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是一種什麼語言

2021-05-03 22:19:45 字數 4643 閱讀 3142

1樓:曉良

公元前6世紀,喬答摩•悉達多 (gautama siddhārtha)在印度創立了佛教,他被擁戴者稱為釋迦牟尼,即是「釋迦族的聖人」。其後經由北傳與南傳兩條線路,傳遍亞洲大部,綿延兩千多年,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釋迦牟尼的說教當時並未記錄成文,而只是在**中口傳心受,其原語已不可考。佛入滅後的三四百年間,**們為了統一思想舉行數次會誦結集,最初也還是口頭約定經典內容,並彙集為經、律、論「三藏」。後來逐漸形成文字,書寫於棕櫚樹葉和樺樹皮之上。

根據流傳和出土情況來看,佛經原典主要由三種語言寫成:巴利語、犍陀羅語和梵語,前兩者是俗語,後者是雅語。

古代印度邦國割據,方言各異,卻同屬於婆羅門教文化圈,梵語被稱為雅語,是流行於婆羅門祭司階層的標準語,也起到了掌握宗教話語權、壟斷知識的作用,其他流行於各地的方言統稱為俗語。這些印度古代語言同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與歐洲的許多語言,例如古代的希臘語、拉丁語以及現代的英語、法語、德語等等,都是同源而生。

據研究推測,公元前2023年前後生活在歐洲黑海和裡海之間南俄草原一帶先民所操的語言為原始印歐語,在其後的數千年中,這一語言向東、西兩個方向遷徙發展,西支演化出歐洲的大部分語種,向東的一支則進入伊朗,並進一步向東進入印度,於公元前2023年前後發展成為梵語(吠陀梵語),籍由《吠陀》經典傳誦儲存下來。公元前5世紀前後從吠陀梵語發展出古典梵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梵語。這些語言被統稱為上古印度語(oia)。

後來在各地發展出的俗語,統稱中古印度語(mia)。就語言本身來說,俗語與梵語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相互之間都能溝通,小於漢語普通話和粵語的差別。

---------名詞解釋:貝葉經---------

「貝葉」也稱貝多羅葉,是梵語pattra(葉、文書)的音譯與意譯的結合。一般選取棕櫚(多羅樹tāla)樹葉,經炮製裁切成長條狀,其上墨書或針刻,中間鑽孔穿繩**,兩邊做木製夾板。 「貝葉經」一詞在中文語境中,除了指在棕櫚葉上書寫的佛教原典以外,也用來泛指長條形制的紙質原典寫本。

**的藏譯佛典,也還在採用這種形制。

2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都是文言文的,如果沒有古漢語的基礎,理解佛經確實是一個大障礙。

另外,佛法講的都是出世間法,很多專業名詞,沒有基礎是聽不懂的。

所以,會學佛的人,一般這都是一邊聽經聞法,一邊看佛經,這樣進步的就很快。公元前6世紀,喬答摩•悉達多 (gautama siddhārtha)在印度創立了佛教,他被擁戴者稱為釋迦牟尼,即是「釋迦族的聖人」。其後經由北傳與南傳兩條線路,傳遍亞洲大部,綿延兩千多年,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福特銳際 風尚高效能suv

廣告福特銳際 風尚高效能suv

釋迦牟尼的說教當時並未記錄成文,而只是在**中口傳心受,其原語已不可考。佛入滅後的三四百年間,**們為了統一思想舉行數次會誦結集,最初也還是口頭約定經典內容,並彙集為經、律、論「三藏」。後來逐漸形成文字,書寫於棕櫚樹葉和樺樹皮之上。

根據流傳和出土情況來看,佛經原典主要由三種語言寫成:巴利語、犍陀羅語和梵語,前兩者是俗語,後者是雅語。

古代印度邦國割據,方言各異,卻同屬於婆羅門教文化圈,梵語被稱為雅語,是流行於婆羅門祭司階層的標準語,也起到了掌握宗教話語權、壟斷知識的作用,其他流行於各地的方言統稱為俗語。這些印度古代語言同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與歐洲的許多語言,例如古代的希臘語、拉丁語以及現代的英語、法語、德語等等,都是同源而生。

據研究推測,公元前2023年前後生活在歐洲黑海和裡海之間南俄草原一帶先民所操的語言為原始印歐語,在其後的數千年中,這一語言向東、西兩個方向遷徙發展,西支演化出歐洲的大部分語種,向東的一支則進入伊朗,並進一步向東進入印度,於公元前2023年前後發展成為梵語(吠陀梵語),籍由《吠陀》經典傳誦儲存下來。公元前5世紀前後從吠陀梵語發展出古典梵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梵語。這些語言被統稱為上古印度語(oia)。

後來在各地發展出的俗語,統稱中古印度語(mia)。就語言本身來說,俗語與梵語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相互之間都能溝通,小於漢語普通話和粵語的差別。名詞解釋:

貝葉經---------

「貝葉」也稱貝多羅葉,是梵語pattra(葉、文書)的音譯與意譯的結合。一般選取棕櫚(多羅樹tāla)樹葉,經炮製裁切成長條狀,其上墨書或針刻,中間鑽孔穿繩**,兩邊做木製夾板。 「貝葉經」一詞在中文語境中,除了指在棕櫚葉上書寫的佛教原典以外,也用來泛指長條形制的紙質原典寫本。

**的藏譯佛典,也還在採用這種形制。

----------------------------------------------

一、巴利語三藏

巴利語是一種以古印度西部方言為基礎的文獻書面語,屬於俗語。今天流傳於南傳佛教文化圈的巴利語三藏是早期佛典編集的一個代表,其最古老部分的編訂約在公元前1世紀前後,在公元5世紀最終在錫蘭(今斯里蘭卡)寫定。巴利語三藏是現存唯一的完整佛教原典,也是唯一存活至今的佛教原語傳承。

印度語言均用記音文字來書寫,在流傳過程中其記音符號並不固定,往往同「語」異「文」,也就是用多種字母書體來記寫同一種語言。這種現象於巴利語則尤甚。在佛教南傳的過程中,巴利語曾以僧伽羅文、緬甸文、高棉文、泰文等多種字母所書寫,卻沒有專屬的書體。

近代還有使用天城體和拉丁字母轉寫的刊行本,現在以後者最為通行。

拉丁字母轉寫:

天城體:

僧伽羅字母:

高棉文字母:

緬甸文字母:

泰文字母:

.上述諸句,雖然書寫字母差異很大,意義和發音卻都完全相同。這句話常見於南傳佛教的日常課誦,漢語譯作:「敬禮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

.(以孟文字母刻寫的巴利語貝葉經)

(以上貝葉經**由泰國法身寺法勝巴利三藏專案提供)

.二、犍陀羅語經典

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印度西北和中亞一帶出土了為數不少的犍陀羅語(gāndhārī)佛典,雖然多是殘篇,其抄寫年代卻很早,有些甚至能追溯到公元1世紀。

犍陀羅語是古印度西北方言,也屬於俗語,由西北印度的文化中心——犍陀羅(gāndhāra, 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帶)而得名。古印度的語言常常有多種不固定的文字書寫體系,而犍陀羅語則有自己專屬的書寫字母,即佉盧蝨底文,又稱佉盧文,從右向左書寫。從這些早期文獻遺存之中,可以窺見佛教早期的文獻和思想的面貌,將其與後世佛典相比對,則可以發現佛典的成立和發展歷程。

近年來德國的「犍陀羅出土早期佛教寫本專案」與巴基斯坦合作發現了一批早期大乘經典,包括《八千頌般若經》和《阿閦佛國經》等殘葉,成為轟動學術界的一個事件,對於研究大乘佛教文獻和思想的起源與流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存最早的大乘佛經,公元1世紀抄寫於樺樹皮之上的《八千頌般若》犍陀羅語寫本殘片)

.三、混合梵語和梵語經典

隨著佛教在印度社會中地位的上升,一些部派以及大乘佛教開始採用梵語或混合梵語(摻有俗語語法成分的梵語)書寫記錄其經典,佛教論師也以典雅的梵語著書立說。我國漢譯佛經的底本大部分是梵語佛典。

「梵語」一詞意即「梵天的語言」,梵天即brahman,而「梵」的東漢古音擬為b(r)jam,是梵天的音譯。梵語中自稱這種語言為saṃskṛta(英語稱為sanskrit),意為善加整理規範的語言,與「俗語」(prākṛta,意為天然的)相對,表明這種語言是知識階層的「雅語」。

隨著13世紀初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滅亡,佛教的梵語原典在印度也消失殆盡。近百年來,西方學者發掘和整理了大量梵語佛典寫本,主要**於尼泊爾、中亞,以及我國的新疆和**地區。漢地雖然也曾有大量梵本傳入的記載,但遺憾的是,這些寫本幾乎全部失傳,僅有極少的發現。

(挪威邵格延藏品中的《八千頌般若經》梵語寫本,阿富汗出土,約公元3世紀)

.(吉爾吉特出土《長阿含經》梵語樺樹皮寫本,約8世紀)

.(**布達拉宮藏《維摩詰經》梵文貝葉寫本)

和巴利語經典的情況類似,梵語佛經也有多種字型的書寫方式。

3樓:橙憶滿滿

梵語。是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性質的專門用語。

梵語是古代印度的標準書面語。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識階級的語言,相對於一般民間所使用的俗語(prakrit)而言,又稱為雅語。我國及日本依此語為梵天(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所造的傳說,而稱其為梵語。

其英語名稱為sanskrit,源自梵語संस्कृतम् samskrtam,字面意思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語言。

梵文在印度和尼泊爾並沒有滅絕,梵文及梵語是現今印度23種官方文字及官方語言之一,直至二十世紀初梵文還是尼泊爾的官方語言之一,梵文、梵語是印度和尼泊爾「佛教界」和「印度教界」高階僧侶的交流語言,在印度有數份用梵文出版的報章和雜誌,2023年印度普查結果以梵語作為母語的人口有49,736 人,2023年印度普查結果用梵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有194,433人。公元前6世紀,喬答摩•悉達多 (gautama siddhārtha)在印度創立了佛教,他被擁戴者稱為釋迦牟尼,即是「釋迦族的聖人」。其後經由北傳與南傳兩條線路,傳遍亞洲大部,綿延兩千多年,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釋迦牟尼的說教當時並未記錄成文,而只是在**中口傳心受,其原語已不可考。佛入滅後的三四百年間,**們為了統一思想舉行數次會誦結集,最初也還是口頭約定經典內容,並彙集為經、律、論「三藏」。後來逐漸形成文字,書寫於棕櫚樹葉和樺樹皮之上。

根據流傳和出土情況來看,佛經原典主要由三種語言寫成:巴利語、犍陀羅語和梵語,前兩者是俗語,後者是雅語。

古代印度邦國割據,方言各異,卻同屬於婆羅門教文化圈,梵語被稱為雅語,是流行於婆羅門祭司階層的標準語,也起到了掌握宗教話語權、壟斷知識的作用,其他流行於各地的方言統稱為俗語。這些印度古代語言同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與歐洲的許多語言,例如古代的希臘語、拉丁語以及現代的英語、法語、德語等等,都是同源而生。

為什麼說「美術是一種語言」

說起語言,平時我bai們一般認du 為語文 英語才屬於zhi語言dao 範疇的事物。其實,語專 言 只屬是人類表達思想 情感 觀念及對世界的看法與認識的一種工具。而文字語言只是人類反映世界兩種最基本工具中的一種。另一種是數學。除此之外人類還有多種對這個世界的反映和表達方式。而美術就是其中的一種。所以...

除法是一種什麼分數是一種什麼比是一種什麼

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比是一種關係。1 除法 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除法 若ab c b 0 用積數c和因數b來求另一個因數a的運算就是除法,寫作c b,讀作c除以b 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數,b叫做除數,運算的結果a叫做商。如...

為什麼說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為什麼說語言作為符號系統具有專有特性

語言中的各種單位相互間緊密聯絡,彼此依存,組成一個系統。語言可以分為不同的層級單位,如語素 詞 片語 句子等。語言系統由音位 語素 詞 片語 句子等結構單位組成的一個層次體系。低一級的層次單位組成高一級的層次單位,最後組成語言這個複雜的系統。語言的底層是音位,上層是音義結合的符號與符號的序列。上層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