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教法與小乘教法的區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2021-08-03 13:17:25 字數 5145 閱讀 9454

1樓:樂觀小山

1、對佛陀的看法不同

小乘佛教只信仰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視為教主、導師和徹底的覺悟者,是唯一的佛;

大乘則把釋迦牟尼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且認為除釋迦牟尼外,提倡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2、修持方法不同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已經說到未來大乘佛教就在中國,而後傳播世界。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眾生,把將眾生在苦難中解救出來。中國若干千年來災難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眾在佛門之中得到無盡的法益,災難和痛苦得到了安撫,深受快樂。

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國的重要地位。

大乘佛教在中國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義、禮、智、信的教育基礎上,增添了《菩薩行》的教育。從菩薩道菩薩行到法界實相,一乘妙理之覺悟,大大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修行菩薩道廣積福德資糧,深涉國家社會服務人群,**利生,令一切眾生,也能獲得眾生平等性智的覺悟。

以廣行〈六度〉來成熟自己,以廣行四攝事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去成熟其他一切眾生,心胸廣大而行事細膩是其特點。

2樓:娛樂小八卦啊

一、大乘教法與小乘教法寓意不同: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

小乘教法是對三乘佛法中「聲聞乘」和「緣覺乘」的統稱。

二、含義不同:

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薩,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 他們都是慈航普度,助佛弘化而擔當重任的法身士,示現教化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智、悲。

小乘法門是以自我完善與解脫為宗旨,其最高果位為阿羅漢果及辟支佛果。聲聞乘修四諦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三、思想:

大乘佛教注重信仰與實踐,強調實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靈活開放、慈悲平等、普度眾生、貼近生活。佛在古印度傳播佛教教義,其很重要的一個思想是眾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對婆羅門教的野蠻種姓隔離的等級制度。

擴充套件資料

四大菩薩

觀音、文殊、普賢、地藏是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薩。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錶行踐、地藏表願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蹟;在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

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薩,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

他們都是慈航普度,助佛弘化而擔當重任的法身大士,示現教化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智、悲。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已經說到未來大乘佛教就在中國,而後傳播世界。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眾生,把將眾生在苦難中解救出來。中國若干千年來災難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眾在佛門之中得到無盡的法益,災難和痛苦得到了安撫,深受快樂。

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國的重要地位。大乘佛教在中國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義、禮、智、信的教育基礎上,增添了《菩薩行》的教育。

從菩薩道菩薩行到法界實相,一乘妙理之覺悟,大大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修行菩薩道廣積福德資糧,深涉國家社會服務人群,**利生,令一切眾生,也能獲得眾生平等性智的覺悟。

3樓:玄x月

區別:對佛陀的看法;修持方法;修行方式;教義學說;修行目標;生活習慣;

1、對佛陀的看法不同

小乘佛教只信仰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視為教主、導師和徹底的覺悟者,是唯一的佛;

大乘則把釋迦牟尼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且認為除釋迦牟尼外,提倡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2、修持方法不同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4、教義學說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威武思想傾向;大乘佛教則通常主張「人法兩空」,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

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是大乘思想的重要體現。

5、修行目標不同

小乘佛教偏重於個人的解脫,把徵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具體來說有所謂「四向四果」(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

大乘佛教則以「普度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建立佛國淨土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6、生活習慣不同。

部派佛教延續原始佛教託缽乞食的生活習慣,不禁肉食。佛陀時代制定的戒律表明有三種肉病者可食,即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疑為我殺,允許吃「三淨肉」;

大乘佛教的許多經典都反對肉食,如《涅槃經》《楞伽經》《央掘魔羅經》《楞嚴經》等,這一點對後來漢傳佛教形成「素食佛教區」影響很大。

擴充套件資料

大小乘:國家大小,以語言文承載佛教經典。

1、「乘」是指運載工具(馬車),寓意:國家,大乘佛教起源於南北朝以前,興盛於東土大唐!

2、大小佛教紛爭眾說紛紜,依照《金剛經》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以此推論應無(大小之)分別!

3、有大乘佛法「非佛說」的教派說法,出至日本學者!有滅度500年中祕而不宣的質疑!影響力極大!這涉及到文化自信問題!就500定義而言。

在中華文化中寓意:一個朝代的更迭!佛教也有男女之別相差500年道行,出於武則天登基!

就大乘佛法500年祕而不宣這一質疑,可以理解為:蓋棺定論!佛教任何一部經典,都是佛滅度後,順理成章集結為經典傳播的!

4、如果說大乘佛法《六組壇經》非佛說,就更可笑了,六祖有正宗衣缽傳承!為了避免教派紛爭而衣缽不再傳!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4樓:仁昌居士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為:流傳地區不同、宗旨不同、起源不同。

一、流傳地區不同

1、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包括了中國內地,也包括了韓國、日本、越南這一帶。

2、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暹包括了印度、暹羅北部和中部地區。

二、宗旨不同

1、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主張行菩薩道,要普渡眾生。

2、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以自我完善與解脫為宗旨。

三、起源不同

1、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脫胎於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源頭。

2、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發展於印度,阿育王時代派遣多位法師向各地和國外傳播發展。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5樓:會飛的小兔子

1、教義的抄不同

「大乘」和「小乘」這兩bai個不同的佛教學du派,來自於zhi印度佛教的一次內部分

dao裂。在釋迦牟尼去世以後很多年,佛教徒對教義有了巨大的分歧,新出現的學派就管自己叫做「大乘」,管原先的學派叫做「小乘」。

2、名稱的不同

所謂「大乘」和「小乘」的稱呼,是大乘單方面取的。小乘佛教在歷史上的正式名稱是「上座部」教派。如今,這一派在亞洲南部等地仍舊存在。

因此在正式的場合,不應該稱呼「小乘」佛教,而是稱呼「南傳上座部」等名。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6樓:可可粉醬

1、性質不同:大乘佛教是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專工具。小乘佛教是對屬三乘佛法中之:聲聞乘和緣覺乘的統稱。

2、修行實踐上不同:小乘佛教一般主張修阿羅漢果,以求得自我解脫的空寂之悟。大乘佛教則主張修求佛果,若一時不能達到佛的境地,至少可以先做菩薩。

3、主張不同:小乘佛教主張我空法有,否認靈魂的永恆不變,但承認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在某些方面表現了唯物主義傾向。大乘佛教則主張我法皆空,既否認靈魂永恆不滅,也否認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從而形成了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體系。

7樓:匿名使用者

一、梵語稱呼不同

1、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在印度的梵語是「mahayana」,直白的意思是大的車乘版。

2、小乘佛教權:小乘佛教在印度的梵語是「hinayana」,直白的意思是低端的車乘或個人行程。

二、思想不同

1、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核心思想之一是菩薩思想,宣揚修佛之人要立下弘誓,救度一切眾生早脫生死輪迴苦海,甚至自己未曾得度也可救度其他人修證比自己果位高的成就。

2、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以知我完善和解脫為宗旨,講究自己成就阿羅漢的最高果位,他們認為眾生不可能通過自我修證成佛,佛只能是唯一的,就是釋迦牟尼佛。

三、主張不同

1、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注重信仰和實踐結合,形式靈活多樣,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教義上追求「人法兩空」,認為一切客觀事物都可以修證為「空」,所謂「緣起性空」,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皆是虛幻假象而已。

2、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雖然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認為是空的,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一部分小乘佛教教義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有「極微」的存在,帶有一定的唯物思想傾向。

佛教小乘與大乘有什麼不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 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 法力無邊 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 過去 現在 未來 十方 東南西北,四維上下 有無數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佛經上有哪些不同

由菩提心來說。1.自己看原本經典是最好的 法華經中,佛自己有解說,我們的解說雖然對,可是沒佛的好。佛為了救度不同根基和機緣的眾生,特別在修行的大路上設立化城,以作中間修息,而說三乘,是好像是父親為了救兒子出正在著火的房子,而最後佛對所有眾生,唯以一佛乘滅度之 2.看不懂,可以看南懷瑾先生著作 淨空法...

大乘經是後人假託佛說的嗎

南傳佛教不承認大乘,因為小乘不承認大乘的經典是佛說的,因為沒見到佛說。那是因為小乘的境界沒達到,佛祖在定中為諸菩薩講經,如華嚴經等,而小乘只看到佛祖坐著。小乘不承認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點,小乘沒有發菩提心,覺得自己還沒有證果,怎麼能度人呢?而大乘認為眾生一體,度人就是度己,在度人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