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陸秀夫文天祥謝枋得三人均死。誰最難

2021-05-05 18:22:13 字數 5414 閱讀 8750

1樓:

從心情上來講,陸秀夫是最難的,他在兵敗之後,先是要逼著自己的妻子一死保名節,再是揹著皇帝投海自盡,尤其是後者艱難,正面來說是以死報國,但換個角度看,做為一個臣子親手將君王送去死,也可以說是變相弒君,這對於一個忠臣來說,是極為殘忍的決定。

從經歷上來講,文天祥是最難的,從囚禁到就義歷時三年的時間,期間經歷過**厚祿的利誘,也有極品酷刑的折磨,更為殘忍的是他還要面臨元人以家人生死的要脅,這是比死更為殘酷的。

從後世來講,謝枋得是最難的,因為無論是文天祥,還是陸秀夫,都是流芳百世,為人所稱道,也算是死得其所。唯獨謝枋得寂寂無聞,即使以今天資訊的發達,知道他的人也是不多,說不好聽的話,他死的很「冤枉」。

2樓:不候暖殤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言:「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嗟哉沮銣場,為我安樂國」。

可見他活著受盡折磨,求死不得。元朝軟硬兼施,不斷**、威逼,甚至將他的家人囚禁折磨,但文天祥仍不屈服。在長時間的監禁後,終於在大都的菜市口英勇就義。這可能才是對他的真正解脫吧。

可見,文天祥從義而死有多艱難!

3樓:馮吉的哥哥

當然謝枋得最難,你問的是誰難而不是誰悲壯,所以不能比誰死得方式更慘,而是要比較人物靈魂上誰更痛苦和掙扎,陸秀夫和文天祥一個隨君而去,另一個以戰俘身份死在大牢,心裡除了亡國之痛外於其他方面是無道德掙扎的。謝則不同,他沒死,而是帶著痛苦隱居於元帝國版圖之內,一方面有前二者都有的亡國之痛,另一方面又有自己未殉國盡忠臣節的道德掙扎,直到六十多歲生命的最後還在折磨著他,最終無奈還是選擇了和陸秀夫、文天祥一樣以死的方式去解脫。而這種遲到的死其間忍受的痛苦誰人能知。

4樓:求知如求生

大家都是同樣的節氣與信仰。死亦何難,國既亡,以一死為快事!豈是吾輩區區妄加揣測!

5樓:遊小俠

應該是陸秀夫~~一代忠臣,面對破碎飄絮的江山,不能奮而拯之,而只能自吞苦果,太可悲了~~但問題的關鍵是,不光要自己嚐嚐這種滋味,更要帶著天子一起忍受恥辱,不能不說是更加悲哀~~無奈之下,揹著小皇帝索性跳下深崖,一代君臣不能在陽間吐氣,只希望到冥府揚眉吧~~

6樓:我愛絲碧

陸秀夫背個皇帝跳海,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餓死的早在商朝亡國時候就有了 ,餓死不食周粟 ,具體哪人忘記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快一千年了。有這一千年間發生的事情比著。覺得他們誰都不難。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最難,由於文天祥威武不能屈。這種高尚的品德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認為這種品質是最難得的

9樓:琴玉韻

陸秀夫幾千年餓死的忠臣無數,但背少帝而跳海的就他一個。真正殉國,而且殉中國。

10樓:匿名使用者

文。看他的正氣歌,過零仃洋

11樓:殉葬的蚊子

三個人都不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活著憋屈,死得其所。

倒是後人,哪來那麼多:我以為.......?

12樓:飛飛毯毯

感覺是陸秀夫,記得以前歷史書中寫陸秀夫揹負幼帝於厓山投海,回回看到這一句就莫名地悲哀

13樓:匿名使用者

陸秀夫崖山之後無中國,他背的可不是趙家小兒而已啊!

14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最難。他經受的磨難最多,他經受的打擊最大。陸秀夫揹負幼帝跳崖而死只是一時之事,文天祥光坐監就是多少年,請他當新朝的宰相,他都不幹,最後從容就義。

15樓:匿名使用者

陸秀夫攜帝跳海最難。螻蟻尚欠偷生況人乎?

16樓:匿名使用者

陸秀夫揹負幼帝跳崖而死 文天祥與謝枋得均是絕食而死 你說呢?

文天祥的主要成就

17樓:暮夏淺眠

文天祥(2023年6月6日-2023年1月9日),南宋末期**、抗元英雄。

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2023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處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隱居深山的條件。最終,文天祥選擇處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等人並稱「宋末三傑」。又與謝枋得、袁繼鹹等人並稱「江右三山」。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18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是宋朝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當其考取狀元之時正是國家民族危亡的時刻,他變賣自己的家產招募軍隊,並聯絡各地抗元義軍,英勇抗擊蒙古人的入侵。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

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元世祖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勸降文天祥,遭拒絕。

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面對元世祖,他拒絕所有**厚祿,說:

「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

」臨死前,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後人評價他:「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事業雖無所成,大節亦已無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為烈士。

19樓:白沙戀人

去這裡看:

20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天祥幼時,就學於歐陽守道。寶佑四年(1256)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天祥所處的時代,是昏君當道人,奸臣弄權,政治腐敗,外族入侵的時代。開慶(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四明以避敵鋒。天祥針對這個逃跑誤國的建議,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奮人心,並獻禦敵之計,未被採納。

鹹淳六年(1270),奸相賈似道託病辭官,以要挾朝廷。天祥在所草擬的制誥中,義正辭嚴地裁責之,因此遭到罷斥。九年(1273),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

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

君其勉之!」十年(1274),改知贛州。德佑元年(1275)正月,朝廷聞元軍東下,詔天下勤王。

天祥聞訊,即將家產全部充作軍費,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今杭州,當時南宋的京城)。所過之地,秋毫無犯,受到人民的擁護。八月,朝命以天祥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江西安撫使,知平江府(治江蘇吳縣)。

二年(1276)正月,除天祥右丞相兼樞密使。其時元軍已大舉南下,進逼臨安。有旨令天祥前往臬亭山談判。

天祥見蒙古軍統帥伯顏,曉以和戰利害。伯顏初以危言折之,後見天祥有膽識,大義凜然,不敢殺他,也不敢放他,便把他拘留起來,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敵派漢奸吳浚來勸降,天祥當即將吳處斬。

不久,為元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將士犧牲甚眾,天祥隻身逃免。祥光元撲(1278),加天祥少保、信國公。天祥抵粵後,繼續堅持抗元。

同年十二月,在海豐縣北五坡嶺遭元兵襲擊,被俘。天祥吞腦子(冰片),不死。元將張弘範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

「召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弘範再三強迫他,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末句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路上絕食八日,不死。元朝想利用天祥來籠絡人心,請天祥為宰相,均遭拒絕。

天祥被囚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當時各地人民抗元活動仍在不斷進行,元朝統治者恐留下後患,遂於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將其殺害。天祥死後,其衣帶有贊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憶,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天祥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詩人。他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其中詩作達作百餘首,成就很高。

他的詩歌可分為德佑前後兩個階段,德佑以前,是一般的文人詩,雖然其間有一些詩篇是抒發憂時之感或揭露統治集團的矛盾和罪惡的,但更多的卻是題詠匆匆、酬應瑣屑之作,無以別於一般調弄筆墨的文人之所為。雖然如此,仍有不少佳作。他每遇登臨、寫懷的題材,輒抒發其「頗覺憂時鬢欲斑」的感嘆,不作無病呻吟。

即使是罷官歸隱文山時的詩篇,也具有「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的雄心壯志。他的登臨寫景的詩篇,並不措意於模山範水的工巧刻劃,而著重於觸景生情,其目的在於言志。他的詠懷感興之作,並不重視含蓄襯托之類的手法,常是那種「丈夫開口即見膽」的坦白率真的風格。

他深受江西詩派的「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的影響。

德佑以後,由於天祥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激烈變動,並親身體驗到亡國的慘痛,他的愛國主義昇華到了新的高度。這個時期的詩詞的藝術成就,也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的古體詩,氣勢磅礴,筆力勁遒。

他的律詩,言簡意賅,主題顯豁,對仗工整。他的絕句,淒厲高亢,明白如話。他的詩篇,在南宋詩壇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國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天祥的作品很多,收入《文山集》二十一卷。今有《文天祥全集》行世。散文較長,不錄,僅錄詩詞各一首於下: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

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鍊之鋼。人生翕炎雲亡。好轟轟烈烈做一場。

使當時**、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古廟幽沉,遺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沁園春.題張許廟》)。《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究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顯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關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悶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珍自辟易。

嗟哉沮沼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陶潛,王維,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王安石,陸游,文天祥,龔自珍分別是什麼朝代的

晉 陶淵明 約365年 427年 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 文學家 辭賦家 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 飲酒 歸園田居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歸去來兮辭 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