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二府三司制指什麼

2021-09-11 15:17:44 字數 3179 閱讀 7106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府」為樞密院、政事堂,「三司」為度支、戶部、鹽鐵。

樞密院,封建時代**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後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

遼代按南北面官設北樞密院和南樞密院。元代,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併兼禁軍。明代,朱元璋廢之,改設大都督府統軍。樞密院的設定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制。

擴充套件資料

1、度支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支調,故名。魏晉始,大司農厲下已有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等官名。

南北朝以度支尚書領度支、金部、倉部、起部等曹.隋朝實行「五省注部制",尚書省設有度支部,為六部之一,583年改稱民部。

度支部為國家財計主管機構,度支尚書掌握國家財計大權,其所屬有度支(本聞)、倉部、左戶、右戶、金部、庫部六個職能部門。度支本司為會計核算的主管機構。唐朝改民部為戶部,下有度支郎中,掌管全國的財政預算和會計核算,是唐代最高的會計主管部門,總管全國會計事務。

2、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

其職能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民政部和財政部。戶部起源於先秦《周莊》記載此職為「地官大司徒」;秦為「治粟內使」,兩漢稱「大農令」和「尚書民曹」,三國至唐稱「度支」「左民」「右民」等。

唐永徽年初因避諱太宗皇帝世民名諱改稱「戶部」,至清光緒末年,改「戶部」為「度支部」,管田賦,關稅,厘金,公債,貨幣及銀行等。

3、鹽鐵使是唐代中期以後特置,以管理食鹽專賣為主,兼掌銀銅鐵錫的宋冶,多特派大臣充任或由淮南節度使兼任,常駐揚州。諸道鹽鐵使常兼諸道轉運使,通稱鹽鐵轉運使。

唐代最著名的鹽鐵使為劉晏,鹽鐵之利在劉晏為鹽鐵使時,一度成為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鹽鐵使在當時是握有財權的重要官職。

2樓:月染天魂

宋二府三司制

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並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二府是宋朝在唐朝政事堂的基礎上所作的改進,使得政權和軍事權的分離,另外又將財政大權從宰相手中分割出來而設定了三司:度支、戶部、鹽鐵,掌管全國的財政。

長官是三司使,亦稱"計相"。這些措施使得軍、政、財三權分立,互不統屬,從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君主**。

二府

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和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並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中書門下的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樞密院的長官即樞密使,地位略低於相)。

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宋代設"中書門下"掌握實權,但僅有民政權,設於內堂,稱政事堂,是**的行政機構,長官為宰相,為了限制宰相的權力,又另設副宰相"參知政事"與宰相共同議政,使宰相不能專權。宋初把軍政權從宰相的手中分出來,設立樞密院,掌握全**事。

樞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並立"對掌大權",號稱"二府"。樞密使和宰相的職權平等,凡軍機要務,宰相無權過問。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氣,分別向皇帝奏事。

皇帝利用兩者之間的異同,直接控制軍權和政權。

三司

在宋代,雖然三省名義始終存在,但是已經混同為一省,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同時由於樞密院、三司的設立,宰相的軍權、財權被剝奪,參知政事同時分割宰相行政權,三省制度名存實亡。

宋孝宗幹道八年,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廢侍中、中書令、尚書令虛稱,遂為定製。

3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二府」為樞密院、政事堂;「三司」為度支、戶部、鹽鐵。   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並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

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宋代設「中書門下」掌握實權,但僅有民政權,設於內堂,稱政事堂,是**的行政機構,長官為宰相,為了限制宰相的權力,又另設副宰相「參知政事」與宰相共同議政,使宰相不能專權。宋初把均實行政權從宰相的手中分出來,設立樞密院,掌握全**事。

樞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並立「對掌大權」,號稱「二府」。樞密使和宰相的職權平等,凡軍機要務,宰相無權過問。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氣,分別向皇帝奏事。

皇帝利用兩者之間的異同,直接控制軍權和政權。二府是宋朝在唐朝政事堂的基礎上所作的改進,使得政權和軍事權的分離,另外又將財政大權從宰相手中分割出來而設定了三司:度支、戶部、鹽鐵掌管全國的財政,長官是三司使,亦稱「計相」。

這些措施使得軍、政、財三權分立,互不統屬,從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集權。

4樓:國鍾惠恩

宋朝中樞機構為「二府制」,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唐朝後期,正常行政機構、職官之外另設機構、派官掌管的現象已很普遍。宋朝開國,太祖用趙普為相時以及太宗時期都沒有做整齊劃

一、較大幅度的調整。因而宋初制度很亂,例如,兵部之外有樞密院侵奪了兵部的職權,並升為中樞機構;唐朝吏部、兵部分別主管文武**的銓選,此時另設審官東院管文銓,審官西院管武選;戶部尚書、侍郎職權,已由三司使(五代時並戶部、鹽鐵、度支為三司,其長官為三司使)取代,被稱為「計相」,其權位僅次於二府,在六部之上;禮部之外有禮儀院;刑部之外有審刑院。元豐改制,一律恢復唐朝前期制度,以《大唐六典》為準,權歸六部。

除樞密院保留外,其他機構、職官一律廢除。從此,結束了唐末到宋初官制上的混亂狀態

5樓:落寞依無聲

「二府」為樞密院、「三司」為度支、戶部、鹽鐵\政事堂.宋代為了加強對內控制,以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並稱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宋代設「中書門下」掌握實權,但僅有民政權,設於內堂,稱政事堂,是**的行政機構,長官為宰相,為了限制宰相的權力,又另設副宰相「參知政事」與宰相共同議政,使宰相不能專權。宋初把均實行政權從宰相的手中分出來,設立樞密院,掌握全**事。樞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並立「對掌大權」,號稱「二府」。

樞密使和宰相的職權平等,凡軍機要務,宰相無權過問。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氣,分別向皇帝奏事。皇帝利用兩者之間的異同,直接控制軍權和政權。

二府是宋朝在唐朝政事堂的基礎上所作的改進,使得政權和軍事權的分離,另外又將財政大權從宰相手中分割出來而設定了三司:度支、戶部、鹽鐵掌管全國的財政,長官是三司使,亦稱「計相」。這些措施使得軍、政、財三權分立,互不統屬,從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集權。

二進位制用於什麼,三進位制用於什麼,十二進位制用於什麼,十六進位制用

二進位制用於電腦數值計算機 三進位制用於軍隊的建制設定 十二進位制用於記載時間的月份 十六進位制古時用於十六兩秤的稱重進位,現在也用於二進位制的簡化書寫 好好觀察風風光光個復古風格更好吧 一起玩兒了一會兒 不能因為 這真沒聽說過,除了常用的十進位制,就是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沒聽過十二啊 我不知道。...

過濾的要領一貼二低三靠,是指什麼

1 一貼 指濾紙要緊貼漏斗壁,一般在將濾紙貼在漏斗壁時先用水潤溼並擠出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2 二低 1 一是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 2 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麵要低於濾紙的邊緣。否則被過濾的液體會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邊的接受器中,這樣未...

周易八卦裡面的三合和二合指什麼,周易中的三合如何理解

周易八卦中的三合又叫三合局 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醜和金局,辰戌醜未合土局。周易八卦中的二合,我不太清楚,是不是就是六合?就是子醜合,亥寅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周易中的 三合 如何理解?三合不是周易理論,是地支理論.真正周易原本中無此概念.算卦中遇到三合,表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