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扁鵲的,關於扁鵲的資料

2021-07-25 21:56:22 字數 1769 閱讀 6441

1樓:手機使用者

扁鵲,春秋戰國時代名醫,醫術精湛,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史記》中記載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盧醫則是指他的出生地在盧國。由此可見,“扁鵲”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一個通用名詞。

秦越人也被稱為“扁鵲”,按照古人的傳說,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作“扁鵲”。而這個出生在盧國、名叫秦越人的醫生醫術高明、學識淵博,走南闖北、治病救人,順理成章地被人們尊敬地稱作“扁鵲”。 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鍼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疾病,被尊為醫祖。

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後,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於今永濟市清華鎮東。 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中醫理論的奠基人。

因為扁鵲一生遊歷四方,所以去過的很多地方.以至於關於扁鵲的籍貫有一些爭議。有古書記載的是渤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扁鵲見蔡桓公寫到渤海莫人。

唐朝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引《黃帝八十一難》說:“(秦越人)家於盧國,因命之曰盧醫也。”盧國,在今山東長清。

“渤海郡”在今山東省中南部和西北部。“鄭”,在今河南省鄭州市一帶。一生創有:

《難經》,四診法(即望、聞、問、切)。

2樓:匿名使用者

姓名:扁鵲

國家或者地區:中國

學科:醫學家

發明創造:《內經》和《外經》

生平簡介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

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

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3樓:匿名使用者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勃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齊國盧邑(今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醢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河北省《博野縣誌》載:

其墓在博野蘆村,毀於大躍進時期。

4樓:手機使用者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又號盧醫,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生卒年代不詳,勃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齊國盧邑(今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5樓:匿名使用者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e545f5df

扁鵲的真名叫什麼,扁鵲的真名是什麼?

是秦緩,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 今河北任丘 人。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 扁鵲 稱號。扁鵲...

扁鵲見秦桓公》的古文古文古文,如何斷句。(重要的事說3遍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 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 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

張仲景的譽稱是什麼,扁鵲的譽稱是什麼

張仲景名機,史稱醫聖。南陽郡涅陽 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 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 永興年間,約公元150 154年 死於建安最後幾年 約公元215 219年 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