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史料中,人們把茶稱為什麼 什麼 什麼等?陸羽在什麼一書中,把茶的眾多稱呼統一為茶

2021-06-26 20:31:58 字數 6405 閱讀 2690

1樓:低階男

茶名考:茶在作物學上是特用作物為嗜好品類,在植物學上是種子植物,為常綠灌木。

唐代陸羽《茶經》曾說:“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茶”。

農本草雲:“苦茶”。又據《神農本草》曰:

“一名茶,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盆州穀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幹。”可見古時茶字在古書上的稱謂及意義不同,為便於考察,列舉如下:(1)詩經國風、邶有《穀風》一篇,其中有句: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荼”就是現在的茶,古人叫做苦萊。《康熙字典》雲:“世謂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數種,惟荼,苦茶之茶,即今之茶。”可知:“荼”字為古代“茶”,字的借用字。

(2)檟“檟”是茶的另一借用字,《爾雅》雲:“生,可作羹飲,今呼早茶為茶,晚茶為茗,蜀人稱苦茶。”意即茶分早茶與晚茶,晚茶為“茗”這種記載,據史學家的意見,認為是最可靠的記錄,也是較合理的說法。

(3)漢代楊雄曾說:“蜀西南人謂茶日設,蜀人飲茶最早,題字為茶之俗名。”

(4)茗 茗為古代茶的另一名稱。《曼子春秋》雲:“嬰相齊景公時,食之粟這飲,灸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可見在公元五百年前,“茗”就有作為湯食用的例子。《桐群採葉錄》:“西陽、武昌、慶江、晉陵,如茗,皆東人作清茗。

茗有悖,飲之宜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南宋鮑令輝《香茗賦》頌:

“茶為芒茗”。所以,至今多沿用“茗”字代“茶”。

(5)水厄唐·溫庭筠《採延錄》:“晉時蒙好茶,人過車飲之,士大夫甚以為苦,每欲飲,蒙必雲:‘今日有厄’”。

洛陽《伽藍記》載:“魏彭城王勰見劉鎬慕王肅。”,專習茗飲,謂鎬曰:

“卿好蒼頭水厄,不好王侯八珍,如海上有逐臭之夫,裡內有效顰之婦,以卿言之,即是也。”可知在南北朝時,“水厄”二字已成為“茶”的有名代用語。

(6)豐富 慶世南北堂書抄引《斐洲南海記》雲:“西平出豐富,茗之別名。葉大而味澀,南人以為飲。

”《辭源》:“豐富系本名,葉大,味苦澀,似茗而非,南越茶難致,煎此代飲。”在這裡,豐富或為茶的別稱,或是茶的代用飲料,不一而是。

(7)苦萊《詩經》:“堇茶如飴,皆苦萊也。”許慎《說文》:

“茶,苦萊也。”樑代陶弘景以茶作苦萊也。唐·顏師古《匡謬正俗·苦菜篇》:

“神農本草經中,苦菜名茶草,**疾病,功效極多,陶弘景誤當為茗,茗豆有此效乎”。從此以後,茶與苦菜才知道是兩種東西。

由上面知道,茶的稱謂很多,不專是指茶樹上的茶來說。但到了唐代陸羽茶經問世,於是將數種不同意義的“荼”減去一劃,成為含一種意義的“茶”字。所以自中唐以後,一般學者因受陸羽的影響,逐漸將“荼”改寫為“茶”了。

茶的別稱:甘侯--故事出自唐·孫樵的《與焦刑部書》中。該書有一段記載:“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齊閣。此徒皆請雷而沂,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龍之品,慎勿賤用之。”

《茶經》

2樓:匿名使用者

茶的別稱

甘侯——故事出自唐·孫樵的《與焦刑部書》。該書有一段記載:“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齊閣。此徒皆請雷而圻,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龍之品,慎勿*用之。”

滌煩子——故事出自唐·常伯熊《烹茶賬中》。《唐中史補》上說:“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賬中。

贊普問:‘何物?’曰:

‘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施肩吾有詩云: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夏君。”

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後·湯悅的“森伯頌”。《清異錄》上說:“湯悅有森伯頌,蓋頌茶也。略謂:方飲而森然,嚴於齒牙,既久罡肢森然。二義一名,非熟夫湯甌境界,誰能目之。”

清友——故事出自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事物異名錄”《文房四譜》曰:“葉喜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姚合品茗詩:“竹裹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餘甘氏——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緯文瑣語》:“世稱橄欖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免含混故也。”

唐·陸羽《茶經》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

陸羽為什麼稱為茶聖,講解茶聖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陸羽是唐朝的大學者。他小的時候,歷盡了苦難。陸羽是和尚從河邊撿來的被人拋棄的孩子。

他從小在廟裡幹 活,條件十分艱苦,每天要放牧幾十頭牛。小陸羽很好學,常常 騎在牛背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有一天,陸羽正騎在牛背上讀書,和尚發現了,就把他關進 了廟裡。陸羽就在廟裡默吟默背,但是常常捱打。陸羽不得不偷 偷地逃出了寺廟。

後來,陸羽碰到了一個唱戲的班子,他一邊演戲,一邊繼續 讀書,最後終於成為了一位學識淵博的人。陸羽一生著作很多, 其中《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科學著作,人們尊 敬地稱呼陸羽為“茶聖”。

據說,唐代竟陵積公和尚,善於品茶,他不但能鑑別所喝是什麼茶,還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還能判斷誰是煮茶人。這種品茶本領,一傳十,十傳百,人們把積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這訊息也傳到了代宗皇帝耳中。

代宗本人嗜好飲茶,也是個品茶行家,所以宮中錄用了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代宗聽到這個傳聞後,半信半疑,就下旨招來了積公和尚,決定當面試茶。

積公和尚到達宮中,皇帝即命宮中煎茶能手,砌一碗上等茶葉,賜予積公品嚐。積公謝恩後接茶在手,輕輕喝了一口,就放下茶碗,再也沒喝第二口茶。皇上因問何故?

積公起身摸摸長鬚笑答:“我所飲之茶,都是**陸羽親手所煎。飲慣他煎的茶,再飲別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如水了。

”皇帝聽罷,問陸羽現在何處?積公答道:“陸羽酷愛自然,遍遊海內名山大川,品評天下名茶美泉,現在何處貧僧也難知曉。

”於是朝中百官連忙派人四處尋找陸羽,不幾天終於在浙江吳興苕溪的杼山上找到了,立即把他召進宮去。皇帝見陸羽雖說話結巴,其貌不揚,但出言不凡,知識淵博,已有幾分歡喜。於是說明緣由,命他煎茶獻師,陸羽欣然同意,就取出自己清明前採製的好茶,用泉水烹煎後,先獻給皇上。

皇帝接過茶碗,輕輕揭開碗蓋,一陣清香迎面撲來,精神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葉淡綠清澈,品嚐之下香醇回甜,連連點頭稱讚好茶。接著就讓陸羽再煎一碗,由宮女送給在御書房的積公和尚品嚐。積公端起茶來,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接著一飲而盡。

積公放下茶碗,興沖沖地走出書房,大聲喊道:“鴻漸(陸羽的字)在**?”皇帝吃了一驚:

“積公怎麼知道陸羽來了?”積公哈哈大笑道:“我剛才品的茶,只有漸兒才能煎得出來,喝了這茶,當然就知道是漸兒來了。

”代宗十分佩服積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和陸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陸羽在宮中供職,培養宮中茶師。但陸羽不羨榮華富貴,不久又回到苕溪,專心撰寫《茶經》去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陸羽(733年~804年),外號茶仙或茶聖。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 陸羽,字鴻漸,又號「茶山御史」。

《新唐書·陸羽傳》記:「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陸羽遍嘗中國各地的名茶,並著有《茶經》述說。他的著作成為日後世人研究茶藝的經典。今時今日不少人都愛用「陸羽」來作茶藝或茶類產品的名稱。

陸羽(783年--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他工於詩文,但傳世不多。 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他三歲的時候,被竟陵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

後取得陸羽一名。在龍蓋寺,他不但學得了識字,還學會了烹茶事務。儘管如此,陸羽不願皈依佛法,削髮為僧。

十二歲時,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裡學演戲。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很成功,後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能和抱負,當即贈與詩書,並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

後與一好友(崔國輔)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唐肅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洲(今南京)鑽研茶事。唐上元年(公元760年)隱居山間,闔門著述《茶經》。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熱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中載有陸羽一首詩,正體現了它的品格。 不羨**磊,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凌城下來。

陸羽的《茶經》,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關茶業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茶經》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寶愛,盛讚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宋代陳師道為《茶經》做序道:

"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

" 陸於逝世後,後人尊其為"茶神",肇始於晚唐。

結合所學的知識,說明為什麼茶文化對於中國人而言意義重大?

5樓:舞月傾城

中國是舉世公認的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製作和飲用茶的國家。我國植茶的歷史可追溯到傳說中的神農時代,距今大概已有

五、六少年的歷史。

正如唐朝茶聖陸羽在他所著的《茶經》中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漢語中,茶是一個由三個象形字合體而成的會意字,表示人在草木之中。

這個“人”,或許就是發現茶的神農氏或他的同伴吧。就這點來說,茶,是多麼的具有中國特色,多麼的彰顯本土文化!

中國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裡面有“茶”。

中國文化七枚瑰寶:琴棋書畫詩酒茶。這裡面也有“茶”。

可見得,茶,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既在中國人的物質生活中堅實了生命的根基,又在他們的精神生活中散發著濃郁的芬芳。

處在蠻荒時期的我們的祖先,因為生產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 那時採食茶葉完全是為了充飢。後來隨著物質文明的提高,它們才逐漸知道,茶能解渴生津,消除疲勞。於是茶從食糧中分離出來,成為純粹的飲料。

陸羽和他的《茶經》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是什麼地位

6樓:曦月

地位:《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它不僅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葉的一類重要著作,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陸羽簡介   陸羽,名疾,字鴻漸、季疵,號桑寧翁、竟陵子,唐代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幼年託身佛寺,自幼好學用功,學問淵博,詩文亦佳,且為人清高,淡泊功名.一度招拜為太子太學、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760年為避安史之亂,陸羽隱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間在親自調查和實踐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完成創始之作《茶經》.因此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茶經》分三卷十節,約7000字.捲上:一之源 ,講茶的起源、形狀、功用、名稱、品質;二之具,談採茶製茶的用具,如採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論述茶的種類和採製方法.

卷中:四之器,敘述煮茶 、飲茶的器皿,即24種飲茶用具,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卷下:

五之煮,講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品第;六之飲,講飲茶的風俗,即陳述唐代以前的飲茶歷史;七之事,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等;八之出,將唐代全國茶區的分佈歸納為山南(荊州之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區,並談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分析採茶、製茶用具可依當時環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圖,教人用絹素寫茶經,陳諸座隅,目擊而存.《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製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書,除茶法外,凡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

以後茶書皆本於此.

自陸羽著《茶經》之後,茶葉專著陸續問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代錢椿年撰、顧元慶校《茶譜》、張源的《茶錄》,清代劉源長《茶史》等.

中國茶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最初,茶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進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製茶技術的進步.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著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

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

公元758年左右,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葉專著------《茶經》.《茶經》的問世,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是其當時代中國人民關於茶的經驗的總結.作者詳細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採製、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積極地推動作用.

《茶經》是唐朝的陸羽(733--804)創作的.《茶經》一問世,就成為人所至愛,被盛讚為茶業的開創之功.《茶經》全書共七千多字,其實篇幅並不大.

共分3卷10節.

《茶經》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個部分.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圖.

《茶經》是陸羽在各大茶區觀察了茶葉的生長規律、觀察了茶農對茶葉的加工,進一步分析了茶葉的品質的優劣,並學習了民間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規律,此外陸羽還留心於民間茶具和茶器的製作,且製作出自己獨特的一套茶具.陸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腳步遍及全國各大茶區.

李白為什麼對古代人們稱為詩仙

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唐代詩人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 仙人 後人便把李白稱為 詩仙 李白是我國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 豐富的想象力,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唐代另一詩家賀知章歎賞李白的 蜀道難 一詩,呼李白為 天上謫仙人 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 ...

為什麼人們把美國稱為「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 是美國 的綽號,它同自由女神一樣,為世人所熟知。美國的報紙雜誌 文學作品和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 山姆大叔 的名字及其生動的形象。在不同畫家的筆下,山姆大叔 神態各異,有的 可憎,有的和藹可親。但最常見的形象還是高高的個子 瘦削的面龐,頭戴飾星高頂帽,身穿燕尾服和條紋褲,雖白髮蒼髯,卻精神矍...

為什麼把青藏鐵路稱為天路人們為什麼把青藏鐵路稱為天路

主要是因為青藏鐵路在被譽為 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海拔高。青藏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佔全線85 左右,彷彿是建在天上的一條鐵路,所以稱為 天路 青藏鐵路全線建設在海拔4000米以上,因為海拔高,所以稱之為 天路 一向是個神祕的地方,有很多宗教,很多民族,順著這條鐵路我們可以到達觸控到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