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晉明的諸侯王與十六國的諸侯王不同

2021-08-10 23:31:58 字數 5463 閱讀 9009

1樓:狄威貝爾

漢晉明的諸侯王其實也有不同,懶得解釋了,總之他們是皇帝的宗親,有相當高政治地位,但除了漢早期和晉,唐宋明都基本沒實權。十六國是東晉時期北方各少數民族割據自稱為王,他們跟南方漢人的晉王朝毫無瓜葛。

為什麼漢朝之後的許多朝代還有諸候叛亂,為什麼不用推恩令呢?

2樓:胡桃夾子和松鼠

漢以後基本沒有漢朝那樣的封王。

只有明朝和漢朝的封王有點想,明太祖的方法不次於推恩令,不幸的是,沒到第二代,成祖就反了。

正德年間的寧王作亂只是個笑話而已。

不是不用,第一基本沒有實權的諸侯了

其次,成系統的方法不次推恩令。

最後,推恩令是個損招,第一次有人用還可以。後朝第一不會通過,第二太損,皇帝也要面子,誰會這樣整自己的兄弟啊,說不過去。

3樓:天道或可問

因為漢以後,足以叛亂的諸侯大多兼有各種朝廷官職,很少有純粹的裂土封疆的諸侯

漢朝的王爺們都是不能出仕的,漢初許多頗有才能的諸侯王,都只能蹲家裡,既不能領兵也不能當官,一旦上書言及朝政,往往被責

這樣一來諸侯王和官吏們是兩個互不相干的群體,所以皇帝可以借官吏之力來削弱諸侯國

而後世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的王爺們,無不兼著***都督,***刺史,***將軍的官職,本身就是官僚體系的一員,爵位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推恩令只能削弱王國實力,不能影響官職,而這時候叛亂諸侯所憑藉的實力大多數來自封地以外

4樓:望洋嘆

前朝的教訓,往往是新王朝重點關注的問題。晉朝看到魏由於諸侯王弱小,而被司馬氏奪走天下,便廣封諸侯王,各掌重兵,以致釀成後來的“八王之亂”。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種種原因沒有實行,並不是每個朝代都適合,比如宋朝加強了**軍事集權,有皇帝親自掌握兵權,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經常換一些年輕將軍,防止他們兵變,因為他非常清楚這一切,自己當初就是這樣登上皇位的,所以不得不防這一切,杯酒釋兵權是最好得例子

東晉十六國與五胡十六國是否在同一時期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說,是不完全同在的,東晉十六國是指自晉元帝在建康即位,到拓跋圭和劉裕各自統一了北方和南方;而五胡十六國單指李特起義到拓跋圭建魏

7樓:蘭臺史館

沒這個說法吧?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國嗎?

秦、西漢、王莽改新、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胡十六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所以說,這兩個時代不在同一時期。

8樓:瀚海闌干

這兩者基本就是同一個時期的不同說法,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北方十六個胡人建立的國家存在的時期,東晉十六國指的是當時整個中國的政治態勢:東晉和五胡十六國南北對峙的時期,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當然,嚴格意義上講,五胡十六國中最早的國家在西晉的時候就有了,要硬說不是同一時期也是可以的,我認為畢竟十六國的絕大多數的歷史都是在和東晉對峙,所以算是同一個時期。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與魏晉南北朝是否在同一時期?叫法不同而已~

10樓:匿名使用者

很少說東晉十六國 只是說五胡十六國

11樓:

嚴格意義上講,不在同一時期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的區別?

12樓:越答越離譜

1、物件不同。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國者有十六國。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

東晉十六國是指西晉王朝滅亡後,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

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2、概念不同。五胡十六國主要講的是北方的十六個更替的少數民族政權;東晉十六國是講的東晉建立後的東晉與與十六國的對抗歷史。

3、開始時間不同。五胡十六國是從西晉末年公元304年開始;東晉十六國是西晉王朝滅亡後公元317年開始。

13樓:匿名使用者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國者有16國。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主要的16國指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該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

東晉十六國:指西晉王朝滅亡後,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在長江以南東晉王朝與長江以北先後建立的十六個少數民主政權形成分庭對抗之勢,持續100多年之久。

聯絡:五胡十六國與東晉十六國都是講述了西晉王朝滅亡後,南北方政權變化的這一段歷史

區別:確切的講五胡十六國主要講的是北方的十六個更替的少數民族政權,而東晉十六國是講的東晉建立後的東晉與與十六國的對抗歷史

附贈:北方:五胡十六國——北魏一統北方——之後分為東魏、西魏——再後來王朝更替為北齊和北周

南方:東晉——宋——齊——樑——陳

最後在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稱帝后先後滅掉西涼和陳,並北極突厥、平定江南一統全國建立了隋王朝

14樓:匿名使用者

從時代上講五胡十六國和東晉十六國是一樣的意思。

從字面上講有一個小小的區別:

五胡十六國:特指北方政權,由五大少數民族建立的十六個北方政權。

東晉十六國:是“東晉”、“十六國”的合稱,南方政權稱為“東晉”、北方政權統稱“十六國”。

西晉王朝滅亡後,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

“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15樓:匿名使用者

五胡十六國”簡稱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國者有16國。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主要的16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該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

此外還有貫穿並活躍於整個十六國舞臺的內遷丁零人(也稱山居丁零)。

西晉王朝滅亡後,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16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十六國指的是當時整個中國的政治態勢:東晉和五胡十六國南北對峙的時期,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當然,嚴格意義上講,五胡十六國中最早的國家在西晉...

17樓:乘化歸盡

呃,五胡十六國就是單指五胡建立的十六個政權。

東晉十六國包括了同時期的東晉和五胡建立的十六個政權。

18樓:南柯之夢未醒

五胡十六國表明了十六國的出處(其實十六國中有漢人建立的國家前涼)

東晉十六國代表了一個時期

但是實際上是沒區別的

19樓: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段時期(304-439年)

東晉十六國是從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

20樓:王有子善

五胡十六國,是指這些國家的建立這是北方胡人,所以稱五胡十六國

東晉十六國,是隻這些國家建立的時代,正處在漢民族建立的東晉政權時代。

一種形式,不同的表述而已,。

曹魏時期諸侯王國的地位與作用

孤,是諸侯王的自稱?寡人,是皇帝的自稱?是嗎?

2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皇帝自稱為朕。我們知道,皇帝制度的基本特點是唯我獨尊,如果不是具有獨一無

二、至高無上的特點,也就無法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社會的意義了。(“孤”則是王的自稱。)本來在先秦時期朕是男子的第一人稱單數,從秦始皇帝開始不再通用,只有皇帝可以用。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寡人是寡德之人的簡稱,是帝王的一種"謙虛"的自稱方式. 因此,皇帝也就成了“寡人”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孤人是東周以前王的自稱,東周後,天子腳下的那些諸侯和王自稱寡人。皇帝則自稱為“朕”,始於秦始皇。

孤、寡人,並非謙稱。孤、寡都可以看出“只有一個”,說明那些王的驕傲自大,認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是這樣高貴。朕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稱,秦始皇為了突現高貴,把朕作為自己一個人的自稱,其他人不得自稱朕。

董卓那麼強的實力,為什麼不挾天子以令諸侯

你好,這個我必須要跟你說一下,董卓的實力相當強,這個是事實,而且他那個時候擁有西樑軍,樑軍應該也是當時最厲害的軍隊之一,因為他們是少數民族的吧,所以說比較野蠻,自古野蠻民族都比文民民族打仗更厲害一些,現在肯定另當其論,因為現在主要靠科技,在古代都是野蠻民族要比亡命民族打仗更厲害,中原王朝一般都四倍,...

與王菲《執迷不悟》曲子相同的粵語歌名叫什麼

執迷不悔 是著名歌手王菲 當時叫王靖雯 1993年演唱的歌曲,由袁惟仁內 作曲,王菲親自填詞容,獲1994年度香港電臺 十大中文金曲 十大金曲,同名 執迷不悔 收錄了國語版和粵語版2種。綜上所述,兩支歌都叫做 執迷不悔 分了國語版與粵語版。後面因為誤傳成為了 執迷不悟 王菲兩個版本 國語粵語 是同一...

王寶強和賈乃亮的故事 為什麼說愛情裡絕對不能做舔狗

因為作為一個舔狗那麼在愛情中就沒有任何地位。賈乃亮每次回家都沒有回家,而是在樓下租了一間房子來放自己的東西。可以看到愛,不愛也是可以看見的,但是這個不愛的人使人看起來異常生氣。馬蓉出軌後,王寶強的孩子們在表演中扮演爸爸的細節被扔掉了,這並非沒有警告。女兒杉杉個性堅強,對王寶強態度不好。孩子的行為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