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2021-07-15 13:26:20 字數 5099 閱讀 7401

1樓:匿名使用者

仲淹「斷齏畫粥」的故事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范仲淹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2樓:釋義就是我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

長大後,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常常發昏疲倦,就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過午才開始吃飯。終於博通《六經》的≬/p>

3樓:一個人座

范仲淹(989年—2023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諡號「文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族。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202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范仲淹《岳陽樓記》格外出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名句。

1、自幼孤貧 勤學苦讀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在徐州降生。他的父親範墉,當時做寧武軍節度掌書記——徐州軍事長官的祕書。範墉先娶陳氏,繼娶謝氏.仲淹是他第三個兒子。

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親便病逝了。謝氏貧困無依,只好抱著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附近)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在朱家長大**。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他片讀不懈的精神,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半盂醋汁,吃完繼續讀書。

後世便有了斷虀畫粥的美譽,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著自己的樂趣。

這樣過了差不多三年,長白山鄉的書籍已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一個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隱祕。他驚諤地發現,自己原是蘇州範家之子,這些年來,一直靠繼父的關照度日。

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動,愧憤交集之下,他決心脫離朱家,自樹門戶,待將來卓然立業,再接母歸養。於是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流著眼淚,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山,徒步求學去了。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2023年),二十三歲的范仲淹來到睢陽應天府書院(今河南睢陽區)。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間,藏書敷千卷。更主要的是這裡聚集了許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師生。

到這樣的學院讀書,既有名師可以請教,又有許多同學互相切磋,還有大量的書籍可供閱覽,況且學院免費就學,更是經濟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應天府後來改名南京,應天府書院所以又叫南都學舍。

范仲淹十分珍惜嶄新的學習環境,晝夜不息地攻讀。范仲淹的一個同學、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長官)的兒子看他終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給他。他竟一口不嘗,聽任佳餚發黴。

直到人家怪罪起來,他才長揖致謝說:「我已安於過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後怕吃不得苦。」 范仲淹艱澀的生活,有點像孔子的賢徒顏回;一碗飯、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連天,顏回卻不改其樂.

范仲淹的連歲苦讀,也是從春至夏,經秋歷冬;凌晨舞一通劍,夜半和衣而眠。別人看花賞月,他只在六經中尋樂.偶然興起,也吟詩抒懷; 「白雲無顙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蕭?多難未應歌風鳥,薄才猶可賦鷦鷯.瓢思顏於心還樂,琴遇懂君恨即銷.但使斯文天未喪,澗鬆何必怨山苗。

」 數年之後,范仲淹對儒家經典——諸如《詩經》、《尚書》、《易經》、《三禮》、《樂經》、《春秋》等書主旨,已然堪稱大通:吟詩作文,也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2023年),迷通道教的宋真宗率領百官到亳州(今安 徽亳縣)去朝拜太清宮。浩浩蕩蕩的車馬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 個城市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看皇帝,惟獨有一個學生閉門不出,仍然埋頭 讀書。有個要好的同學特地跑來勸他:

「快去看,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但這個學生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便頭也不抬 地繼續讀他的書了。

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進士,見到了皇帝。這位學生就是 日後的北宋偉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2023年)秋和八年(2023年)春,他通過科舉考試,中榜成為進士。在崇政殿參加御試時,他第一次看見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後來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

二月的汴京(今開封市),春花滿目.進士們坐跨駿馬,在鼓樂聲中游街:「長白一寒儒,名登二紀餘」。他吟著這樣的詩句,想到自己已經二十七歲。

比起旁邊的滕宗諒等人,年紀顯得大了許多。

不久,他被任命為廣德軍的司理參軍(廣德軍位置在今安徽廣德縣一帶,司理參軍是掌管訟獄、審理案件的**,從九品)。接著,又調任為集慶軍節度推官(集慶軍轄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帶,節度推官是幕職官,從八品)。他把母親接來贍養,並正式恢復了範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從此開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4樓:輕靈觸動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恆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後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修建「范公堤」等。

但由於喜歡給高層「挑刺」,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后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后祝壽。

一會兒要求太后還政,被貶到蘇州;待得趙禎親政後,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要求改革,結果得罪宰相呂夷簡,再貶饒州。

2、范仲淹多次在朝為官之時寧折不彎,與惡勢力做鬥爭,數次遭貶。在被貶謫到饒州之時,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饒州。

在附近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靈烏賦》給他,說朝中之人將其數次直言當做是不祥的叫聲。勸誡他日後閉緊嘴巴,只做一隻翱翔高飛的鳥兒。

范仲淹當即回答了一首《靈烏賦》,稟覆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曾有人在一座靈祠中聽到范仲淹的禱問: " 我將來能當宰相嗎? " 神說不能。

又問: " 我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如何? " 或當宰相,或當良醫,工作性質雖然不相同,但為民造福卻是相同的。

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醫的思想,確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思想的精華。 " 毅然出走 " 是說范仲淹在二十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離家出走,到南部 " 應天府書院 " 讀書學習。

4、范仲淹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人們爭先恐後的前去看望真龍天子,就連書院裡的師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還穩坐不動,只一心讀他的聖賢書。

與他交好的同窗對他說,快去看啊,面見天子,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

第二年他果然高中進士,參加殿試之時,有了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僅如此,後來還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御宴。

5、范仲淹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僱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

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詩云:

「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悽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人物評價: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

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范仲淹的小故事,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 同朝,為北宋名臣,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軍事家。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後,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常常發昏疲倦,就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

關於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小故事

1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恆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後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 修建 范公堤 等。但由於喜歡給高層 挑刺 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后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后祝壽。一會兒要求太后...

范仲淹的兩件或三件大事,關於范仲淹的小故事3件30字長

為民治堰 熱心執教 西陲守土 邊帥軍功 幾起幾落 百折不撓 慶曆新政 改革圖強 為國為民 先憂後樂 范仲淹故事一則 范仲淹擔任邠州地方官時,有一天閒暇無事,帶同僚屬下登上高樓,設定酒宴,還沒有舉杯飲酒,看到有幾個披麻戴孝的人在營造下葬的器具。范仲淹急忙派人去詢問他們,原來是一個客居在邠州的讀書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