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面對失敗

2021-09-18 21:03:36 字數 5858 閱讀 4082

1樓:易書科技

提到失敗,很多人認為是消極的。但拿破崙·希爾給「失敗」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他說:「我們必須要弄明白『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因為,那些經常被我們視為是『失敗』的事在實際上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

而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阻止我們向不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讓我們選擇新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成功者都相信,「失敗」是大自然的計劃,它用這些「失敗」來考驗人類,使他們能夠獲得充分的準備,以便進行他們的工作。「失敗」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嚴格考驗,它藉此燒掉人們心中的殘渣,使人類這塊「金屬」因此而變得純淨,變得堅硬。

經過大自然的洗禮,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意志堅強,備嘗艱辛、異常頑強的人們!人們在對成功者頭上的光環頂禮膜拜的同時,不禁悄悄地哀嘆:成功者如此之少。

什麼時候,成功之神才能對自己特殊關照幾分呢?就這樣,在自艾自嘆的消極心態中,他們早已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機會。

在失敗面前,至少有三種人:

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被失敗一次性打垮的人。

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不知反省自己,總結經驗,只憑一腔熱血,勇往直前。這種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通常也是曇花一現。

另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能夠極快地審時度勢,調整自己,在時機與實力兼備的情況下再度出擊,捲土重來。成功常常蒞臨在他們頭上。

我們之所以做這樣的分析,並非是哀嘆成功不易,只是希望從中發現避免失敗的祕訣。我們研究失敗是為了更好地研究成功,超越失敗則必然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只有敢於正視失敗,正確地面對失敗,才能超越失敗、走向成功。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小的時候,父母或幼兒園的阿姨也這樣告訴我們。

並且還列舉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政治家經歷無數次失敗才獲得成功的例子來加以證明。於是,「失敗並不可怕」的種子在我們幼小的心田裡紮下了根,並且隨著歲月的沉澱和滋養髮了芽。到了中學,老師又告訴我們:

「失敗是成功的踏腳石。」於是,我們無形中有了這樣一種潛意識:失敗是成功的先兆,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走向成功。

因而失敗非但不該是一種令人沮喪的事情,反倒可喜可賀了。於是我們不畏失敗,跌倒後爬起來再勇敢地奮進,而結果卻是悲壯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又屢戰屢敗……

這是為什麼呢?是上天對我們不公平,還是我們命中註定不能成功?

其實不是,屢戰屢敗只是我們潛移默化地在失敗和成功的問題上形成了一個心理誤區,存在著一個心理癥結。我們扭曲了失敗與成功的母子關係;認為由「失敗」必然推得「成功」,而沒有去深入想一想「失敗」在這句話中的潛在意義。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並非失敗必是成功之母,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母子關係。如果在失敗後,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搖搖頭,忘了過去,一切從頭再來」,那麼,失敗可能只是成功的繼母。

其實,你只要回過頭去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了。諸多失敗者的失敗原因雖然具體情況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主要原因都是沒有認真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沒能從中吸取寶貴的教訓。

很多人之所以屢戰屢敗不能成功,除了他們沒有認真反省這一主觀原因外,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失敗和挫折通常是以一種「啞語」的形式來向人們說話的,如果你不去認真對待它、琢磨它,你是不會理解的。同樣,「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以這種「啞語」的形式來告訴人們它的真正含義的。所有歷經失敗和挫折而終獲成功的人們,都是用他們的心認真地從失敗中讀懂了這啞語的意思,他們的失敗才引導著他們走向了成功。

真正的強者,他會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戰勝失敗,把自己的意志鍛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更加成熟。

因此,你沒有必要懼怕失敗,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劈荊斬棘的「刀」,那麼失敗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砥石」。為了使生命的「刀」更鋒利些,勇敢地面對失敗的磨礪吧!

2樓:匿名使用者

著名的管理學者彼得·德魯克曾在他的書中寫道:「成功的鑰匙是責任,是積極主動的承擔責任。責任是萬事之源,成功不在於地位在於責任。」

有些人眼高手低,責任超過了能力範圍後不可避免的失敗讓他們心灰意冷,難以東山再起。而精英卻從未逃避過責任,即使失敗,他們也總能重整旗鼓。他們身上那種「吸取教訓,捲土重來」的精神讓我由衷的佩服。

從「藉口」時代到「抗壓」時代

日本走過了泡沫經濟崩潰後「失去的二十年」,這「失去的二十年」的消極影響至今仍未消除,人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經營起了自己的公司,維持著自己的個人生活。在出現困難和新事物時,他們不想「勉強自己」,不敢向前邁步,而是恐懼失敗,逃避挑戰和困難。人們無意識地將「不勉強自己」的概念偷換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挑戰失敗的人往往不先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而是一味地妄自菲薄,對接受挑戰的人指指點點的社會舊風氣也在作怪。然而,總是害怕失敗,怯於應對挑戰的話,絕不會開闢出新的道路。「勉強」不等於「魯莽」或「過分」。

那些資金不足卻非要白手起家最終讓家人露宿街頭的四十多歲的職員,我們稱其舉動為「魯莽」。還有那些連日通宵不眠不休工作的人,我們稱其舉動為「過分」。魯莽之人的成功不易來之,過分之人的成功好景不長。

抗壓力是指靈活理智的思維方式,不懼怕失敗,勇於向困難挑戰,即使挑戰失敗,也能迅速恢復狀態,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開始新的挑戰。

失敗恐懼症引發的自我無力感

一面對新嘗試、新工作就說「太困難」而回避行動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那就是「恐懼失敗」。這種壞習慣只會讓你的人生、事業平庸低調,甚至不斷朝著不幸的方向發展。

在商業上令人感到充實和幸福的瞬間大多都來自超水平發揮——發揮自己最高能力去挑戰「不可能」的目標。在挑戰難題時,你不會感到疲憊,會忘記時間,能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跨越難關後,你就獲得了成就感,幸福感的要素之一就是成就感。

如果一個人害怕失敗,採取迴避行動的話,就會傾向於蜷縮在自己安全心理領域的「舒適區」,因此能體驗到的充實感和幸福感就會少之又少。因過度害怕而壓抑自己,不去嘗試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有時會藉口說:「為了家人選擇忍耐。

」或「做好準備後馬上開始。」時間久了,自己會對自己產生不滿的情緒,充實感和幸福感一點一點消耗殆盡。

三大理由說明抗壓力的必要性

一.越來越多的人由於壓力和工作繁忙會出現精神疲勞,特別是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職場上的抑鬱症更為嚴重。特別是四十到五十歲的人群,這個年齡段的人會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即隨著身體衰弱,精神上容易受打擊,一旦感覺到自己事業的上升空間有限,就會喪失希望,毫無干勁,變得灰心喪氣。

對於一個商務人士來說,事業是持久戰。雖然有時候需要「短跑」、硬拼一下,但是持續不了太久。事業更應該像「長跑」,要像馬拉松選手一樣,保持節奏跑完全程。

如果在事業初期沒有掌握持久戰的工作方法,等到了中後期就更容易出現身體或心理上的問題,導致「提前退出賽場」,而事業上帶來巨大回報的時期確實個人實力和經驗不斷積累的後期。很多商業人士的大部分資產都是在最後十年間積累的。要想長期健康地工作,迎來事業的**時期,就有必要掌握培養堅韌內心的抗壓訓練法。

二.全球化程序的推進。

社會越來越需要那些不牴觸全球化,對多樣效能靈活應對,在海外也能一展才能的人才。並且對能夠自主創新,具有改革素質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三.苦惱工作方法的人正逐年增多。

有抗壓力素質的人可以為我們提供工作方法的範本:理性地對待工作,靈活地應對困難,心智堅韌地突破困境,從殘酷的教訓中汲取經驗,逐步成長。他們既能在高處審視自我,又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用心取捨,懷著感恩之心,珍惜身邊的夥伴,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學習抗壓力之前必須先說明,抗壓力不等於積極思維。人對未來抱有不安是理所當然的,害怕失敗也在所難免。當事情發展不順利,焦躁不安也是人之常情。強迫自己積極思考,反而有違常理。

培養抗壓力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三種態度:

1.       直面現狀;

2.       靈活機動地認識問題;

3.       科學合理地思考。

「好的失敗」和「壞的失敗」

我們在體驗過失敗後很容易陷入惡性迴圈。這個惡性迴圈基本如下:

①     體驗失敗後,陷入慌亂,停止思考;

②     開始自責,產生各種消極情緒;

③     不愉快的消極情緒不斷迴圈與加重;

④     迴避可能產生不愉快體驗的行動;

⑤     認為自己對不愉快處境無能為力時,產生無力感。

要想有效地處理失敗,就必須切斷這個惡性迴圈。因此,最重要的是冷靜地分析理解惡性迴圈的入口——「失敗體驗」本身。

美國哈佛商學院的艾米·埃德蒙森教授將系統中常出現的失敗分為以下三種:

1.       可以預知的失敗;

由於忙碌或是睡眠不足導致精神無法集中,粗心失誤,或者沒有按照固定步驟或慣例執行而出現的失敗。做好事前準備,完成該完成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這類問題和麻煩。

2.       不可避免的失敗;

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存在於前景模糊、存在不確定性的工作專案中。失敗的原因在於情況的複雜性,工作步驟、決策步驟比較複雜,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這種失敗大多是自己無法掌控的,揹負罪惡感是不理性的行為,在自責的基礎上反省自身,避免造成更大的失敗,不要過度自責內疚。

3.       智慧型失敗。

主要發生在實驗性的領域,比如說證明方案和設計可行的實驗,或是探求革新性知識的實驗。在這些實驗中,就算出現失敗,人們還是會褒獎一句「這次失敗很有價值」。

新業務的開發、新產品的設計、新藥品的研製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智慧型失敗」。實驗性的專案失敗並不是什麼壞結果,這種失敗可被歸類為「好的失敗」。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轉換為經驗,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鍛鍊自己的堅韌性格和聰慧頭腦。

感覺到恐懼不是問題,感覺不到才是問題

失敗→消極情緒→不愉快的體驗→迴避會引起不愉快體驗的動作行為。

這就是「行為迴避」的消極態度的生成機制。

消極情感和壓力要在當日解決,這樣晚上才能安穩酣睡,神清氣爽地迎接第二天。

解決消極情緒的4個建議:

1.       運動;

一旦發生糾紛,心情焦躁的話,為了不傷害對方,也為了保護自己的健康,就要馬上離開現場去「快走散步」。有害物質去甲腎上腺素在體內徘徊,肝臟處理它需要90秒左右。只要去散步,保證這90秒內不再發怒就好。

2.       呼吸;

當人呼吸舒緩、精神安穩時,大腦就會分泌出被稱為「抗壓祕藥」的血清素。血清素的別名是「**荷爾蒙」。它有鎮定大腦、產生幸福感、降低壓力的功效,並且可以抑制不安焦躁,減少失眠,甚至預防抑鬱症。

3.       聽**;

4.       寫作。

包括自由書寫,反省記事,寫日記等寫作練習,把心裡的苦書寫出來,也是另外一種排解方式。

發揮自我優勢:

一般抗壓能力強,工作能力強的人,都能做到以下三點:

1.       把握自己的優勢;

2.       堅強磨鍊自己的優勢;

3.       關鍵時刻發揮自己的優勢。

他們的工作方法是聚焦於自己的長處。

能不能成功取決於自我優勢,弱點不能促進自我成長。——彼得·德魯克

在不適合發揮優勢的公司工作,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獲得幸福。所以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去尋找那些能夠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崗位。

漫漫人生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他人是自我幸福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與信任的人分享痛苦體驗可以起到緩解消極情緒的**效果。著名的積極情感研究博士弗雷德·布萊恩特認為,**的原因在於「對話行為本身是喜悅快樂的體驗」。喜悅和愉快所產生的積極情緒會抵消原有的消極情緒。

家人、朋友、同事、恩師等重要的人會在我們遭遇困難、精神低落時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支援,鼓舞我們重新振作起來。

除了來自他人的幫助,我們自己也需要常懷感恩之心。

保持感恩情緒可以給心靈、情感、身體帶來各種各樣的益處:

1.       提高幸福度;

2.       中和消極情緒;

3.       促進身體健康;

4.       有利他主義精神;

5.       使人積極主動。

懷有感恩之心的人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普遍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現在擁有之物,而不是早已喪失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培養自己的感恩之心:

1.       寫感恩日記;

睡前想想自己的好事情,把好事情記在日記本里,儘可能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好事情,然後滿懷著感恩之心合上日記本。

2.       想三件好事;

3.       寫感謝信。

我該如何面對失敗的婚姻面對失敗的婚姻我該怎麼辦?

不忍 不甘,以及面子問題 讓很多困在婚姻裡的女人徹底絕望。但這真是自找煩惱,因為婚姻,父母親友,社會 還都是希望每個人都活得輕鬆自在的。女人的裹腳布,實質是女人的天賦性格決定的 只看眼前。拋開這些放眼未來,為了自己而活,並且活出精彩,活得快樂幸福。既然生活得這麼糟糕,乾脆離婚,讓自己解脫出來。給自己...

失敗的初戀算愛情嗎,如何面對失敗的初戀?

當然算愛情。失敗的初戀當然也屬於愛情。因為初戀是每個人第一次的戀愛,所以是非常美好的。值得紀念。男女戀愛的時候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戀愛思想價值觀,真誠和對方交往,切勿遮遮掩掩,以及忽悠對方,欺騙對方,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戀愛行為。俗話說 謊言終有被拆穿的一天 大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戀愛初期更要向對方坦誠相...

如何正確面對身邊的小人

小人是一個漢語詞語,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舊時男子對地位高於己者自稱的謙詞,四指對平輩自稱的謙詞,五指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輩的人。對小人的誇讚是對自己的保護,因為對於小人來說總是喜歡揭別人的短,揭別人的短就等於是想抬高自己,那麼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嘴,誇誇他讓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