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放生和施食相同嗎

2021-08-08 08:13:35 字數 4955 閱讀 9432

1樓:唸佛聲聲

不同。首先,名相不同。一個叫「放生」,一個叫「施食」。

其次,內容不同。放生是解救眾生的生命,施食是解救眾生的飢渴之苦。

再者,儀軌不同。放生一般是念三皈依,再為所放眾生唸佛;施食則無須如此。

不論是放生,還是施食,皆有很大功德,是與眾生結佛緣的方便法門。

2樓:匿名使用者

放生和施食都有一樣共同點就是功德,如你放生就是救活了被你放生的生命,如果是施食也是救人的,如果是無家可歸的乞丐,那麼你小小的施食就救活了他的生命,唸咒因該大可不必,你只要將你做過的善因善果全迴向為自己拔業障修功果就好了,南無阿彌陀佛眾生平等....建議你去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有很多內容的

3樓:不知冷熱心

不同,放生是放生,顧名思義,是放活生生的生物呀,施食,是給孤魂野鬼施食,唸的咒都不同!!!

不過不會念咒,念"阿彌陀佛"也一樣,我都只是念"阿彌陀佛"的!!!

4樓:

佛教放生和施食的相同是:放生和施食都是一種慈悲的行為。放生和施食中都含有佈施的意思,是財施,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與利益之事,都是功德無量的。

佛教放生和施食的不同是:放生中含有還債的意思。

施食和煙供的區別:施食和煙供都是一種佈施的行為。區別的是:施食是財施的。煙供是法施的。

施食要念的幾個咒:請參考

5樓:拱烴烴

1、形式不同,道理相同。均為累福德資糧最快,最好的方法;

2、區別可以看字面意思,一為用香菸,一為用食物;

3、變食咒、四如來名;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唸佛人有沒有必要經常放生,施食呢?

6樓:阿彌陀佛正法

阿彌陀佛

可以隨緣做,但不是必要做,前提是自己真修行,如果是假修行還是要多做你說的善行。。

所以多看祖師大德講經說法才明白,淨空法師有講過,行善要隨緣不攀緣。

淨空法師---隨緣與攀緣。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 hào )事不如無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實唸佛,沒有比這個更好。

永遠感恩。隨緣心是清淨的,很順利就把這個事情做圓滿了;攀緣是很勉強的,也能把事情做成,但是做成之後,後面還有煩惱,心得不到清淨。所以隨緣如法,如法就是心地清淨,與戒定慧相應;攀緣與貪瞋痴相應,它不與戒定慧相應,如果我們從這個標準來衡量,那就很清楚,很明白。

你強迫他接受那是攀緣。 一切隨緣,不要有「我要做什麼」、「我想做什麼」的念頭。

學佛真正的好處是: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無論善事惡事都不要計較,惡事惡緣要放下,善事善緣也不可以攀,攀著還是錯了。

佛教給我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一切隨緣,愈有逆境,愈要磨練。攀緣,是慾望;為自己著想,是慾望。

修行人應當隨遇而安,隨緣而不攀緣。有些人沒有機會,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那是攀緣。結緣,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能以真誠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都是結緣。隨緣度日、老實唸佛,唯有徹底覺悟的人,才能辦得到。

隨緣而不攀緣,機會來了,我們做,沒有這個機會,不去找事。古人所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

事來了要做,不來就不找,這個心才清淨。心清淨,這一生就作佛了。攀緣就煩惱。

攀緣就是放不下。攀緣是什麼?我一定要這樣,我一定要那樣。

你這個「一定」,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就是造業。

佛法第一個大目標就是要求一心不亂,就是要求心不顛倒,換句話說,就是修定、修慧。如果常常攀緣,諸位想想,你的定怎麼能得到?你那個心怎麼會清淨?

不可能!隨緣而不攀緣,心地清淨,這是正法。學佛的人,應該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

換句話說,把我們天天心裡面攀緣的五欲六塵給它換過來,換成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就是老實唸佛!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事不如無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實唸佛,沒有比這個更好。做好事,隨緣去做,決定不攀緣。

什麼叫攀緣?找事做就是攀緣。事來了我不退讓,我把它盡心盡力做好,這叫隨緣做,不去找事做。

真正念佛人要記住一個原則:少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

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才會清淨,無事找事,這是很苦的事情!

唸佛法門,教我們一天到晚就是抱著一句佛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好修!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六度萬行,我們隨緣修,絕對不攀緣。隨分隨力,遇到有這個機會我們就做;沒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

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所謂放得下,就是真正沒有妄想,一切都隨緣,決定不攀緣。攀緣的心不清淨、不平等,這個對於我們唸佛往生有決定性的關係。

真正要想往生,什麼都要放下,隨緣度日,老實唸佛!我們一切隨緣,隨緣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麼事都不問了,這個諸位要搞清楚!

放下是什麼?不再攀緣,這就是放下。從今以後隨緣度日,把整個時間用來念佛,要辦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

出世間法裡面所有這些經論也要放下,不要再去搞了,費那些腦筋划不來!

多看幾部經不如多念幾句佛,為什麼?你多看經不能增高品位,多唸佛會增高品位。

我們的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學佛的人在這世間,千萬要記住:一切隨緣而不攀緣!

永遠感恩。隨緣心是清淨的,很順利就把這個事情做圓滿了;攀緣是很勉強的,也能把事情做成,但是做成之後,後面還有煩惱,心得不到清淨。所以隨緣如法,如法就是心地清淨,與戒定慧相應;攀緣與貪瞋痴相應,它不與戒定慧相應,如果我們從這個標準來衡量,那就很清楚,很明白。

你強迫他接受那是攀緣。一切隨緣,不要有「我要做什麼」、「我想做什麼」的念頭。

學佛真正的好處是: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無論善事惡事都不要計較,惡事惡緣要放下,善事善緣也不可以攀,攀著還是錯了。

佛教給我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一切隨緣,愈有逆境,愈要磨練。攀緣,是慾望;為自己著想,是慾望。

修行人應當隨遇而安,隨緣而不攀緣。有些人沒有機會,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那是攀緣。結緣,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能以真誠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都是結緣。隨緣度日、老實唸佛,唯有徹底覺悟的人,才能辦得到。

隨緣而不攀緣,機會來了,我們做,沒有這個機會,不去找事。古人所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

事來了要做,不來就不找,這個心才清淨。心清淨,這一生就作佛了。攀緣就煩惱。

攀緣就是放不下。攀緣是什麼?我一定要這樣,我一定要那樣。

你這個「一定」,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就是造業。

佛法第一個大目標就是要求一心不亂,就是要求心不顛倒,換句話說,就是修定、修慧。如果常常攀緣,諸位想想,你的定怎麼能得到?你那個心怎麼會清淨?

不可能!隨緣而不攀緣,心地清淨,這是正法。學佛的人,應該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

換句話說,把我們天天心裡面攀緣的五欲六塵給它換過來,換成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就是老實唸佛!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 hào )事不如無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實唸佛,沒有比這個更好。做好事,隨緣去做,決定不攀緣。

什麼叫攀緣?找事做就是攀緣。事來了我不退讓,我把它盡心盡力做好,這叫隨緣做,不去找事做。

真正念佛人要記住一個原則:少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

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才會清淨,無事找事,這是很苦的事情!

唸佛法門,教我們一天到晚就是抱著一句佛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好修!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六度萬行,我們隨緣修,絕對不攀緣。

隨分隨力,遇到有這個機會我們就做;沒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

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所謂放得下,就是真正沒有妄想,一切都隨緣,決定不攀緣。攀緣的心不清淨、不平等,這個對於我們唸佛往生有決定性的關係。

真正要想往生,什麼都要放下,隨緣度日,老實唸佛!我們一切隨緣,隨緣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麼事都不問了,這個諸位要搞清楚!

放下是什麼?不再攀緣,這就是放下。從今以後隨緣度日,把整個時間用來念佛,要辦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

出世間法裡面所有這些經論也要放下,不要再去搞了,費那些腦筋划不來!

多看幾部經不如多念幾句佛,為什麼?你多看經不能增高品位,多唸佛會增高品位。

我們的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學佛的人在這世間,千萬要記住:一切隨緣而不攀緣!

7樓: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

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所有的修行都圍繞著修心明心見性而進行的。唸佛也是為了見性成佛。莫要本末倒置。

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

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法即是心義,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

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

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唸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唸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佈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瞭,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出期時。

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閒文書,都無用處。

最終一切還要回歸到修心上。唸佛唸到一心不亂即是無心。雖還差一重天,但真唸到一心不亂,即離明心不遠了。

建議多看看大乘經典,多看看近代南懷瑾先生,母音老人,虛雲禪師的書。禪淨結合,更能保證你早日超脫。

若能明悟,當下就是,此處即是彼處,人間即是淨土。

8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修淨土,唸佛求往生,其他的並不是不可以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求往生,並不是求福報或者求開悟等等,這樣並不是雜修,而是在輔助唸佛往生,也不需要一定去做,隨緣就好,能碰上就做,沒有機緣也不必強求

佛教放生的意義,放生的東西還能吃嗎

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特殊而積極的意義。提倡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有利於人心向善,抑制殺戮和恐怖主義,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 和諧的社會 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抑制不合理的消費和奢靡 腐敗之風,改變不良的餐飲習慣,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 從佛教修行來說,更是增長慈悲心,減少罪障 疾病...

佛教和道教明顯的相同或不同

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儒釋道已經合體了。道教與佛教的相同點,都是一種宗教形式。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行善為根本依託,進而昇華自身 幫助世間。道教是我國的國教,也就是本土產生 而佛教是自印度傳來中土,起初可以叫做外教。但後來卻紮根茂盛與炎黃大地,深入人心,並且在中華這片土地上存在了千年歷史,現在也不能...

釋教和佛教有區別嗎,「釋教」就是佛教嗎?和尚尼姑法號前加個「釋」表示佛教?

無區別。釋教源於我國古來佛教與道教並稱時,各取其教祖之名,稱為釋老,遂稱釋教。佛教的基本教義稱為 四諦說 即苦諦 集諦 滅諦和道諦。苦諦主要說明人世間充滿痛苦,說明人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痛苦過程,即 苦海無邊 佛教是通過西域輾轉來到中土的。經過梵語 西域各族語言 比如什麼吐火文呀 什麼這個文那個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