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全詩的意思是什麼

2021-05-02 16:31:53 字數 1505 閱讀 6802

1樓:

意思為: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出自《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2023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為: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翻譯: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

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

雖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

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2樓:炎

出自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這句話的意思 是

在朝廷當官的時候,念念想著怎麼樣讓人民的生活更好,怎麼樣讓人民的福利更多。

假如被貶到比較偏遠的地方,而不是在朝廷裡面的時候,也念著國君、念著人民,怎麼樣做才能對國君、對人民有好處

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為人要有寬闊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

3樓:我無堅不摧好嗎

在朝庭裡做**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

4樓:

當皇帝的要憂心天下百姓的疾苦,在民間的則要為國家,為君主分憂

5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這不是《岳陽樓記》裡的句子嗎

范仲淹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而孔子說仁者不憂。這兩者是否矛盾?闡述你的理由。

6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當然不矛盾,孔子說的仁者不憂,是心不會因為局勢不好而憂愁,而在行為上,則是能做到憂國憂民,該做的事絕不懈怠,這和范仲淹所說並不矛盾,只是孔子的境界更高而已

7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論語bai》的「仁者不憂du」:這是與「zhi智者不惑」、「勇者dao不懼」相

內提並論的人生三容達德的修養境界。要達到「智仁勇」的君子境界,就必須突破普通人「惑憂懼」的生命狀態。

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此處的「憂」,出於君子境界的「憂患意識」,屬於「天下為公」的「仁」的道德修養範疇。

3. 總之,「仁者不憂」的「憂」與「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屬於不同的範疇。前者的「憂」,是普通人的生命狀態裡的「憂」;後者的「憂」,則是仁者以天下為己任之憂。

人病則憂懼,憂俱則鬼出是屬於唯物主義世界觀還是屬於唯心主義世界觀為什麼

屬於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病則憂懼,憂俱則鬼出意思是人生病了就有危機感和恐懼感,恐懼的時候就容易看到有 鬼 出沒,其實鬼並不存在,只存在於某些人的內心,是因為害怕才會恐懼於鬼的存在,而不是說真的有鬼,憂懼和鬼的意識的產生是由疾病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所以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是以物質為第一性,認為精神是物質的...

「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的翻譯

居住一天就準備好一天的食糧 要走,就準備好那一夜的保衛工作。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的意思怎麼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 住下就預備一天的 離開就準備一夜的保衛。出處 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 選段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譯文 寡君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