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怎樣評價屈原的,司馬遷如何評價屈原

2021-05-05 17:58:45 字數 2713 閱讀 2539

1樓:

屈原是一個熱愛祖國(楚國)的詩人,他在效忠祖國、抵禦強敵方面是和楚國人民一致的。雖然他在政治上失敗了,但他留下的大批詩歌,卻給楚國***仇雪恥、恢復祖國的決心以極大的鼓舞。對後來推翻暴秦,復興楚國起了巨大的作用。

歷史的發展,不但沒有淡化人民對屈原的懷念,反而更擴大了屈原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7個國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聯合發起「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於2023年,在莫斯科舉行世界和平大會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屈原列為世界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紀念他,屈原的名字,將永遠保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為了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爭取國際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遊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行

其他 司馬光認為屈原自沈洎羅江是奇節,因此《資治通鑑》裡並沒有記載屈原的事蹟。

有人認為屈原還是一個同性戀

司馬遷如何評價屈原

2樓:無人愛

司馬遷對屈原的感情複雜。他敬佩屈原能夠自殺,但是他自己受宮刑的屈辱而不能自殺,其中有著內心的掙扎和矛盾。所以整篇描寫屈原的列傳,通篇都是司馬遷個人的情感宣洩。

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比之班固,比之顏之推,比之郭沫若,都更合理,更全面。的確,屈原生活的戰國後期,統一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基本格調,任何推動統一的歷史人物都在歷史的功勞簿上留下了一筆。張儀被司馬遷稱作「傾危之士」(陰險奸詐的人),卻被歷史譽為「縱橫家」,成為秦國統一的重要人物。

後人對屈原的評價

3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與楚國最高統治集團的衝突,出於多方面的原因。襄王畏怯妥協,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確主張,反而因為他堅持己見而加以懲罰。在內政方面,屈原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實行使國家富強的「美政」。

他嚮慕儒家傳說中的聖君賢臣,對政治抱有某種理想主義的態度。同時他又蔑視那些貪鄙的貴族,主張改革內政,這當然也會使許多人與他為敵。此外,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劇的重要原因。

應該說屈原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主義態度,同實際的政治環境本來是難以協調的,何況當時楚國又正呈現衰亂的狀態。在歷史上,像這種詩人氣質與環境的矛盾,不斷地造**生悲劇,同時也造就優秀的文學。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

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202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4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豬,一搞就投江自殺。

司馬遷是如何評價屈原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是站在賈誼的角度『責備』屈原不該教壞後人不如意就自絕(因為當時賈誼正被貶,很不如意)「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是司馬遷對賈誼的評價。說的是司馬遷看到《服鳥賦》(賈誼的文章),其中同死生,輕去就的思想又茫然若失。

『爽然自失』是心中不快,茫然若失的樣子。

怎樣評價屈原的政治成就?

6樓:匿名使用者

評價屈原的政治成就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的局面,關於此次的變法內容,《史記》和《戰國策》記載的過於簡略,現人無法窺其全貌,但楚史專家湯炳正經過繁瑣嚴謹的考證,把屈原的變法總拿歸結為六條:第一,獎勵耕戰,獎勵農耕,是為了增加賦稅,富國富民,獎勵征戰是為了加強軍事戰略裝備;衛鞅和吳起的變法都是這一套路子,使百姓無論是務農還是出征,都有盼頭、奔頭和念頭,只有建立獎罰制度,臣工和百姓才會心甘情願的為爵位的驅使去竭盡全力。

第二,舉賢能,唯才是舉,戰國時代魏文侯首開禮賢下士之風,使魏國在戰國初期首霸百餘年,其次要推齊國的齊桓公(齊威王的父親),齊桓公闢稷下為學宮,招賢納士,到了齊威王時期,稷下學宮依然是超越大梁穩坐天下風華成為天下士子趨之如騖之地;屈原此時,這樣的改革也算是正當其時不過與其時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十來年後,趙國強勢的崛起為戰國強國的時候,楚國以文弱之勢卻日漸消沉了下去。

第三,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於老百姓之間的溝通障礙,要讓楚王下達的命令準確即時的傳達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時間把王宮下達的命令傳達給廣大百姓;讓楚王與百姓互通有無,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圍的態勢;君主能清晰明快的瞭解民生疾苦,不偏聽偏信。而臣民的意見也可以高速的直達天庭。

第四,禁朋黨。鑑於楚國的貴胄和老世族往往結黨營私,狼狽為奸;對不同政見的臣工大肆攻訐。故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約束杜絕。

第五,命賞罰。無論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吳起,都注重嚴格的律條來約束將士的功過;在變法這樣的問題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華而獨成一體。

第六,移風易俗。屈原對楚國不正之風深惡痛絕,一個個能言善辯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損害國家的主題利益來投機取巧。此次的變法也把楚國的不良之風也要用法律形式來約束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既是失敗,

又是61%的空想者。

對他,說白了,大白痴一個!

他對歷史的前進沒有任何推動作用!

死,管個屁用。

8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就是一個愚漢,連死都不怕,還怕奮起抗掙嗎?去自殺,除了博得弱勢群體的同情以外,沒有什麼深遠的政治影響,不過他還是開創了世界跳水運動的先河,帶動了懦夫投湖自殺的長遠發展。

評價下「司馬遷」這個歷史上的名人

人的劣根性生來如此。我也不相信司馬寫 史記 時就沒新增個人感情。還是俗話說的好 一將功成萬骨枯 難道那些開國皇帝就真如史書上所說那樣?名人司馬遷的評價最少7句 揚雄在 法言 一書中寫道 太史遷,曰實錄 子長多愛,愛奇也。專 楊雄是讚揚司馬遷實屬 評價司馬遷的第一位古人是誰?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 公...

屈原司馬遷陶淵明哪是我國古代歷史中身殘志堅的典範?還請分別說說他們的主要經歷和成就

司馬遷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西南 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 前145 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 前135 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 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 公羊春秋 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 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

司馬遷對漢武帝的評價是什麼最好是史記

司馬遷 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司馬遷認為漢武帝是個殘暴的君主,在諸多酷吏的傳中可以看到每次提到漢武帝對酷吏的態度都是各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