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怎樣根據配筋簡圖選取樑配筋,如何根據PKPM樑配筋驗算圖進行配筋

2021-05-04 15:02:45 字數 4230 閱讀 742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結構設計人員對計算結果會有個初步的判斷,如果正確的就會按計算結果進行選配鋼筋。

在選配鋼筋時,首先要注意樑截面尺寸,樑面鋼筋必須保證淨距不小於30與1.5d(所用樑面鋼筋直徑最大值)的大值,以住宅為例:240的樑,樑面第一排最多放4根22,如果是25的鋼筋就只能放3根。

3根25是1473,4根22是1520,這樣就會有區別了,如果是0-7-14那兩個都沒錯,但是顯然用25的安全儲備少,而且裂縫方面沒有用22的好,拉通筋用大直徑也會比用小直徑的浪費。不管是同直徑還是多種直徑的鋼筋,並不是鋼筋根數越少越好。

在選配鋼筋時儘量使用同直徑的鋼筋,方便施工,同一根樑裡不宜出現多於3種直徑的鋼筋。一般來說能用一排鋼筋的解決的儘量不要用2排鋼筋,如例二,如果是240的樑,我更傾向於用4根20,一來安全儲備有了,二來一排鋼筋就可以解決問題,3根18+2根16實際上是放成兩牌的,這樣在計算時取合力點位會減小內力臂,程式只有在配筋率超過1%時才考慮兩排鋼筋的合力點位置,否則全是按保護層加直徑的一半計算as。

2樓:知道的小小

g0.4—0.4 指的是樑上的箍筋截面面積為40mm2,7—0—7指的是樑上部鋼筋面積需700mm2

3—5—3指樑的底部鋼筋需500mm2,1.5指柱的角筋面積為150mm2,5指柱子的這一側鋼筋面積需500mm2,3指柱子的另一側鋼筋需300mm2,0.44指柱的軸壓比為0.

44,g1.1—0.0指柱的箍筋面積需140mm2。

3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您舉的兩個例子,都是「或者」的配筋合理一些。

個人理解您所說「鋼筋種類」可能指的鋼筋直徑吧?一般情況下要考慮鋼筋排列時淨間距不能小於25mm,稍大些更好,否則,砼內石子下不去,會影響鋼筋砼質量。

鋼筋直徑如能一致儘量一致,不能一致也應儘量接近,最好是兩個最近的規格,如φ16與φ18,φ20與φ22等。如樑的跨度大,支座上排鋼筋在負彎矩受力區以外,可以和架立筋搭接,以節省鋼筋用量,但下料、施工麻煩。

鋼筋直徑的選擇在滿足配筋量的前提下,應適中。還是那個原則,要滿足鋼筋淨間距要求,過粗過細都不好。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樑的受力鋼筋在一截面中最好配一種規格,鋼筋直徑不要超過一個級別,不能低於所計算的鋼筋面積,一般情況下要考慮鋼筋排列時淨間距不能小於25mm,也不是兩種鋼筋根數加起來越少越好

2φ16 + 1φ20 = 716

或者 3φ18 = 763 這例應選用後者,前者已超過兩個級差。

3φ18 + 2φ16 = 1165

或者 2φ18 + 2φ20 = 1137 這例如是不少於計算面積應選用後者。

如何對pkpm自動出的樑配筋圖根據計算配筋圖進行修改?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講就是複核縱筋、箍筋、腰筋面積等是否與計算簡圖結果吻合;但前提或者說基礎是你對輸出結果的每一個資料代表什麼含義必須搞明白,與採用的結構體系相對應的規範的規定也必須很熟悉,只有這樣才能對pkpm自動出的配筋圖的結果合理性作出正確的判斷!建議你把pkpm的說明書仔細看一遍;把相關的規範條文(尤其是抗震構造措施章節)理解透徹!加油!

多做幾個專案,你會發現樑、板配筋圖是結構設計中最簡單的。

根據樑或板的截面面積怎樣選取鋼筋最為合理?主樑的配筋圖,彎矩及剪力包絡圖如何繪製?

6樓:匿名使用者

想糾正bai一下你的問du題。樑、板中的zhi鋼筋,不是選取dao的,也不是僅根據樑、板的內截面面積就可以容得出的。樑中的鋼筋,應根據樑的內力(彎矩、剪力、扭矩),結合樑的截面形式、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強度設計值計算得到。

板內鋼筋,應根據板的內力(主要是彎矩),結合板的厚度、混凝土強度絕對、鋼筋強度設計值計算得到。

主樑的彎矩、剪力包絡圖,就是畫出主樑上各點的彎矩、剪力最大值,這個在結構力學裡應該學過吧。根據包絡圖計算配筋。

建築結構本來就應該和結構結合起來用的。樑高一般取跨度的1/14~1/8。樑下部鋼筋根據最大彎矩計算得到,通長配筋。

上部鋼筋,根據計算,在支座處配置,配置長度一般為跨度的1/4。另外,要考慮混凝土樑的裂縫,以及鋼筋的間距。鋼筋的種類一般不宜超過2種。

7樓:匿名使用者

選的面積和算出來的面積差不多最好

少最好別少於3%

多也別多太多

如果選了兩種直徑不同的,那麼兩種直徑要差的大一些還有好像是最後選鋼筋數目多一些但要能在混凝土內放的下(好像是)

8樓:快樂的陽光的

跨度 高跨比 寬高比主樑 5~8米 1/8~1/12 1/2~1/3

次樑 4~7米 1/12~1/16 1/2~1/3

樓板 2~3米 1/35~1/40

9樓:匿名使用者

輸入資料,由pkpm算得結果.在自己改,注意事項,結構施工圖上檢視..

pkpm生成的配筋圖怎樣解讀,請解釋一下圖中的樑和柱配筋?

10樓:甜美志偉

柱子的配筋都是對稱配筋,也就是說左右對稱和上下對稱所以只用整一面就行。

面積應配成110mm2,至於0.0指柱的箍筋應該滿足混凝土規範中柱箍筋的構造配筋。

柱子:軸壓比0.08,核心區抗剪箍筋?.0,一側縱筋為11,另一側未顯示不知道,角部配筋2.0,加密區箍筋1.8。

樑:頂面左端配筋8,中部及右端0;底部左端配筋8,中部6.右端7,;加密區及非加密區均配箍筋0.4。

11樓:匿名使用者

找本satwe的說明書看一下,裡面講的很詳細,作為一名結構設計人員,說明書是入門最好的老師。

請問下用pkpm生成樑配筋圖後,樑的截面 和配的鋼筋如何優化?

12樓:匿名使用者

樑的截面優化,說白了就是通過調整樑的截面大小讓鋼筋的配筋率處於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按照我的經驗,樑一側受力縱筋的配筋率在1%~1.5%是比較經濟的,超出這個範圍越多,就越不經濟,要麼用的混凝土偏多,要麼鋼筋用的太多。

以pkpm生成的施工圖為基準,鋼筋的優化餘地不大,因為這個施工圖基本上就是滿足配筋量的最小配筋方案了,要優化也只能在一些風格習慣上修改。只有懸挑樑上部鋼筋應該加強一下,個人認為在計算配筋量的基礎上增加40%~100%比較安全。

關於鉸接的問題,那是偷懶的做法。

次樑一旦和主樑鉸接,主樑自然就不會因次樑產生扭矩了。而主樑一旦和柱或者牆鉸接,主樑基本上就無法傳遞**力,因此產生的剪力和扭矩就會大大減小。這樣一來原本難以調整的模型一下子就變得「順利」了起來。

但我是不推薦這樣設計的,因為這會改變結構的受力計算假定----改的只是假定,而現實則沒有改。所以將會出現計算和實際情況不符合的現象,可能引發嚴重或者不嚴重的問題。事實上現澆混凝土結構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鉸接,為了保證計算和實際情況儘量相符,請不要隨意設鉸。

如果設了鉸,尤其主樑設鉸,請務必重新計算位移角、位移比和週期。因為這些都會改變。

請教一下pkpm裡如何根據樑配筋驗算圖來確定配筋?

13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上,根據計算彎矩,可以在正負5%範圍內配筋,但是實際上都是放大的,沒有比例。如果覺得pkpm出圖太亂,可以指定某幾種鋼筋,其它的都不用。以上部鋼筋為例,3/2表示鋼筋放2排,靠上排放3根,靠下排放2根。

通長筋是用結構主筋兼作架立鋼筋。因為架立鋼筋僅是構造需要,並不受力,所以儘量選用較小規格的鋼筋。

關於鋼筋每排放多少,也是有構造規定的。最外排的鋼筋淨距一般不小與25mm,靠內排要求更大。具體數值記不得了,可以參考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

這麼規定主要是考慮在澆築混凝土時,石子能夠順利通過鋼筋,進入樑內。

如何根據pkpm樑配筋驗算圖進行配筋

14樓:匿名使用者

g0.5-0.5 代表計算配筋,間距範圍內箍筋截面的面積。尚應符合規範抗震要求

8-0-8 兩端支座麵筋計算值,可以配3條20

4-6-4 底部跨中鋼筋計算值,可以配2條20

15樓:林冰捋

這裡的8-0-8全是cm²的單位,相當於800mm²。一根20的鋼筋時314mm²,三根是900多(大於800,),滿足。

箍筋的話0.5-0.5。網上還有好多的,自己可以搜下。實在不懂,我可以發一個給你。

pkpm樑配筋用驗算簡圖怎麼算出來的

g0.8 0.8指預設間距範圍內,箍筋全部肢的截面積為0.8平方釐米,預設間距一般都是100。由於你這根樑寬度達到了350,應該佈置4肢箍,所以箍筋可以用8毫米直徑,即 8 100 200 4 22 6 0,0 0 0,0 6 27指樑左右支座鋼筋分別為22和27平方釐米,可以分別採用6根直徑22及...

KL8配筋怎麼解釋,樑配筋圖解讀

箍筋是圓8的,加密去間距100,非加密區200,雙支箍 上部4根14的螺紋鋼,2 2佈置。下部是4根18的螺紋鋼,也是2 2佈置 求各位大神幫忙看看kl8標註,各代表什麼鋼筋 15 集中標註 kl8框架樑 三跨 截面寬300mm,高600mm,hpb300級箍筋 10mm,間距 加密區100 非加密...

這個樑配筋表示什麼意思,樑配筋圖這個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其中有1根主筋不伸入支座。為了避免伸入支座的樑底筋擁擠,設計會根據情況讓部分主筋不進入支座,對不進入支座的底筋數量在括號內在數字前冠以 號表示。例如 1 某樑下部縱筋標註為6 22 2 2 4,表示底筋共6 25,上排2下排4,上排的2 22全部不伸入支座,下排的4 22伸入支座。2 某樑下部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