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紀念館觀後感

2021-08-31 22:53:48 字數 1712 閱讀 8908

1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個例文

西北風呼呼的吹著,凜冽又寒冷,在城市中瘋狂的飛奔。一列整齊的隊伍在風中前進,他們身著一直,仰首挺胸 ,寒風吹在他們的臉上,可他們毫無反應,大步向前邁。

風還在吹著,他們還在走著,跨過一個坎,拐過一道彎,近了,.....李叔同紀念館印入了眼簾。我屬於隊伍中的一個,對於平湖的文化,身為平湖人,我卻很陌生,現在有機會能來,我是興奮不已。

蓮花形的建築裡,留藏著許多文化,一座雕塑,一副對聯,一張**,足以讓你大吃一驚。弘一法師-李叔同,一生為眾生付出了許多許多,數不勝數。他值得我們讚賞,學習。

「悲欣交集」這四個大字,是李叔同的絕筆。

參觀還在進行著,大家忙碌地做著筆記.....

我,一個平湖人,卻不知道平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此,我感到慚愧。一個城市,需要人才,需要奉獻。我不知道現在再去了解平湖的文化。

是否已經晚了。但我知道,這是必須瞭解的。許多偉人為這座城市付出了不知多少。

城市需要我們,國家需要我們,我們不得不瞭解。

歷史的變遷,城市的變化,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但我們一定共同努力,為美好的每天而奮鬥。

學校組織這樣的一次活動,它的意義非凡。它不僅讓我們在睡夢中覺醒,更讓我們深入地瞭解平湖文化的悠久歷史,使我們受益匪淺。

2樓:匿名使用者

李叔同(1881-1942),號息霜,浙江平湖人,曾留學日本,擅長油畫、**、戲劇、書法,認教於兩浙師範學堂,豐子愷劉質平等均為他的學生.2023年39歲突然出家,在杭州虎跑的定慧寺披剃,剃度後,法名演音,號弘一,別號晚晴老人。抗日戰爭爆發後,身在紅塵之外的弘一法師以滿腔熱忱提出「唸佛不忘愛國」的口號,影響很大。

成為愛國愛教的典範.先後在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研究律宗,弘揚南山戒律.2023年在福建泉州圓寂,終年63歲

1杭州李叔同紀念館闢建於虎跑夢泉山林公園內,這裡原先有定慧寺,是這位現代藝術家、愛國高僧出家修行之地.

李叔同是開創中國現代文化新時代的先行者之一,他曾率先參加「文明戲」(話劇)的演出,還為西湖山水創作了新歌曲,**中有豐子愷等傑出人物。如今,西泠印社藏有他的篆印和手書《阿彌陀佛經》經幢,虎跑泉池後建有弘一法師墓塔。

紀念館共分三個展廳,正廳**為一座高三米的李叔同銅質立像,兩側是"超脫"和"皈依佛門"兩幅大型浮雕.展品介紹了李叔同的生平事蹟及出家史,展示了他的藝術成就、佛學造詣與愛國注意精神.展櫃內,還有李叔同撰寫的詞以及早已絕版的《清涼歌集》;李叔同孫女提供的數十張珍貴**;李叔同臨摹的書帖,用過的書籍、印章和手絹等實物.

左廳,陳列著李叔同的墨寶,有手書石碑八塊、木刻格言十幅;右廳為"書巢",掛有徐悲鴻的油畫、豐子愷的木刻、費新我的弘一肖像、錢君的對聯等書畫作品.

2平湖李叔同紀念館坐落在平湖市風景秀麗的東湖之畔,佔地16畝,總投資1998萬元,七瓣蓮花的獨特造型,體現李叔同"清水出芙蓉"的寬廣胸懷和高潔品格,已成為東湖風景區的標誌性建築。

紀念館總面積1506平方米、高24米,分上下兩層。二樓設七個陳列室和一個能展示近百件書畫作品的環形展廳。陳列室分別陳列李叔同各個時期的生活**與歷史資料,供人學習研究。

紀念館已成為我市一個新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所在的叔同公園,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名人塑像與小橋流水相映成趣,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陳列室內陳列著李叔同各個進期的生活**和歷史資料,並分別從繪畫、**、話劇、詩詞、書法篆刻、佛學成就和社會影響等方面展示了李叔同卓越的藝術成就和精益求精的藝術探索精神,形象地展示了李叔同從絢麗歸於平淡的人生軌跡,展現出李叔同從世俗到佛門的心路歷程。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觀後感,淮海戰役紀念館觀後感作文怎麼寫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frank0313 心靈的洗禮 淮海戰役紀念館觀後感張立春懷著好奇而崇敬的心情,我坐上了前往徐州的旅遊客車。一路的風光無論美麗或是貧瘠,都無暇放在心上,因為我急切地想看看那曾經發生過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戰役 淮海戰役的地方,徐州,去感受黨那過去的輝煌歲...

溫州博物館觀後感,江西博物館觀後感

溫州博物館觀後感 可以從博物館建築 擺設去描寫一番,然後再從其中幾個另自己震撼或者難忘的展品去寫,最後寫一下心得體會就可以了。正文 溫州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的地方博物館,建立於1958年,原址在江心嶼。2003年,位於世紀廣場西側的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該館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館內展區總面積8...

跪求 北京電影博物館觀後感要左右

網上搜搜博物館觀後感自己改改就行了,才一千五百字。對大學生很容易。今天,我和同學們懷著格外激動的心情踏上了開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地鐵。館內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軍事歷史與軍事文化,還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壯大的歷史和中國國防建設的新成就。我們踏上了一條紅色的回憶之路,在歷史車輪的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