電視劇很不真實,莫受誤導

12樓:匿名使用者

四阿哥,當時康熙問了有布衣宰相之稱的方苞,方苞說了一句:「觀聖孫」,康熙很喜歡弘曆,也就是以後的乾隆,傳位給四阿哥是當然的了。

13樓:▂の▂尛苯泒

.....................

剛看完雍正王朝,雖是老**,但是很回味,有一個問題沒弄懂,就是康熙的本意到底是把帝位傳給誰了呢?

14樓:肆海為鄉

在真實歷史中康熙帝本意是把皇位傳給誰,至今仍是個歷史謎團。如果僅就這部電視劇而言,康熙帝是將皇位傳給皇四子胤禛了,就是後來的雍正帝。至於後來的那兩個畫面,其實是皇八子胤禩及其黨羽捏造出來的,是在敘述他們捏造的謠言,並不是在回憶過去。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他給康熙灌了一碗藥,然後康熙就去世了,還有一個是他和隆科多一起把聖旨中的十四子,改成了於四子。 這是八爺的人在茶館故意放出謠言時,顯示的畫面。 樓主是沒看前後劇情,就看這點點了吧。

16樓:徐英格

其實歷史上康熙並沒有正規的遺詔、不要跟我說那個展出的,還有那個什麼「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這些都是野史或者後來寫書人自己杜撰的、遺詔是關乎國家的繼承大統、為顯示莊重都是滿文和漢文相結合的、而且遺詔裡用的是這個「於」並非簡體「於」

17樓:

據說康熙是看好乾隆,所以為了以後乾隆即位,所以才傳位雍正

康熙當初傳位時本意想傳給誰?

18樓:難受君丶

本想傳位給二阿哥胤礽。

康熙十四年(2023年),康熙立時年兩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後因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202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

康熙四十七年(2023年),在木蘭圍場的布林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康熙四十八年(2023年)三月,康熙帝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2023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

康熙五十一年(2023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19樓:刀駿俊

你說的當初是什麼時候,一廢太子之前應該還是想傳給胤礽,但在二立他時其實已經是對大臣上奏儲君的對策了。因為康熙說在一廢太子後說「眾議欲誰,朕即準之」,缺不料眾大臣皆推舉八阿哥,皇上以各種理由拒絕,並要眾大臣再思再議。

個人認為康熙最終還是想傳位給十四阿哥的,這跟穿越**沒關係!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左都御史趙申喬陳奏立皇太子,康熙說「漢唐以來,太子幼衝,尚保無事。若太子年長,其左右群小結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凡人幼時,猶可教訓。

及其長成,一誘於黨類,變各有所為,不復能拘制矣。」意思就是兩個字「立幼」!(我想這多半也是受廢太子一事影響吧)這就否決了年長的阿哥,康熙曾說的不關心掛念他的五王就是,三、四、五阿哥這三位親王,七、十這兩位郡王,所以這五位已經排除在康熙的考慮之外了。

實在有太多了,你若想詳細瞭解我可以改日再給你詳細打出來,我最後再說一點。

胤禎出征後,青海蒙古和碩碩特部盟長親王羅布藏丹津等進京,康熙帝在接見時特別強調:「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

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如果說,前幾次康熙帝都還僅是間接暗示的話,這一次已經是相當明朗在直接提示了。

這都是我一字一句打出來的,內容大部分摘自《雍正稱帝及其對手》一書。

20樓:匿名使用者

最初應該是想給老二,畢竟是自己養了那麼多的,但是老二實在是太不爭氣了。

然後又出現老八,老九他們爭,

後來是想給老十四,所以讓他去建軍功,畢竟清朝的江山都是打出來的,沒有比軍功更有說服力。

但是最後應該是想給老四的,畢竟康熙算是一代明君了,雖然晚年不是很理想,但畢竟是很精明的。知道誰能夠守住江山,老十四雖然也不錯,但畢竟性格上更傾向於創業型(打江山),而老四更適合守業,看看老四這麼些年的功績就知道了。要不然幹嗎老十四都回來了,沒過多久又給打發出去了,既然已經有了軍功完全不需要再回大西北啊。

再一個不排除看著老四的兒子乾隆很好,既然爺倆都很適合,幹嗎還找別人啊

另外有一點我自己認為的,人都是親情動物,越老的人越是對親情更渴望,康熙一輩子在宮廷傾軋中度過,看了太多的悲劇,於是更加孤獨,對於一直在自己身邊噓寒問暖伺候的兒子也就生出了感情,還有聰明的小孫子,讓他體會到了含飴弄孫的幸福,所以自然就會想到傳給自己喜歡的人,

而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僅存的競爭對手遠在千里之外,即使原來很喜歡,但是幾年的時間感情也就慢慢的淡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先是看中乾隆,後經過深思,才將位給雍正。也許正是這與眾不同的八字讓康熙做出了將弘曆養育宮中的決定。

"養育宮中"對於康熙時代的皇孫來講確實是極大的"恩遇"。在弘曆之前,近百個孫子中,只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這個皇孫極為康熙所喜愛,以至於在康熙晚年太子兩立兩廢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割捨不了這個弘。

朝鮮使臣回國後向國王彙報說:"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雲。"又說:

"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雲矣。"也就是說,因為希望這個孫子將來能登上皇位,康熙才在廢太子問題上遲遲下不了決心。(《朝鮮李朝實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有人認為,喜歡弘曆,是康熙傳位給雍正的一個理由。我們很難說,胤禛把自己的兒子介紹給父親,不是老謀深算的一步。對於胤禛來說,這一舉動從哪方面來說都沒有壞處。

首先,這是試探老皇帝態度的一個機會。如果老皇帝把自己列入繼位的候選人行列,那麼必然會關心自己的子息。因為一個政治家必須多算幾步。

退一步來講,即使老皇帝不打算把自己列入候選人行列,那麼使祖孫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對自己的政治安全,無疑也大有好處。

臥薪嚐膽成語本意,臥薪嚐膽,本意是什麼 用來形容什麼

臥薪嚐膽 w x n ch ng d n 基本釋義 薪 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褒義出 處 宋 蘇軾 擬孫權答曹操書 僕受遣以來 臥薪嚐膽 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例 句六十年代初,我國人民 戰勝了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上反動勢力的經濟封鎖。近反義詞 近...

求解此bat指令碼意思,求解此bat指令碼意思

冒號加一串有效的字元可作為批處理的指令碼中的標籤,用於goto時定址 c 就是設定一個標籤c 如果i 10 則i i 1,然後轉到c標籤位置,再次執行,形成迴圈。注意,這裡的c不應該有冒號了 c是 goto c 就是goto語句跳轉的 c 就是變數i小於10,那麼i加一,並跳轉到 c處 請解釋一下這...

鴻毛 的本意和寓意是什么, 鴻毛 的本意和寓意是什麼

鴻毛的意思是動物的羽毛,多指鳥類。比如鵝。寓意是輕。比如 輕如鴻毛,重如泰山 意思就是像鵝毛一樣輕,像泰山一樣重。還有更深一層的寓意,就是對於很多事情來說,輕如鴻毛也好,重如泰山也好,那些都是表面上我們所看到的,並不能完全體現它本身內在的含義。比如友情,可以輕如鴻毛,也可以重如泰山,但是友情是否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