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從古至今有哪些姓潘的名人

2021-07-22 07:09:58 字數 6434 閱讀 8605

1樓:有浪心的劍客

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出生於今河南中牟縣。(也就是美男子潘安)

潘漢年(2023年2月—2023年4月14日),江蘇宜興歸徑鄉人。2023年,主編《洪水》。20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任《革命軍報》總編輯,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中共**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左翼文化總同盟中**組書記、中共江西蘇區**局宣傳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部長等。2023年, 任中共與國民黨談判代表。2023年9月,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在上海等地領導對敵地下鬥爭和開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華東局社會部部長和**部部長、上海市委副書記和第三書記、上海市副市長。2023年4月3日, 因「內奸」判刑。

2023年含冤病逝。臨終前與愛妻董慧女士軟禁於湖南茶陵米江茶場(湖南省第三**場)。2023年8月,*****平反昭雪,公開恢復名譽。

潘美(925-991),字仲詢,大名(今河北大名東北)人,北宋初名將。

潘崇。楚成王時,潘姓中有名為潘崇者曾為太子商臣之老師,在楚成王預謀另立太子時,潘崇極力支援太子商臣,併成功地使之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並且還把自己任太子時的財產全部賜給他。

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後人念潘崇興潘姓有功,便尊他為潘姓的得姓始祖。這種觀點,其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出現的春秋時代的潘姓人氏,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潘大臨,字邠老,黃岡(湖北省黃岡)人。著有《柯山集》二卷,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畫,並擅長於書法,與其弟潘大觀都以詩聞名。

潘大臨家境不好,但寫的詩卻優美動人,受到名家的稱讚。據記載,有一年重陽節,窗外下著綿綿細雨,秋風吹動樹葉,發出輕輕的沙沙聲,面對此景,正在家中研詩的潘大臨忽然詩興大發,構思了一首好詩,拿筆寫了起來,剛寫了第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突然門外響起「砰砰」的敲門聲,原來是收租稅的來了。待打發收租稅的人走後,他卻怎麼也想不起後面的詩句了,於是就把這一句詩送給了朋友,以後就有了「滿城風雨」這個成語。

潘 璋(?~234) 三國時東吳戰將。字文珪。

[兗州]東郡發乾縣 [今河南濮陽今東昌府區人]。從孫權,屢建功業,由別部司馬,加武威校尉。與曹操軍戰於合肥之役,操將張遼掩至,吳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敗退。

璋原在後,此時,馳馬急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孫權壯之,拜偏將軍。後,權徵關羽,璋部下司馬忠擒關羽並羽子關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秭歸2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又與陸遜合力破劉備於夷陵,斬劉備護軍馮習等,拜平北將軍、襄陽太守。孫權稱帝后,拜為右將軍。史謂:

璋為人粗猛,禁令肅然,好為功業,所領兵馬,不過數千,而其所在常如萬人。征伐止頓,便立軍市,他軍所無皆仰取給。

2樓:一個廚師

歷史名人:三國吳將潘璋;唐畫家潘細衣;宋相潘美;明詩人潘時雍;清臣(書法家、詩人、畫家三絕)潘曾瑩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潘安。貌賽潘安,說潘安很帥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最出名要數美國啟蒙思想家潘恩了.

5樓:火米歡歡

潘基文 潘石屹 ~~~你

從古至今有哪些姓潘的名人

從古到今姓潘的偉人名人有哪些

6樓:你好嘛

1、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

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

但其為人奢侈貪財。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2、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

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他性輕躁,趨於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等併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潘安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

3、潘尼

潘尼(約250年—約311年),字正叔,滎陽中牟人(在今河南城關鎮大潘莊),西晉文學家。祖父潘勖為東漢東海相,父潘滿為平原內史。西晉文學家潘岳(即潘安)之侄。

少有才,與潘岳俱以文章知名,並稱「兩潘」。潘尼生情穩靜恬淡,不與人爭利,安心研讀,專志著述。

4、潘閬

潘閬(làng)(?~1009)宋初著名隱士、文人。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揚州(今屬江蘇)人。

性格疏狂,曾兩次坐事亡命。真宗時釋其罪,任滁州參軍。有詩名,風格類孟郊、賈島,亦工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5、潘序倫

潘序倫(1893-1985),江蘇省宜興縣丁蜀鎮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中國現代傑出的會計學家和著名教育家,傳略曾分別收入新版《辭海》、《中國現代教育家傳》第八卷、《中國企業家列傳》第四卷。

7樓:阿沾

1、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潘崇是太子商臣的師傅,前626年,楚國太子商臣聽到訊息自己將被廢掉,但是訊息還沒有弄準確,就問他的老師潘崇該怎樣確認訊息,潘崇建議宴請商臣的姑母江羋而故意表示不尊敬,商臣照辦了。

江羋大怒,痛罵商臣為賤東西,並表示難怪其父楚成王要殺掉商臣另立王子職。商臣確認了訊息後,與潘崇密謀,潘崇問:「你能事奉王子職?

」商臣說:「不能。」潘崇問:

「你能流亡嗎?」商臣說:「不能。

」潘崇問:「能行大事嗎?」

商臣說:「能。」十月,就起兵包圍了楚成王,逼成王自殺。商臣即位為楚穆王,以潘崇為太師,兼掌環列之尹。 前616年,潘崇伐麇國,至錫穴。

前613年,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群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郢都,但是他們二人卻脅持楚莊王而作亂,不久便被廬戢梨和叔麋誘殺二人而平定。

2、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他性輕躁,趨於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等併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

潘安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

3、潘尼(約250~約311年),字正叔,滎陽中牟人(在今河南城關鎮大潘莊),西晉文學家。祖父潘勖,中國東漢東海相。父親潘滿,平原內史。

潘岳之侄,少有才,與潘岳俱以文章知名,並稱「兩潘」。潘尼生情穩靜恬淡,不與人爭利,安心研讀,專志著述。

4、潘長江,2023年7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市,喜劇表演藝術家,小品演員,二炮政治部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

2023年,在經典喜劇片《舉起手來》飾演日本兵  。2023年,參演賀歲電影《楊德財徵婚》。2023年與金玉婷合作小品《將愛情進行到底》榮獲「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小品類三等獎。

2023年主演大型情景喜劇《情感疏導站》。2023年,自演自導都市喜劇《能人馮天貴》 。

5、潘虎,字昌秋,2023年7月25日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官橋鄉會同村一個佃農家庭。因家境貧寒,未上過學,有人問,識字不識字。

痛苦而風趣地說:「本人乃文王(盲)也。」從小替地主放牛,稍大便扶犁掌耙。

艱苦的體力勞動鍛鍊,使潘虎成年後長得膀大腰粗,氣力過人;加之遇事都有股蠻勁,村裡人都叫「潘蠻子」或「潘老虎」。

8樓:匿名使用者

潘氏名人在我國歷史上,潘姓名人輩出。

見於史籍,最早的潘姓人物是春秋時楚國太師潘崇,其世代為當朝有勢力的家族。

西晉時有文學家潘岳,又名潘安,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以其文字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他長於詩賦,文詞華靡,為當時形式主義詩風的代表人物,與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

宋代有大將潘美,為趙匡胤手下重要軍事將領,屢立戰功,累官至忠武軍節度使,封代國公。

明代有著名水利家潘季馴,他自嘉靖末到萬曆間,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他治黃方法是:築堤防溢,建壩減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舊道,反對改流,講究修防,借黃(黃河)通運(運河)。

他著書多部,甚有影響。

清朝有學者潘來,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現代人潘天壽,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平生積極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工作,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為培養美術人才等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筆墨有金石味,樸厚勁挺,氣勢雄闊,融詩、書、畫、印於一體,形成自己的特色。

潘漢年,2023年出生於江蘇宜興,20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潘漢年是我黨歷史上隱蔽戰線、文化戰線和統一戰線的卓越領導人,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潘漢年忠實地執行並多次出色地完成黨交給的艱鉅任務,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多次為黨獲取重要戰略情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9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季孫公,周畢公高之四子也,畢公高歷相文武成康封於畢,世子襲爵,季孫公食採潘地,從而得姓,是為潘氏始祖。[5]�6�7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幹(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與明代潘璋有別)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

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

兵砍其父,乃伏身保護,被砍四刀。一人曰:「殺孝子不祥。

」於是父子俱得免。後官遂昌長。南朝宋元嘉間改其里名曰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正夫:唐代駙馬,尚懿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歷事四朝。[6]�6�7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仝:字會道,漢族,祖籍河南滎陽。宋朝廣州觀察推官(三品)升祕書閣學士(一品)。[7]�6�7

潘任:字肩巨集,漢族,潘仝之孫。宋景炎元年從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受封扶駕征討大將軍;宋祥興元年趙昺帝晉升其為兵部尚書。宋亡後絕食而終,明太祖朱元璋頒諡「忠節」。[8]�6�7

潘良貴(1094—1150)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宋代官吏、學者,以上舍釋褐為博士,遷祕書郎,蔡京欲與交,遭拒,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累官中書舍人,以徽猷閣待制奉祠,還裡,十年不出,有文集。

[9]�6�7

潘宗亮:宋代官吏,仕至太常卿,進士。遷居杭州(今屬浙江)。

[10]�6�7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潘翼:

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

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曾往荊湖管理竹木證賦,政不苛而課入甚豐。

提督學政,力崇正學,造就甚眾。著意培養之合州士人鄒知。後以剛直敢言馳名於世督修宋濂墓,並撰寫墓誌銘。

卒於官,蜀士聞之,相率哭於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字時?。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成績顯著。

著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 有詩集《涉江集》。潘振承:福建龍海市白礁村人,廣州十三行首商,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緻。

潘祖蔭(1830~1890)清代**、書法家、藏書家。字在鍾,小字鳳笙,號伯寅,亦號少棠、鄭盦。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潘世恩孫。

咸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數掌文衡殿試,在南書房近四十年。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

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樓彝器圖釋》。輯有《滂喜齋叢書》、《功順堂叢書》。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潘姓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1 潘筆下的歷史名人有 2 潘崇 春秋時,楚稱王,助楚穆王繼位,被楚穆王封為太師,還兼殷職。3 潘岳 西晉作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人。以文采和 美 著稱。在文學上,他擅長詩詞賦,辭藻華麗,與陸機齊名。4 佩妮 西晉文學家,本名鄭樞,滎陽 今河南 中牟人,太常清的一個 他和他的叔叔潘岳一起,被稱為世界上...

我想知道羅氏家族從古至今有哪些名人

從來國有史,方有志,族須有譜。蓋因族之遠近 親疏,如樹木之有本,淵泉之有源。惟 有譜,方能一目瞭然。考我羅氏,堂堂巨族,本固源清,枝茂流長。遙而溯之,聲赫名顯 近而察之,星羅棋佈。遠古始祖祝融公,上與顓頊高陽氏,黃帝軒轅氏一脈相承。繩繼絲垂,周武之時,有建國始祖匡正公 春秋之候,有得姓始祖凌甫公 漢...

從古至今中日關係的演變有哪些

中日關係史 第一章 中日兩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開端及其發展第一節 中日兩國人民建立友好關係的開端 第二節 漢帝國和日本群島上早期倭人國家間的友好關係第三節 魏與邪馬臺國建立友好外交關係 第四節 兩晉南北朝時期中日兩國間的外交關係第五節 漢族 歸化人 對傳播中國文化的貢獻第二章 隋唐時期中日關係的發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