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的五神是什麼?五神和五臟間的關係是什麼

2021-08-10 22:34:00 字數 5323 閱讀 9208

1樓:朝聖的腳印

代表人的五個精神方面的活動。五神:神、魄、魂、意、志與五臟有這內在聯絡,各有所主,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

神即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總稱,魂是意識活動的一部分,如夢中的精神活動屬於魂的作用;意即意念;魄是神的一種表現形式,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生命反射之類的神經活動;志即志向、意志。

中醫中五臟和五神有什麼關係?

2樓:復小蘇

人有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臟與五神的關係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3樓:劉新齊

人的一切生理活動、病理變化都與五臟的氣血盛衰有關,包括精神、意志、思維與情緒變化。同時,將五神分別歸屬於五臟,成為五臟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由心總領。

4樓:

動養形,靜養神,形神共養才是真正的養生。就如同中醫學的陰陽互補、牽制、共生的原理一樣

5樓:百小度

代表人的五個精神方面的活動。五神:神、魄、魂、意、志與五臟有這內在聯絡,各有所主,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

神即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總稱,魂是意識活動的一部分,如夢中的精神活動屬於魂的作用;意即意念;魄是神的一種表現形式,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生命反射之類的神經活動;志即志向、意志。

6樓:湦湦不惜

將五神分別歸屬於五臟,成為五臟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由心總領。

7樓:

五神分別歸屬於五臟,成為五臟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由心總領。

中醫裡面的五神是指什麼?

8樓:

所謂五神即神、魂、魄、意、志。

情志相勝論是《內經》對中醫心理**的最大貢獻,後代很多中醫家的心理**都是以其為基礎理論開展的。

《內經》把人的心理活動稱為「心」或「神」,神的活動是經「五神」和「五志」來表現的。所謂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它們發屬於五臟,「五臟所藏: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腎藏志」(《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臟又產生五志,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又從五志發展成喜、怒、悲、思、憂、恐、驚七情之說。

而五臟又分別有其五行屬性,即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間的相剋關係同時也決定了五志七情的相剋關係。因此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而醫生就可以根據這樣的關係,激發病家的一種情志來糾正另外一種情志。

但是《內經》只提出了這種**的原則,並沒有相應的案例說明。

中醫裡的五神分別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種人的精神活動,中醫五行理論中,五神與五臟相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又稱五臟所藏。《素問遺篇·本病論》:「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

「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活動及性格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

「魄」是與身俱來的、本能性的、較低階的神經精神活動,如新生兒啼哭、吮吸、非條件反射動作和四肢運動,以及耳聽、目視、冷熱痛癢等感覺。

「意」是精神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指意識、回憶或未成定見的思維。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動,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動歸為魂的功能,張景嶽把夢幻、想象等視作魂之用。

「志」指意志和經驗的存記,即「意之所存謂之志」。

中醫應用

在中醫五行學說理論下,五神與五臟有相應的對應關係,故在生理及病理上,五臟功能的正常與否與人的情志活動正常與否就有了內在聯絡。

1、心藏神

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故《素問·靈蘭祕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體之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活動及性格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

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們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心神正常,則人體各臟腑的功能互相協調,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馭氣控精,調節血液和津液的執行輸布,而精藏於五臟之中而為五臟之精,五臟之精所化之氣為五臟之氣,五臟之氣推動和調控五臟的功能。

因此,心神通過駕馭協調各臟腑之氣以達到調控各臟腑功能之目的。由於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靈樞·邪客》)。同時,心為神明之髒,主宰精神意識思維及情志活動,如《靈樞·本神》說:

「所以任物者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觀事物並作出反應,進行心理、意識和思維活動的臟器。這一複雜的精神活動實際上是在「心神」的主導下,由五臟協作共同完成的。

由於心為藏神之髒,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傷,首傷心神,次及相應臟腑,導致臟腑氣機紊亂。

心的主血脈與藏神功能是密切相關的。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如《靈樞·營衛生會》說:「血者,神氣也。

」心血,即在心臟與血脈中化生和執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則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則能馭氣以調控心血的執行,濡養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及心脈自身。

2、肺藏魄

「魄」是與身俱來的、本能性的、較低階的神經精神活動,如新生兒啼哭、吮吸、非條件反射動作和四肢運動,以及耳聽、目視、冷熱痛癢等感覺。魄的活動以精氣為物質基礎。《靈樞·本神》說:

「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肺藏氣,氣舍魄。」魄司痛癢等感覺,感覺由**接收,是因肺主皮毛;魄司啼哭,聲音由肺所發生;魄主本能反應與動作,運動由宗氣所推動。均表明肺與魄在功能上的密切相關。

3、脾藏意

「意」是精神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指意識、回憶或未成定見的思維,脾藏意就是體現了脾主運化水谷,化生營氣,以營養意的生理,即「脾藏營、營舍意」。意為脾所主,因此脾氣盛衰直接影響意的活動正常與否,脾虛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敏捷及智力下降。

4、肝藏魂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動,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動歸為魂的功能,張景嶽把夢幻、想象等視作魂之用。魂乃神之變,是神所派生的,故《靈樞·本神》所說:「隨神往來者,謂之魂。

」《類經》注云:「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皆是也。」魂與神一樣,皆是以血為其主要物質基礎,心主血,故藏神;肝藏血,故藏魂。

所以《靈樞·本神》又說:「肝藏血,血舍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則魂有所舍。

若肝血不足,心血虧損,則魂不守舍,則可見驚駭多夢,臥寐不安,夢遊,夢電、夢囈等。

5、腎藏志

「志」,指意志和經驗的存記,即「意之所存謂之志」。《靈樞·本神》楊上善注:「志,亦神之用也,所憶之意,有所專存,謂之志也。

」《太素》指出志是記憶的保持,也是心理活動的指向和集中,如唐容川說:「志者,專意而不移也。」其以精為產生基礎,由腎所主,即「腎藏精,精舍志」。

故老年腎氣衰就會出現健忘,病理上的健忘亦多與腎氣不足有關。

中醫五臟與五穀、五神、五情、五味的對應

10樓:匿名使用者

五穀:豆、黍、粟、麥、稻;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情:喜、怒、思、憂、恐

11樓:虎躍快客

五臟 心、肝、脾、肺、腎

五神 神、魄、魂、意、志

五情 悲、怒、思、恐、喜

五味 酸、甜、苦、辣、鹹

五穀 麥、黍、稷、麻、菽

如果想查具體的對應關係,最好看下黃帝內經,白話文或者文言文的都行。手打太麻煩了。。望採納^_^

12樓:annette小天使

五情對應五臟為 怒 喜 思 悲(憂) 恐 ——肝心脾肺腎

中醫裡的五臟的關係

13樓:匿名使用者

五臟之間的關係

1.心與肺的關係

心主行血,肺主氣而司呼吸。所以心與肺的關係,實際上是氣和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

肺主氣,具促進心行血之作用。因此,肺氣正常則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條件。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迴圈,方能維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進行,故有「撥出心與肺」之說。

聯結心之搏動和肺之呼吸兩者之間的中心環節,主要是積於胸中的「宗氣」。由於宗氣具有貫心脈而行氣血,走息道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從而強調了血液迴圈與呼吸運動之間的相互聯絡,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2.心與脾的關係

心主血,脾統血,脾又為氣血生化之源。故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執行兩方面。

心脾兩虛:即氣血兩虛,脾氣虛,心血虛。

3.心與肝的關係

心主血,肝藏血。故心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與協同。

血液生化於脾,貯藏於肝,通過心而執行於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則心無所主,血液的執行必致失常。故「心肝血虛」常同時出現。

4.心與腎的關係

心與腎在生理上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一是心陰心陽與腎陰腎陽之間的依存關係,二是心血與腎精之間的依存關係。

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必須下降於腎,助腎陽以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於心,助心陰以使心陽不亢。古人稱這種關係為「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為心腎兩髒本身陰陽動態平衡的重要條件。

心陽與腎陽的關係: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命門)。

5.肺與脾的關係

肺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兩個方面。

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6.肺與肝的關係

肺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於氣機的調節方面。

7.肺與腎的關係

肺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於津液的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面。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肺腎之陰液亦相互資生。

8.肝與脾的關係

肝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飲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貯藏及執行方面。

9.肝與腎的關係

肝腎之間關係主要表現於肝腎的精血、陰陽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協調平衡等方面。

「精血同源」或「肝腎同源」。

藏洩互用,調節生理機能。

由於肝腎同源,故肝腎陰陽之間息息相通,相互制約,協調平衡。如腎陰不足常可引起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而導致肝陽上亢,則稱之為「水不涵木」;如肝陰不足,亦可導致腎陰虧虛,從而導致相火上亢。另外,肝火太盛亦可下劫腎陰,從而形成腎陰不足病證。

10.脾與腎的關係

脾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於先天后天的相互滋養方面。

此外,在津液代謝方面:脾主運化,腎主蒸騰氣化,脾腎兩髒密切配合,方能使津液代謝正常進行。

中醫的五惡 五液 五病 五邪 五臟所藏 五臟所主及五勞所傷是

久行傷筋,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是謂五勞所傷。這個有很多,你可以詢問一些專業的醫療人員。這個一般講的是人們的五臟是比較重要的,也是很多病的所在。這個說法是很複雜的,建議看一看相關的書籍,裡邊會有記錄。你可以詢問一些專業的醫療人員,需要專業醫生診斷才知道。這個暫時不是很清晰,需要專業...

鼻子和五臟那個有關係?鼻子屬於五臟的哪個

鼻子與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和肺氣有關。小腸經抵鼻,大腸經走鼻下,胃經走鼻子的外形。關於鼻子主要有兩點 一是鼻子的外形是由胃經所主,所以像鼻子紅 鼻子上長疙瘩等症狀是胃火的問題,是有胃寒使得機體生出胃火來消除寒邪造成的 第二點是鼻孔由肺氣所主,所以鼻孔裡邊出的氣涼或熱都跟肺氣有關。鼻子在相書裡被稱為糧...

五臟六府的六府是什麼,五臟六府的「六府」是指哪些?

五臟心 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心包絡 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膜上分佈著明顯的脈絡。護衛心臟,傳導心主的命令。肝 肝藏血。主疏洩,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 主運化,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