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月初二要吃水餃,這一天有什麼意義

2021-06-14 19:25:41 字數 5818 閱讀 2522

1樓:嘟嘟寶貝92軒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中國民間傳說,每逢這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這天又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地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二月初二,舊稱土地誕辰。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這一天大家食油煎年糕,稱"撐腰糕",以示即將開始農事,需強健身體之意。

海寧一帶稱此日為"蘿蔔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二月二日土地生日,俗食油熯年糕,謂之'撐腰'。

是日鄉間下瓜茄諸菜種。廟中或醵錢奏樂一天,晚放花爆。"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上海的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瀋陽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鐘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2樓:妙筆如蘭

農曆二月二緣何「龍抬頭」?

新華網天津3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3月20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抬頭」是何意思?

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專家介紹,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據天津、江蘇兩地的天文專家介紹,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

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農家人講究多

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19日專電(記者張麗娜)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又稱「青龍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哈達奇·剛說,由於民間流傳著「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國北方一些舊俗,「二月二」早晨起來後,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擊房樑,把「龍」喚醒,然後用草木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回一條「金龍」;早餐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戶戶都要用灶膛裡的灰圍繞房子撒一圈,叫圍社,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災禍都擋在外面,凡是有親人遠在他鄉的,這個圈一定要留一個口,意為盼其早回家鄉。

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裡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

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農家人對年景充滿祈盼,他們為即將進行的春耕播種而激動,祈求傳說中的「龍」此時能抬頭,抖動身子下一場透雨,以滋潤土壤。

二月二龍抬頭的食俗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傳說。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

「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為此賦詩曰:

「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

若**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聽說二月二是理髮呀。

二月二龍抬(剃)頭

4樓:鶴山人

各有各的風俗嘛。

我們這邊也是這樣的,二月初二吃水餃。

5樓:手機使用者

牛,夠詳細~~~~~~~~

水餃有特別的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麵食,已成為中國飲食文 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吃餃子有很多傳說,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與女媧造 人有關的傳說了。據說,女媧造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極易凍掉,為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 在人的耳朵上紮了一個小眼,用細線將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 好。老百姓為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餃子,意為交子。除夕之夜吃餃子已經成為中國的民俗,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餃子已經成為家常食品了,但是在除夕之夜,家家還是要吃餃子有辭舊迎新之意

7樓:匿名使用者

新華網天津3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3月20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抬頭」是何意思?

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專家介紹,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據天津、江蘇兩地的天文專家介紹,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

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農家人講究多

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19日專電(記者張麗娜)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又稱「青龍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哈達奇·剛說,由於民間流傳著「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國北方一些舊俗,「二月二」早晨起來後,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擊房樑,把「龍」喚醒,然後用草木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回一條「金龍」;早餐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戶戶都要用灶膛裡的灰圍繞房子撒一圈,叫圍社,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災禍都擋在外面,凡是有親人遠在他鄉的,這個圈一定要留一個口,意為盼其早回家鄉。

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裡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

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農家人對年景充滿祈盼,他們為即將進行的春耕播種而激動,祈求傳說中的「龍」此時能抬頭,抖動身子下一場透雨,以滋潤土壤。

二月二龍抬頭的食俗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傳說。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

「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為此賦詩曰:

「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

若**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7月15日是鬼節嗎?這一天有什麼講究?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呢

這天不要出門,在家門口燒點紙錢,生孩子沒關係的 7月15鬼節要怎麼去祭奠死去的親人?湖南常德風俗清明節去墳墓前祭祖?而7月半在老人生前住的房子門前燒紙錢,並用粉筆在地下畫個大圈,圈內寫上死者名字?一般每家都有3至6個以上老人?怕他們在地下爭錢吵架?在那圈內燒紙錢多他就得得多?農曆七月bai十五,是道...

為什麼二月有28天和29天,為什麼二月是28天和29天呢?

因為西元前46年,古羅馬儒略凱撒 julius caesar 依天文家索西琴sosigenes建議修訂古羅馬歷而制定儒略曆時,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並規定單數月為31天,雙數月為30天.但是這樣一來,一年變成366天,所以就從二月份扣掉一天,於是,平年時二月只有29天,閏年則有30天.也就是說,一開始...

重陽節這一天,為什麼有吃“重陽糕”的習慣

我們知道古人的生存環境非常艱苦。在早期,人們的食物大多來自採集和狩獵,生長在山林中的各種動植物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繁殖。所以在古代,人們崇拜山,特別是山。那是因為許多平原地區沒有高山和高處可爬。有些人想到爬山吃蛋糕吃蛋糕而不是爬,這意味著一步一步。因為是重陽特產,所以取名為 重陽糕 重陽糕又名 花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