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詩

2021-05-05 14:51:44 字數 6058 閱讀 2387

1樓:藍志鵬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2樓:

在浩如煙海的唐詩中,有一類詩作抒寫詩人的相思離別之苦和羈旅惆悵之思,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通過側面描寫來烘托詩人的苦恨離情,品讀這類詩作,常常給人以曲折有致,情韻悠長之感。下面擇例類析。

(一)、故園之思。李白《渡荊門送別》抒寫詩人「辭親遠遊」,仗劍出蜀的見聞感受。「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前六句寫舟行江上的遠觀近察,著重描繪荊楚古國雄奇壯麗的自然風光,結尾兩句抒寫故園之思。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直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萬里相送,如影隨形,情真意切,如此從對面落筆,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

著一「仍」字,韻味悠長,本來詩人放舟東下,一路有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相依相伴,可是出了荊門,山勢平緩,視野開闊,只見一江綠水,滔滔向前,相比之下,可見「故鄉水」一如既往,綿綿不盡的深情厚誼。

(二)、兄弟之思。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抒寫作客他鄉的思家念親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前兩句直抒胸臆,以漂泊異鄉的孤獨落寞來反襯佳節思親的焦灼、深摯。不經迂迴,直奔題旨,形成高潮,出現警句。

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但是,三四兩句作者卻跨越時空,落筆對面,不寫自己,而寫兄弟,遙想兄弟們重陽登高想念詩人的情景,遠隔千里的兄弟們佩帶茱萸,攜手登高,有說有笑,好不開心,突然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種構思,曲折有致,出乎常情,不寫己思人,而寫人思己,更見己思之深、之切。

(三)、夫妻之思。杜甫的《月夜》寫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年月自己對妻兒子女的深切思念。「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依虛幌,雙照淚痕幹。

」詩人陷身長安叛軍之手,思念遠在鄜州的妻女,焦心憂慮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擔憂、牽掛,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妻女。首聯寫妻子望月懷人,只一「獨」字活現異地相思的悽苦悲涼,頷聯寫女兒未諳世事,天真幼稚,反襯妻子刻骨銘心之「憶」,呼應上聯的「獨」字。「憶」字跨越時空,勾聯現在和過去,鄜州和長安,充滿辛酸和憂慮。

時局動盪,戰火紛飛,誰能保證妻離夫散的各自安全呢?頸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的悽苦,霧溼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讓人傷心落淚呢?前面三聯落筆妻女,全是詩人的想象之辭,末聯抒寫詩人的希望,希望妻離子散的痛苦生活早日結束,希望夫妻子女能夠團圓美滿,安享天倫之樂。

全詩通過對面設想妻子望月懷人,女兒稚趣無知來烘托詩人對妻女的憂慮和牽掛,中秋懷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亂離的悲哀。

(四)、家人之思。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抒寫羈旅懷人之情。「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一二句寫詩人自己。寒冬臘月,長夜漫漫,詩人客居驛館,徹夜難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弔,一股悽清落寞之情湧上心頭,冷清暗淡的畫面烘托出詩人的思家念親之急之切。

三四兩句轉換角度,不寫自己,改寫家人,系詩人的想象之辭。家人圍爐夜坐,深更半夜還未休息,只是因為「兒行千里母擔憂」啊,著一「說」字,不見物件,不道內容,具有旅途奔波經驗的人們不難想見,這份思念和牽掛多深,多苦!全詩四句,後兩句寫家人「說」自己,實際上是為了表現「遠行人」對「家中人」的思念。

對面落筆,含蓄深沉。另外,高適的《除夕作》也是採用對面落筆寫家人之思,同樣具有語短情長,耐人尋味的特點,「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傷心悲苦,悽愴憂愁,情調比白居易的詩作更為沉痛。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詩,太多了,給你找幾個有特點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還有最經典的李白那個《靜夜思》

我就不用給你背一遍了吧.

4樓:

現代詩給你找個最出名的

余光中——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古代詩,太多了,給你找幾個有特點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還有最經典的李白那個《靜夜思》

我就不用給你背一遍了吧.床前明月光那個,估計一歲就會了

5樓:

詞·江城子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1]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

[1]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與死者雖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

「不思量」極似無情,「自難亡」則死生契闊而不嘗一日去懷。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麼也難以消除。讀慣了詞中常見的那種「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的愛情濃烈的詞句,再來讀蘇軾此詞,可以感受到它們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型別。

前者是青年時代的感情,熱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後者是進入中年後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蘇軾本來欣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詞還有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即這次夢中的夫妻相會,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別的烙櫻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縭未久的**,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

蘇軾由於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塵滿面,鬢如霜」,心情十分蒼老。王弗見了蘇軾,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似乎在傾訴生離死別後的無限哀痛。生活的磨難,對於無意識的夢境,同樣起著潛在而深該的影響。

末了三句設想亡妻長眠於地下的孤獨與哀傷,實際上兩心相通,生者對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詞·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註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

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

「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 ⑦嬋娟:月色美好。 【品評】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 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 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 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 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 上宮闕。

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 歡離合即為其一。

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 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

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 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 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 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

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 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

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 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

6樓:匿名使用者

1、故園之思。李白《渡荊門送別》抒寫詩人「辭親遠遊」,仗劍出蜀的見聞感受。「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前六句寫舟行江上的遠觀近察,著重描繪荊楚古國雄奇壯麗的自然風光,結尾兩句抒寫故園之思。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直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萬里相送,如影隨形,情真意切,如此從對面落筆,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

著一「仍」字,韻味悠長,本來詩人放舟東下,一路有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相依相伴,可是出了荊門,山勢平緩,視野開闊,只見一江綠水,滔滔向前,相比之下,可見「故鄉水」一如既往,綿綿不盡的深情厚誼。

2、兄弟之思。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抒寫作客他鄉的思家念親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前兩句直抒胸臆,以漂泊異鄉的孤獨落寞來反襯佳節思親的焦灼、深摯。不經迂迴,直奔題旨,形成高潮,出現警句。

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但是,三四兩句作者卻跨越時空,落筆對面,不寫自己,而寫兄弟,遙想兄弟們重陽登高想念詩人的情景,遠隔千里的兄弟們佩帶茱萸,攜手登高,有說有笑,好不開心,突然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種構思,曲折有致,出乎常情,不寫己思人,而寫人思己,更見己思之深、之切。

3、家人之思。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抒寫羈旅懷人之情。「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一二句寫詩人自己。寒冬臘月,長夜漫漫,詩人客居驛館,徹夜難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弔,一股悽清落寞之情湧上心頭,冷清暗淡的畫面烘托出詩人的思家念親之急之切。

三四兩句轉換角度,不寫自己,改寫家人,系詩人的想象之辭。家人圍爐夜坐,深更半夜還未休息,只是因為「兒行千里母擔憂」啊,著一「說」字,不見物件,不道內容,具有旅途奔波經驗的人們不難想見,這份思念和牽掛多深,多苦!全詩四句,後兩句寫家人「說」自己,實際上是為了表現「遠行人」對「家中人」的思念。

對面落筆,含蓄深沉。另外,高適的《除夕作》也是採用對面落筆寫家人之思,同樣具有語短情長,耐人尋味的特點,「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傷心悲苦,悽愴憂愁,情調比白居易的詩作更為沉痛。

描寫詩人思念家鄉的詩,描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句有哪些

靜夜思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舉 頭 望 明 月,低 頭 思 故 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

請問李白思念家鄉的詩有哪些,思念表達思念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1.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春夜洛城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3.千里思 唐 李白 李陵沒胡沙,蘇武還漢家。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4.渡荊門送別 唐 李...

思念家鄉及親人的詩句,思念家鄉 懷念親人的詩詞有哪些?

1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 2 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兩漢樂府.悲歌 4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小雅 采薇 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子吟 6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