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史中,中原市場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2021-09-15 04:02:23 字數 4276 閱讀 8689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原中原,歷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及山東省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有學者認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為史書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阪(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都在山西南部。

後來中原所指範圍逐步擴大,廣義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客家之源在整個古中原地區,具體說長城以南、長江以北的遼闊地帶。」這樣說來,上面所說的中原,那就是個「小中原」了,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遷徙,「他們途中經過除河洛地區」之外的其他遼闊地區。受到秦隴文化、燕趙文化、三晉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的多元影響。

「可見「古中原」地區多麼地廣闊。

五帝時代是中原文明因素起源到中原文明社會形成的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仰韶文化中晚期、龍山文化時期。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積累,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發展水平相同,處於並行發展的時期。此時,中原佔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龍山文化時期,初級文明逐漸形成,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中原文明中心地位開始明朗。

從仰韶文化經龍山文化發展到二里頭文化,中原地區的文明因素在這一時段有一種疾速增長的趨勢,這與周邊地區的同期文化形成明顯的反差。曾經輝煌一時的馬家浜--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時已經是強駑之末。山東的大汶口文化經龍山文化,到嶽石文化時也給人以衰落之感。

仰韶文化時期,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漢地區的屈家嶺文化等,都曾擴充套件到中原的豫東和豫南。進入龍山文化時期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河南商丘、周口、許昌、鄭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東,或融合於當地,完全被河南龍山文化所取代。

豫西南的屈家嶺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樣的命運。這種現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強勢擴張的歷史真實。中原文化在不斷汲取周邊文明因素的基礎上,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已經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並以夏王朝的建立為標誌,確立了中華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為例,可以做為一個新時代標誌的青銅冶煉術,在龍山時代逐漸普及。中原地區發現多處青銅冶煉遺存,登封王城崗出土的青銅規殘片,陶寺遺址(山西襄汾縣東北部)的銅鈴等,代表著當時青銅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隨後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大量青銅兵器、禮器的出土,顯示了中原文明的風采。

中原仰韶文化時期僅發現一座鄭州西山古城。而龍山時代的古城僅河南一地,已發現了安陽後崗、淮陽平糧臺、登封王城崗、郾城郝家臺、輝縣孟莊、新密古城寨等6處。今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同時代城址的發現。

龍山時代大批城堡出現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劇變,是戰爭、掠奪、權貴、財富集中。一個邦國林立的初級文明社會在中原大地已經出現。

從新鄭縣裴李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龜甲刻符,仰韶(澠池縣)文化的刻劃符號,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崗、陝西長安花樓子的陶文與骨刻文字,它們和後世的甲骨文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二里頭遺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無可置疑的。

2023年,山西夏縣東下馮村發現了年代相當於夏朝的城堡遺址,城堡規模巨集大,佈局合理,有居住遺址、人工溝、陶窯、水井、窖穴、墓葬等,並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時還有一些銅器。類似東下馮城堡的建築遺蹟,在北起臨汾、南至黃河、東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處之多。這些發現,與《禹貢》記載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說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

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夏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包括晉南的汾、澮、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穎水流域,乃至關中平原。近年來,襄汾陶寺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有助於早期夏文化的確認和突破。陶寺文化遺存百餘處,包括了城址、居住遺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禮器樂器、青銅器。

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是出土了一批壺、瓶、盆、盤、豆等彩繪陶器,其中的彩繪蟠龍陶盤,被認為是集合中原諸部落圖騰而成的華夏中心區域的徽標;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繪木器,有案、幾、俎、匣、盤、鬥、豆、鼓等多種器物,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一些社會狀況;三是出土一批農具,幾座水井,說明當時人已經掌握了打井技術,居住處所從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動範圍更加擴大;四是遺存物中銅器與文字的發現。墓**土一件含銅量近98%的銅鈴形器,證明當時人已經掌握了冶金技術。

居住址**土的一件陶製扁壺,陶器的壁上有毛筆朱書文字,結構與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這是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中國最早的毛筆朱書文字;五是在陶寺千餘處墓葬中,反映出明顯的等級或階級的差別,五座級別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黿鼓、特磬類的禮樂器,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同類樂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時中原大地的禮樂制度、階級差別、國家形態已經萌生或正在形成,標誌著山西晉南地區放射出華夏文明時代到來的燦爛光芒。

史上中原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都集中在現在的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區。古時候也有稱華夏就是中原的,「中原人」「中原馬」等。現在我們說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

2樓:蘇彥舟

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夏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包括晉南的汾、澮、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穎水流域,乃至關中平原。近年來,襄汾陶寺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有助於早期夏文化的確認和突破。陶寺文化遺存百餘處,包括了城址、居住遺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禮器樂器、青銅器。

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是出土了一批壺、瓶、盆、盤、豆等彩繪陶器,其中的彩繪蟠龍陶盤,被認為是集合中原諸部落圖騰而成的華夏中心區域的徽標;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繪木器,有案、幾、俎、匣、盤、鬥、豆、鼓等多種器物,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一些社會狀況;三是出土一批農具,幾座水井,說明當時人已經掌握了打井技術,居住處所從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動範圍更加擴大;四是遺存物中銅器與文字的發現。墓**土一件含銅量近98%的銅鈴形器,證明當時人已經掌握了冶金技術。

居住址**土的一件陶製扁壺,陶器的壁上有毛筆朱書文字,結構與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這是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中國最早的毛筆朱書文字;五是在陶寺千餘處墓葬中,反映出明顯的等級或階級的差別,五座級別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黿鼓、特磬類的禮樂器,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同類樂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時中原大地的禮樂制度、階級差別、國家形態已經萌生或正在形成,標誌著山西晉南地區放射出華夏文明時代到來的燦爛光芒。

中國歷史的起源?

3樓:

中國起源於華夏文明,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4樓:海祺宿彤蕊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2023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商朝陶罐

甘肅省秦安縣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直徑51釐米的彩陶圓底魚紋盆

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佈中國各地。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開始於公元前2023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其勢力和影響已達到黃河南北,並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西周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

之後是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大約在2023年前,中國人已知道了冶煉銅的技術。3000多年前的商代,開始使用鐵器;在製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到了春秋時期,制鋼技術已經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空前活躍,湧現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的哲學家老子、孔子、孟子和軍事學家孫武等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

他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組織30多萬人在中國北部修建了綿延5000公里的長城,並生前就開始修築龐大的墳墓。2023年發現的、守護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震驚了世界。8000個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馬和戰車栩栩如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和「絲綢之路」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漢代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發展,人口達到5000萬。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公元前140—前87年)是漢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他使**政權實際控制的地方從中原擴充套件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

他派使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啟了從長安(今陝西西安)經新疆、中亞直抵地中海東岸的道路,被稱為「絲綢之路」,中國絢麗的絲織品經此源源西運。隨著東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於公元一世紀時傳入中國。公元105年,**蔡倫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發明了造紙術,使人類的書寫材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中國古代史中的夏朝,中國古代史中的夏朝

你好!據歷史考證,夏朝是處於奴隸社會,而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之後,因為新石器時代大概在一萬年前,因此,夏朝是在新石器時代之後。具體資料如下 夏朝 公元前 2033 至 公元前 1562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是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王朝時期。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

中國古代史框架中國古代史框架,詳細點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原始社會 170萬年前 公元前2070年 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046年 和封建社會。中國古代史的斷限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1840的鴉片戰爭前夕,包括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封建社會又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戰國到秦漢之際是封建社會的形成確...

中國古代史的現實意義是什麼,瞭解中國古代史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 博大精深的啟迪心智的教科書。中國歷史是獨樹一幟的東方文明史。承載中華文明的中國歷史,在她形成發展的曲折而漫長的過程中,從未中斷過。她雖然歷經坎坷,備嘗艱辛,卻始終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態,聳立在亞洲的東方。即使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的對中華文明一個多世紀的強烈衝擊和重重劫難,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