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的意思

2021-10-06 11:35:11 字數 1279 閱讀 2707

1樓:依舊愛你的左耳

是不是:4.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詩句的意思,再想象描繪的畫面。

我知道;1.秋日湘江無風無浪,放眼望去更顯得江面開闊;月亮西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時分,行人出發上路。2.

秋高氣爽,湘江遼闊浩蕩,風平浪靜,月落時分,遠行的人登船上路。這兩種你隨便選一種。(最好選第二種,因為第二種我們老師對了答案的)

2樓:歲月不寒

翻譯:秋日湘江無風無浪,放眼望去更顯得江面開闊;月亮西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時分,行人出發上路。

湘江曲張籍

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

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張籍的樂府詩,白居易曾有過「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的評價。他宦遊湖南時寫的《湘江曲》,更是語淺情深、看似平常然而奇崛的一首。

這首詩,寓新語於古風,寫來淺白輕靈而富於情韻。詩的首句先點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無風無浪,放眼望去,更顯得江面開闊。

七個字**現兩個「水」字,這是詩詞中常見的「同字」手法。前一個「湘水」,點明送行的地點,後一個「秋水」,點明時令正是使離人多感的秋天,筆意輕捷而饒變化。聯絡全詩送別的情境來理解,秋江的無潮正反襯出詩人心潮難平;秋江的開闊正反照出詩人心情的愁苦鬱結。

次句「湘中月落行人發」,具體交代送行的時間,是兔玉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時分。第一句著重寫空間,第二句著重寫時間,而且,次句開始的「湘中」和首句開始的「湘水」,「湘」字重複,不僅加濃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加強了音韻的迴環往復之美。流利自然,是樂府詩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長短句,是獲得流利自然的藝術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首詩的後半首就是這樣。「送人發,送人歸」,以「頂針」格的修辭手法緊承第二句,前後連用三個「人」字,兩個「送」字,兩個「發」字,加強了詩的珠走泉流回旋復沓的旋律,再加上「發」與「歸」的漸行漸遠的進層描寫,就對送別的意緒作了反覆其言的充分渲染。如果說,前面兩個七字句彈奏的還是平和舒緩的曲調,那麼,「送人發,送人歸」,則為變奏之聲,急管繁弦,就「悽悽不似向前聲」了。

最後一句是寫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見,迴應開篇對秋江的描寫,詩人佇立江邊遙望征帆遠去的情態,見於言外:「鷓鴣飛」是寫江邊所聞,和茫茫的白蘋動靜互映,那鷓鴣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鳴,彷彿更深微地傳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和悵惘。

這種以景結情的落句,更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絕妙江南曲,淒涼怨女詩。古風無敵手,新語是人知。」(姚合《贈張籍》)張籍這首詩,特別是他的那些優秀的樂府詩章,淺語皆有致,淡語皆有味,達到了語淺情深、平中見奇的藝術境界,因而為人們所傳唱。

3樓:匿名使用者

湘水很寬闊,我只知道這了。

求枯槐聚蟻無多地,秋水名蛙自一天全詩

眼中來 眼中時事益紛然,擁源被寒窗夜bai不眠。骨肉他鄉du各異縣,衣冠今日是何年zhi。枯槐dao聚蟻無多地,秋水鳴蛙自一天。何處青山隔塵土,一庵吾欲送華顛。從眼中所見之紛然 寒夜不眠 寫起,寫到骨肉他鄉,各在一方,極寫亡國之痛,沉鬱悲涼,不止章法學杜,氣色蒼渾亦似杜。錢先生對元好問學杜律指出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