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雨中曲》《出水芙蓉》同類的好萊塢經典歌舞片有哪些

2021-09-08 08:25:17 字數 4362 閱讀 938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綠野仙綜》wizard of oz (1939)

雖然它把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輸給了《亂世佳人》,但這絲毫不能掩蓋它空前絕後的兒童歌舞片成就。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音符、每一樣道具都已成為傳世經典。現代科技大可以把特技做得更真,但誰能複製那一份純真、那一份探索精神?

誰能複製朱迪·加蘭的歌聲?幸虧秀蘭·鄧波爾沒有搶到這個角色,因為她太乖巧、太做作,沒有加蘭那份無需雕琢的「純」。

多羅西在鐵皮人、稻草人和懦弱獅子陪伴下,踏上黃磚路,邁向翡翠城,他們在那裡沒有得到現成的「心」、「腦子」和「膽子」,但他們在那一幕幕奇幻的探險中,學會了如何培養內涵、智慧和勇氣,也體會到親人的愛勝於一切這個道理。

我想,全中國只有歌詞翻譯家薛範才能譯出原文歌詞的無窮妙趣。還有,我國文化可能難以接受「懦弱獅子」這樣的自我矛盾。不過,既然老鼠可以由鬼鬼祟祟變成可愛無比,獅子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形象呢?

反正一切都是幻想。

二、《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

把早期好萊塢的一些電影歌曲加以串聯,再配上一個電影業由無聲片轉為有聲片的劇情,這樣的做法通常產生的是陳詞濫調和連篇俗套,但此處卻催生了一部充滿絢麗愧寶的歌舞片。

千萬別把在雨中唱歌聯想成悽悽慘慘慼戚,本片的情調猶如雨後的彩虹,流光四溢,那歌那舞是如此令人酥心,那喜劇是如此天真、開懷,能掃清你心頭的任何陰霾。

本片是舞蹈大王金·凱利(gene kelly,別跟無厘頭喜劇大王金·凱瑞搞混了)的精心傑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導自唱自跳的主題曲,若他一輩子只創作了這一段,也會流芳百世。記得幾年前他去世那天,美國電視臺在**時段播出訃告,沒有一個字總結他的生平或綜述他的成就,只是把這一段完整地放了一遍,然後打出「金·凱利今天去世」的字幕。本片又譯《萬花嬉春》。

三、《**之聲》sound of music (1965)

我的一些朋友可能不能原諒我沒有把本片列在榜首,因為該片在全球的叫座程度絕對無與倫比,但它卻有著一些小毛病,如某些場景甜得發膩,小孩的戲太過乖巧,個個都好像受了秀蘭·鄧波爾的培訓,還有,婚禮後的結局有明顯的畫蛇添足之嫌。

該片我看過不下一百遍,所有臺詞都記得,但影片的精華都集中在歌舞場面,我這裡就不復述大家耳熟能詳的歌名了。在藝術手法上,該片把原本屬於「室內樂」的故事成功地放大為「交響樂」似的史詩。在實景的利用及跟內景的結合上,本片跟它之前的歌舞片相比更上了一層樓。

本片的精髓由三大元素組成:羅傑斯的**、哈默斯坦的歌詞、朱麗·安德魯斯天籟般的歌喉。本片榮獲包括最佳影片等四項奧斯卡。

四、《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

一個美國畫家在巴黎艱苦奮鬥,同時被一名富婆和一個漂亮女孩看中,這樣的故事俗得甚至有點反胃,比《**之聲》的故事更缺乏創意。不過不要緊,有格什溫的**、金·凱利的舞蹈,再加上歌舞片大師明奈利的導演,保證把你的注意力從大腦轉移到感官。

影片的精華是它的壓軸戲:那是一場大型舞蹈,場景是巴黎,你猜該用什麼樣的佈景來襯托?若即若離、如夢如幻的印象派繪畫,時而像是畫,時而又「活」起來。

這場戲的創意足以彌補其他部份的平庸,你若跳過整部影片,光看這部份,也沒有什麼損失。

本片又譯《花都舞影》或《花都豔舞》,共獲最佳影片等六項奧斯卡獎。

五、《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

每部歌舞片似乎都有大師的痕跡,本片也不例外:莎士比亞、伯恩斯坦和羅賓斯。莎翁的羅密歐和朱麗葉被搬到了紐約曼哈頓的西城,家族的時代糾葛轉化成不同族裔、不同街頭幫派間的紛爭,但永恆的愛情故事依然感人至深。

本片和《**之聲》是同一個導演——羅伯特·懷斯,他在此片中已開始大膽嘗試街頭實景跟程式化佈景的結合。這種風格同時滲透到影片的每一個方面,寫實的表演跟大段的芭蕾舞動作居然沒有造成不和諧的感覺,當然羅賓斯的編舞功不可沒。

這部地道的美國當代歌劇共獲得了十項奧斯卡獎。

六、《紅菱豔》the red shoes (1948)

這部英國影片是罕見的、能將舞蹈語彙天衣無縫地融入電影語彙的作品,也是芭蕾舞愛好者的最愛。它講述一個芭蕾舞女演員的痛苦抉擇,她必須掙扎在一個具有強烈佔有慾的**天才和一個排斥愛情的製作人之間,她的舞蹈不是才華的眩耀,而是情感的體現和昇華。

影片有大段的舞臺表演,但因為處理手法實在高超,非但一點不枯燥,反而對門外漢也能產生吸引力。女主角妙曼的舞姿、攝影和美工的豐富想像力尤其值得稱道。

七、《奧利佛》 oliver! (1968)

這是20世紀最後一部得奧斯卡大獎的歌舞片,改編自狄更斯的**,又譯《孤雛淚》。照理說,講一名孤兒學當小偷的故事似乎跟載歌載舞無緣,但片中的歌舞不僅處理得當,而且妙趣橫生。

本片的導演是曾執導經典名片《第三個人》的凱羅·瑞德,他的鏡頭排程非常靈活,完全擺脫了以往用一兩個機位記錄全過程的死板方法。影片的整體感覺也非常統一,不像某些作品有明顯的精彩和缺陷或者戲劇元素跟歌舞元素格格不入的現象。

八、《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1964)

這是朱麗·安德魯斯的銀幕**作,扮演一個跟她次年主演的《**之聲》幾乎相同的角色。2023年倫敦一個死氣沉沉的中產階級家庭,一個從天而降的保姆為兩個孩子帶來了幻想和歡樂。

影片不僅歌曲非常出色,一點也不亞於《**之聲》,而且特技也屬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動畫共舞的段落在當時具有創新意義。

九、《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這部共獲八項奧斯卡獎的歌舞片其實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作品,故事改編自蕭伯納的劇作,講一個倫敦賣花女如何經過一個語言學教授的調教,搖身變為高貴女郎,最後教授不自覺地愛上了自己的「傑作」。

影片的詞曲寫得非常棒。但玩弄英語口音的情趣及英國貴族式的典雅似乎跟現代中國觀眾相隔很遠。

十、《燕特爾》yentl (1983)

挑選十大歌舞片若忽視了從征服百老匯舞臺、到電視螢幕和大銀幕,最後當上好萊塢導演的芭芭拉·史翠姍,那真是罪過。在此我們沒有選她的成名作《滑稽女郎》,而是挑選了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格的《燕特爾》,原因有兩個:1、本片的故事有點像梁山伯和祝英臺,但不以愛情線為主,而旨在宣揚女權主義思想;2、影片對歌曲的處理已完全擺脫了傳統的「停戲唱歌」方式,歌曲出現得極為自然,彷彿是水到渠成的戲劇獨白。

在20世紀初,家住東歐的猶太女孩燕特爾非常好學,但當地的風俗禁止女孩上學,於是她只好男扮**。在學校,有一個男生跟她很要好,但他倆的關係涉及到性取向錯亂的議題。(你有沒有想過梁山伯是什麼時候愛上祝英臺的?

如果他在知情前就產生情愫豈非表示他有同性戀傾向?若是知情後才愛上,那不是表示友情在一瞬間就可以轉化成愛情?似乎不合邏輯。

《燕特爾》在這方面就很細膩。)此外,影片還細緻地表現了主角的戀父情結。

影片中,燕特爾最終跟一個不明真相的女孩發展到「洞房花燭夜」,三角矛盾的和解包含著許多痛苦的抉擇,完全脫離浪漫派的「皆大歡喜」結局(她還女兒身後,孑身一人出走海外)。影片的攝影有倫伯朗繪畫的風格,史翠姍的演技和歌藝爐火純青,歌曲對於心理描寫起到了極佳的作用。

2樓:

弗雷德-阿斯泰爾和琴吉-羅傑斯,他們合演了《柳暗花明》,《禮帽》,《舞國帝后》 等10 部影片,享有歌舞片「金童玉女」之稱

弗雷德也是踢踏舞,忘記是哪部**,他和琴吉在傾斜的船艙裡跳舞,非常活潑精彩

3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起錨,

最早一部人和動畫結合的**

還有哈維姑娘

有誰能推薦類似《出水芙蓉》一樣的歌舞劇電影

4樓:匿名使用者

《歌舞青春copy1》《

歌舞青春2》

《如果愛》《紅磨坊》

《怪誕城之夜》《小王子》

《**之聲》《雨中曲》

《綠野仙蹤》《小公主》

《桑尼布魯克莊園的麗貝卡》《百老匯小姐》

《可憐的富家姑娘》《亮眼睛》

《風流寡婦》《妖姬沙漠》

《歌劇魅影》《一曲情深》

《家有美妞》《八夜狂想曲》

《玩串犀牛show》《芝加哥》

《北京樂與路》《精舞門》

《愛是唯一》《失戀大不同》

《變發》《木瓜姐妹》

《南方傳奇》《又見梅蘭芳》

《小可愛》《搖滾辣妹》…………

5樓:

飛天萬能床 bedknobs and broomsticks(1971)

歡樂滿人間 mary poppins (1964)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國王與我回 the king and i (1956)銀色聖誕 white christmas (1954)花都答豔舞 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6樓:匿名使用者

《**之聲》

《奧利弗》

《雨中曲》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之聲》

《歌劇魅影》

《歌舞青春1.2》

最經典的,前兩部比較老

8樓:匿名使用者

《**之聲》

《雨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