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自己感受深的古詩,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寫作文

2021-06-16 12:51:13 字數 5214 閱讀 7714

1樓:宿友定芫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千百年來,孟郊所寫的這首《遊子吟》一直為千百萬的中華兒女所傳唱著。而這首詩之所以經典,當然是因為它寫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表達了多少兒女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的確,孩子們小草般的孝心並不能報答得了母親那春天陽光般溫暖的哺育恩情,我也相信,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會明白這一點,可她們仍無長的為孩子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十月懷胎,母親經受的是分娩之苦;孩子不斷成長,母親經受的則是勞累與艱辛。可她們卻毫無怨言,這都是因為母親們都有著如大海一般的母愛,而我們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哺育之恩呢?

記得有一次,天灰濛濛的,春雨淅淅瀝瀝的下著。我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在路上,試卷上那血紅的數字無情地宣告著我的失敗,可老師卻要求家長簽名……唉,我該如何向您交待呢?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我看見您那滄桑泛黃的臉微微地抽動了一下,濁黃的眼球里布滿了血絲,我知道,我讓您失望了。

您似乎想批評我,但卻剋制住了,還安慰我,對不爭氣的我說:「不要緊,下次努力一點,誰都會有失誤的時候,不是嗎?」霎時,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愧疚不已,卻沒有注意到,那一夜,您屋裡的燈沒有關。

第二天,您在我起床之前就匆匆上班去了。我看到了桌子上籤完名的試卷,可試卷上卻多了一本小本子。我開啟一看——啊!

本子上竟全是寫得整整齊齊的錯題分析和解題思路、過程,原來,昨晚您一直在為我分析卷子上的題目!那一刻,我流淚了。我似乎感覺到,手中這本本子上的每一個字,都成了母愛最好的詮釋。

我的母親不也正和詩中作者的那位慈母一樣,都擁有著大海般的母愛嗎?

母愛,也許是一句話、一個吻、一個微笑、一件穿在兒女身上的粗布衣……儘管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卻似一滴滴水珠,積少成多匯成兒女心靈之船歸航的母愛之海。儘管我們無法把母親所有的恩情予以回報,但只要我們多為母親做一些事,多為母親分擔一些煩惱,就一定能讓母親更加開心、快樂!

希望對你有幫助!事例可以自己在改變一下

2樓:渡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零七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裡,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祕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

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淒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裡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來住在月宮裡只是暫住人間罷了。

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裡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裡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洩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裡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結束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

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回憶自己學習古詩詞的經歷(感受)以「走進……」為題寫一篇六百字以上的作文。

3樓:天下的大路

走進古詩詞 感悟真善美

中外名著,童話寓言,詩歌散文,名人傳記,科普科幻是每位讀者不可不讀的經典。本學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愛麗絲漫遊奇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這三本書。下面讓我來談談讀了《唐詩三百首》的收穫吧!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詩仙」李白,他的詩歌抒發了進步思想,氣勢豪放,想象豐富。認識了「詩聖」杜甫,他的詩歌以詩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廣泛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還認識了「詩魔」白居易,他的詩歌淺切、生動自然 ,讀來琅琅上口且便於記憶傳誦……

《春夜喜雨》一詩中詩人杜甫面對春雨心中十分歡喜,所以詩中句句都充滿了喜悅之情,而且描寫的十分生動、形象,猶如一幅絕妙的春雨圖。此時我的眼前彷彿又浮現了這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我體會到了詩人王維那深深的思念親友,思念家鄉的情感。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體會到了詩人李白對即將分別得故友依依不捨的情感,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令人感動。

《遊子吟》一詩中描寫了一位慈母雙手不停地飛針走線,為兒子遠行趕製衣衫的情景。在兒子臨走的時候還將衣衫密密地縫了又縫,只怕兒子遲遲不回家園。讀罷全詩不覺被這位慈母而感動,這首詩很貼近生活,非常真摯感人。

每當我吟起這首詩就讓我想起了那對我恩情濃厚的媽媽。她每天早起晚睡,不停地工作著。記得有一次,爸爸勸媽媽不要這麼拼死拼活的工作,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媽媽卻說:「我再苦再累沒關係,主要是得讓孩子過好!」聽了這句話躲在門外的我頓時熱淚盈眶,無比激動。

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使爸爸媽媽付出的一切沒有白費。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領域中一朵絢爛的奇葩。無論是思想內涵與形式,還是優美的意境與格律都獨樹一幟。

我相信,在古詩詞的薰染下,我定會更懂得用心去感悟生活,體味人世間的真善美。

800字作文:將一首古詩,結合聯想想象及生活經驗寫出自己感悟出的哲理或體會到的情感. 20

4樓:

中國素稱詩國,古詩可說是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瑰寶。它語言精煉概括,高度濃縮,內容卻相當厚實: 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

誦讀積累古詩,不但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積澱學生語感,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同過古詩擴寫,既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經過幾年的教研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古詩擴的關鍵是要開展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想象,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指導,使之形而成文。

引發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進行:

一、挖掘空白之處想象

詩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和挖掘這些空白,根據詩的敘事表達、風景描寫、情感抒發、哲理昇華、綜合包容這五個類別,讓學生以類想象,於想象回味之中具體感知意象,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擴寫打下基礎。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詩並不鋪排直敘,而通過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詩外的意趣風貌。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刻畫不細,常帶著某種朦朧性,留待於師生同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豐富的藝術境界。如《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中,那紙鳶是怎樣的?孩子們是如何放得?

當時情形如何?那「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底是如何之美?在這二月天裡,可能還會有哪些景緻?

等等,詩中都未從細處雕琢。教師可抓住這些「形象空白」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把細節補充出來。

2.緊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動則辭發」。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重在展示意境,使讀者與詩人感同身受。

語言是傳情達意之工具,但有些複雜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懷,語言卻不能直抒盡傳,從而為讀者設定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詩人王安石借「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景,抒發「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春綠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樣?

春意盎然,本是賞心悅目之事,詩人又怎會流露出何時還鄉的憂鬱?他當時心理活動怎樣?形象怎樣?

通過對「空白」的想象,師生共同把詩人擔心變法失敗、前程難卜的抑鬱情緒和思鄉情懷描繪出來了。

3.圍繞「哲理空白」想象 古詩中的哲理,往往寓於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帶更廣。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使其感受詩的底蘊,進行恰當的聯想。鄭燮《竹石》是一首深蘊哲理的古詩,作者的意圖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這就要教師指導學生體味詩句,想象竹子「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情形,然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從而由詩的物象提煉和昇華為一種普遍的哲理:

無論立志還是求學都應「咬定青山不放鬆」,鎖定目標便當鍥而不捨。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重視挖掘詩的深層底蘊,進行再造想象,學生就會領略詩中的真意。

二、藉助電教**想象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體匿性存,元痕有味。對於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理解能力的小學生來說,要於「體匿」「元痕」之中體會「性」「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深入體會詩的意境和領悟詩人的情懷,需要教師架起一座橋樑來跨越這條鴻溝。

在古詩擴寫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現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擴寫古詩的水

請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的讀書感受

用心去感悟.讀書,好比採花粉,寫作才是釀蜂蜜.把千家的花粉採來,經過自己的釀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生出了像自己一樣風格的文章,這才是最最甜蜜的.過去一味的死讀書,我行我素,終歸一事無成.讀書,可以讓人感悟古人的思慮情思.雖然生命如流水,隨即而逝,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穿越時光,感嘆滄海...

自己寫古詩自己寫的古詩

有感汗漫星辰逐日移,經行舊處一年期。不殊雲物皆供眼,已換情懷更寄辭。白首浮沉彈頃盡,紅塵哀樂古來痴。忘情未許九垓上,為記相逢曾斂眉。記夢行雲影沒望空悲,衰草殘陽俱有思。洛下秋風愧張翰,江南春色屬丘遲。別來蝶夢疑青鳥,肯去桃都覓紫芝。曾共年芳弄流水,不辭雪鬢待歸期。菊玉露朝飛淨,秋情自可憐。遠天凝淡淡...

做最好的自己的古詩有哪些,做最好的自己古詩

1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2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3 明日歌 文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