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周瑜是怎麼死的要有詳細出處

2022-01-08 01:39:01 字數 4495 閱讀 8482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小心眼兒,所以諸葛亮使計三氣周瑜,活活把周瑜氣死了,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不是被氣死的,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今天我們就來**一下。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於巴丘,「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三國志·周瑜傳)

曹操重要幕僚郭嘉於三十八歲去世後,曹操曾對荀攸說他的死是「中年夭折」,十分哀痛。可見雖然當時由於連年戰亂,平均壽命頗低,但對有一定地位,可以享受最好醫療條件的政治軍事人物來說,36歲遠遠不是一個正常的死亡年紀。事實上,在整個後漢三國時代,達到了周瑜的地位(去世前為偏將軍,南郡太守)而又在比周瑜年紀輕時自然死亡的,寥寥無幾。

其中最有名的恐怕便是35歲去世的魏明帝曹叡與30歲去世的吳景帝孫休,這兩位自幼養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了。而周瑜短暫的一生中長期輾轉於各地征戰,去世時離赤壁之戰相去不到兩年,可謂恰好在自己事業的巔峰時期。

若是故事到此結束,恐怕我們也只能感嘆造化弄人,過早地讓一代名將退出歷史舞臺。不過,如果仔細閱讀了相關史料,我們對於周瑜的死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疑問。

「夭亡」和「暴亡」,在史冊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夭亡可以是長期臥床病重不治,一把年紀的人也可以突然暴亡。按照常識,從染病到發展,到最後死亡,一般需要一個過程。在整部《三國志》的體例裡,被記載「卒」或「病卒」的人物,一般可以認為是比較平緩地去世的。

在這裡我們以吳國**駱統為例,他和周瑜一樣,三十六歲就去世,毫無疑問屬於「夭亡」,《駱統傳》中記載道:「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而以前對其政治軍事活動的記載停止於黃武初年在濡須帶兵抵抗魏將曹仁的事蹟。

對於駱統來說,他的死顯然不在「暴亡」之列。

對於周瑜的死,本傳的記載是「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雖然用的詞是「病卒」,但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典型的暴亡。要證明這個結論,首先需要梳理一下週瑜去世時的背景。

赤壁之戰取得大勝後,周瑜並未就此班師,而是對曹操控制下的荊州了趁勝追擊。經過一年多的相持,曹軍撤退,東吳集團控制了整個長江北岸的南郡地區。而同一時期,赤壁之戰時處於周瑜羽翼下的劉備集團趁機接收了抵抗薄弱的荊南地區,自曹操南征後再次擁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此時,對於東吳未來的長期發展戰略,有兩種不同的思想,第一種是周瑜等人堅持的「伐蜀」,第二種是魯肅等人堅持的「借荊州」。周瑜從前線返回京口,向孫權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構想,他說道: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孫權的反應是什麼呢?「權許之」,也就是得到了孫權的首肯。而就是在回到江陵的路上,周瑜突然去世。

顯然,從當時的背景來看,誰都沒有想到周瑜在這樣一個時間點離開人世,完全可以稱他的死為「暴亡」。

這不僅是我們的推斷,也是周瑜自己的認知。他在去世前寫給孫權的信中寫道:「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

」說的很清楚,遇到的是一場「暴疾」,前一天開始**,第二天就到了已經知道自己必死,開始處理後事的地步,這場「病」的烈度實在令人咋舌。

那麼,這真的只是一個「急病帶走名將」的故事嗎?

我們可以看一些很有意思的記載。

上面說過,「伐蜀」和「借荊州」是江陵之戰後東吳內部的兩種不同的聲音,在赤壁之戰時與周瑜同為鐵桿鷹派的魯肅此時卻堅決地提出「借荊州」的策略。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兩種策略是無法共存的,如果東吳失去了南郡這個關鍵的後勤補給據點,獨自進攻蜀地是不現實的。事實上,周瑜死後,孫權仍然向已借到荊州的劉備提出了一起取蜀的建議。

劉備的幕僚當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吳終不能越荊有蜀」,打消了劉備的疑慮。(《先主傳》)《魯肅傳》注引《漢晉春秋》裡記載道:

「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注意,扣留當面請求孫權借荊州的劉備於京口,然後收服其部眾,西取蜀地,這裡雖然只提了呂範,其實這正是周瑜伐蜀計劃的一環。周瑜本傳記載道: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劉備去京口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借荊州。司馬光在《資治通鑑》明確寫道:「(備)乃自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

」深入吳都,對已經跟赤壁之戰時的老大周瑜翻臉的劉備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冒險。果然,周瑜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軟禁劉備」的計劃。

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想法。軟禁劉備,不僅可以一舉去掉伐蜀道路上來自側翼的威脅,更可以吸收劉備手下具有陸戰能力的部眾,作為對不擅陸戰的吳兵的補充。不過,裡面還是有一些想當然的部分,比如說以關羽、張飛和劉備的關係,要周瑜「挾與攻戰」顯然不太現實。

但是總的來說,這應該是周瑜伐蜀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結果,運氣一直很好的劉備這一次又賭贏了,孫權並沒有採納周瑜和呂範的意見。而對於魯肅提出的借荊州計劃,「權即從之」。劉備就這樣把周瑜花費一年拼死拼活打下來的南郡攥在了手中。

而這當然是不可能被周瑜接受的。

從《周瑜傳》的記載來看,孫權同意魯肅借荊州計劃和劉備在京口是同一時間段,此時周瑜仍在江陵,尚未啟程去京口,所以才會「上疏」給孫權來闡述軟禁劉備的計劃。

這就讓事情變得很有趣了。

對借荊州計劃,「權即從之」,後來對周瑜當面提出的伐蜀計劃,「權許之」。而上面已經論證過,這兩個計劃是相互牴觸的。那麼,難道孫權得了健忘症?或者是孫權心太軟,不好意思拒絕別人?

如果我們承認孫權不是白痴的話,那麼就必須注意到這樣一種可能:孫權在權衡兩個計劃的時候,事實上已經做好了斬斷另一個計劃的準備。我們知道,事實上中斷的是伐蜀計劃。

那麼,正如大偵探日本小學生掛在嘴邊的話一樣,剩下的那個可能無論多麼荒謬,都是真相。

周瑜之死,孫權涉案。

一下子丟擲這個石破天驚的結論似乎顯得過於草率,那麼我們從其他的一些角度來進一步進行論證。

赤壁一戰之後,周瑜的名聲急速膨脹,曹操欲蓋彌彰地對孫權寫信說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這從一個側面亦可折射出當時周瑜聲名鵲起的威勢。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對於作為東吳實際統治者的孫權來說,這並不是樂於見到的局面。

空發誅心之論自然不妥,還是讓我們用白紙黑字的史料說話。周瑜與孫權之兄孫策的關係長期以來膾炙人口,兩人升堂拜母,共定江東,按照孫策的說法,兩人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江表傳》)。不過,這種關係的背後同樣有陰影的存在。

隨孫策東渡之後,周瑜曾一度返回袁術控制下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但此時周瑜「觀術終無所成」,於是再次東歸,受到了孫策的親自迎接。這裡存在一個很少有人去思考的問題,在江東初定,百廢俱興時,周瑜為什麼卻北歸袁術?

雖然名義上是跟隨從丹揚太守任上卸任的叔父周尚去壽春接受新職,但是此年周瑜已經二十四歲,完全具有自己的行為能力,那麼他回到壽春的行為只能解釋為,他還沒有對江東的新政權忠誠到後來死心塌地的地步。他最後回到吳地的理由是因為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成就,那麼,後來曹操派蔣幹去揚州說服他來投,曹操不能說是沒有成就的君主,為什麼他不北上投奔呢?換言之,如果袁術是個有成之君,周瑜就未必返回江東,那麼那一段歷史也要重新寫就了。

周瑜在孫策有生之年並未參與中樞要務,而是長期在外地征戰與鎮守。當時孫策政權的中樞頭腦另有其人,是後來赤壁之戰前主張投降北軍導致威望大減的張昭,「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張昭傳》),在孫策被仇人襲擊,傷重未死的時候,他託孤的物件也是張昭,而非在外駐守的周瑜。

《張昭傳》記載道:「策臨亡,以弟權託昭。」

周瑜在這個時候的反應是什麼呢?本傳記載道:「五年,策薨,權統事。

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按照時間順序來看,「昭率群僚立而輔之」(《張昭傳》),孫權開始行使權力之後,周瑜帶兵返回吳地,這顯然是逾越了自己身份的舉動。一面是年僅十九歲的孫權,一面是周瑜手中能征善戰的兵將,雖然史書中輕描淡寫地用「赴喪」來概括,但我們不難嗅出後面的凶氣息險。

結果就是,周瑜進入了中樞,分去了一部分張昭的權力。

當時只有十九歲的孫權當然沒有實力去改變這樣一種權力格局,但是這段經歷想必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火種。赤壁之戰之後,周瑜的名氣躥升點燃了引線,終於在建安十五年引爆了火種。

2樓:凌華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命喪巴丘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

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

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但孫權不同意。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孫權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望採納!!!

周瑜的死到底是因為什麼,歷史上周瑜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周瑜之死,與諸葛亮的確有些瓜葛。兩人各為其主,政治謀略水火不容。諸葛亮的隆中路線是輔佐劉備成帝業,荊州 益州是劉備的地盤。周瑜的路線是竟長江之極,要奪取荊州 益州,劃江與曹操抗衡。赤壁戰後,周瑜與曹仁爭奪南郡,打了一年多的仗,周瑜雖然取得了勝利,確也費了很大的力氣,左肋還受了箭傷。孫權拜他為偏將軍,...

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那個厲害,歷史上周瑜比諸葛亮更強嗎

周瑜跟諸葛亮誰更強呢?不能一概而論 周瑜乃韓信之材,帶兵領將可謂三國無雙,羽扇綸巾瀟灑自若。諸葛亮是蕭何之才,也像他自己所說,是類似管仲之類的良臣。糧草運籌,國家運作,軍隊調配首屈一指。甚至有縱橫家之能 內事繁重複雜,牽扯到大臣君主平衡,舉賢任能等等,周瑜不及,所以 內事問張昭 軍事分兩塊,戰前準備...

周瑜的死因,歷史上周瑜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和孫權毫無關係.周瑜死因,按照三國演義記載,因為中了曹仁毒箭,加上被諸葛亮用計三次受氣,最後箭傷 而死 而據歷史記載,周瑜乃是一氣量大肚的儒將,並非為一點小事而氣死,時值周瑜壯年,但是周瑜本身身體不大好,身染疾病,加之日夜操勞,最後積勞成疾病逝 至於孫權和誰的死有關,是陸遜陸伯言,陸遜因為介入了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