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周進人物分析,儒林外史裡的人物的故事情節和性格特徵

2021-05-02 03:59:57 字數 4701 閱讀 5717

1樓:汽車資訊推送

范進,是清代**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范進,原來是比較老實、受人欺侮的一個窮秀才(按現代人說話,乃一介書生而已)。但是熱衷於功名,歷經數年努力,終因為主考官也有如此經歷,所以使其在五十多歲時中舉。

但是對於突來好事,范進一看到報帖(此尚不是官方的),立馬高興之致喜歡的發了瘋。

有人介紹個**方法,須由其賣豬肉的老丈人打他兩個耳光才可**。其老丈人平時對其也是恨其不成才,天天喝斥的。遇到此事,也無可奈何,只得擼了擼袖子,上前幾天兩耳光將其打醒。

(卻因用力過猛,自家手腕也立馬腫了起來)。

從此以後,就「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

范進從此,既受人尊敬,樂得受人奉承,開始結交官紳,繼而招搖撞騙,最終自己也成為了卑汙庸俗的官僚。

**通過范進中舉前後的思想、行為等變化,以及人們對他的不同態度,反映出科舉制度的反動和腐朽,以及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社會風氣。

《儒林外史》的作者為清代**家吳敬梓。〈1701~i754) 字敏軒,安徽全椒人。這是根據自己的一生的境遇和體驗所創作的**,書中對依身於科舉制度的儒林群醜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諷刺**。

其《范進中舉》的章節,曾經多次入選我國曆代的中學語文課本。

而且,在多次有人提出用哪一部文學作品做為中國的四大名著的備選時,《儒林外史》也是多次被選為第一的!

古代的科舉制度不限年齡,也就是說可以讀一輩子書,而考一輩子,實際上反覆科考的秀才不止范進一個,而且有很多很多,范進只不過是當時社會中的一個代表人物。就是這樣的科舉制度,毀滅了無數書呆子的青春,在那些書呆子的意識裡只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甚至拖累了無辜妻兒老小,象范進這號人,越讀越懵,越讀越慌,越考越賤,竟然在夢境中發現自己「中舉」,然後瘋瘋癲癲成了廢人。那是封建科舉制度所害。

2樓:匿名使用者

周進和范進一樣是腐儒的典型,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周進應考至六十歲,仍是童生,只好以教書餬口。**讓其遭受新進的秀才與舉人兩度奚落,使其強烈感受科舉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別。

後來,他村塾先生的飯碗也因「不懂承謝」而被奪取,只好為做生意的舅子記賬,去了省城。接著通過動作描寫,周進在夢寐以求的貢院考房,「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裡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內心酸苦絕望與希望傾瀉無遺。

後來,事情卻發生了喜劇性的突變,竟然中了舉人進士!成了人上之人!當年當塾師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長生祿位」!

作者設定了讓周進看見貢院的號板而撞到的情節和細節,是對熱衷功名者的諷刺。文中描繪了命運相似的「二進」,並用周進提拔了范進,昏朽的「二進」竟然名「進」,而且姓「周」姓「範」,「周」有「方正」,「範」為「正規化」的意思,這就是魯迅說的「婉而多諷」了。「二進」的此前的黜落與此刻的高中,毫無絲毫的必然,而純粹是考官喜惡的偶然;是「薦場」的功用!

而考取功名之後際遇的巨大反差,尤其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荒誕一悖謬。文章一開始通過「二進」的悲喜劇,寫出了科舉時代的社會環境,怎樣引誘和逼迫讀書人落入統治者的圈套,喪失了是非觀念,陷入麻木不仁的狀態而不自知。

附帶說明:

1、以上共有530個字。

2、本人認為在周進的人物分析裡是有必要提到范進的,因為「二進」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特地設定的兩個聯絡緊密的角色。

儒林外史裡的人物的故事情節和性格特徵

3樓:河傳楊穎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汙吏的典型——湯奉、王惠:

如果可憐的讀書人一旦考中了進士,便可以名正言順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憐的讀書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會成為**汙吏。其中湯奉和王惠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個**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門裡就滿是「戥子聲,算盤聲,銀子聲,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守的厲害,睡夢裡也是怕的。」

這些官吏就憑藉科舉得意,升官發財,作威作福;而貪狠、蠻橫則成了他們的共同特徵。這就進一步暴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整個封建官吏政治的腐敗不堪。

3、腐儒的典型——周進、范進:

讀過《儒林外史》的人,總也忘不了書中的周進、范進這兩個人物,他們是作者在第

二、三回中分別著力塑造的兩個年紀老大而沒有考中科舉的可憐蟲,這是兩個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舉之前都是很窮困的,受盡別人的白眼和嘲諷。

從這兩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蝕著文士的心靈,使一些文人因迷戀舉業而完全被動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憤和辛酸的筆觸,寫出了他們在人格意識方面的扭曲與墮落。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

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閤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嚥了氣。

5、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瞭解。

儒林外史 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4樓:海哥說歷史

封建末世文人們的浮世繪,《儒林外史》中的儒生們有多可笑?各位,吳敬梓塑造了眾多的追求功名富貴的儒生形象,主要卻是以他們為諷刺的物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范進,他的人生經歷與生活態度又是怎樣的?

范進家境貧寒,家裡只有老母親和妻子,范進心中只有讀書考科舉的事情,窮的經常兩三天吃不上一頓飯。原文中範母對范進說的一句話道出了辛酸與無奈:「我有一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集上去賣了,買幾升米來煮餐粥吃,我已是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

」當時的范進已經五十四歲了,範母最少也得七十多歲了,一家人沒有飯吃,作為一家之主的范進竟然不想辦法,反而是餓的兩眼昏花的老母親,安排范進賣雞買米煮粥。范進這個人物,除了會讀書考試以外,幾乎一無是處,不懂得孝順父母,不主動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而反觀王冕,他開始畫畫掙錢以後,她母親從來就沒有缺過錢,更沒有捱過餓,這本就是為人子的責任。

《儒林外史》中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們,在追求功名富貴的過程中,大多數人的人性都逐漸被腐蝕了。因此產生了大量品行不端的人,如為富不仁的嚴貢生,如招搖撞騙的牛浦郎,如欺世盜名的張鐵臂,如假仁假義的權勿用等等。這些人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過程中逐漸腐化,而當時官場中又盡都是這樣的人,這也是吳敬梓後來不再看重功名利祿的原因。

年輕時候的吳敬梓也熱衷於與他筆下那樣的儒生們為伍,終日的花天酒地、聲色犬馬,極力的追求功名,到了後來家財散盡、窮困潦倒之後,才意識到過往是多麼的不堪。中年的吳敬梓終於找到其人生真正的價值,而他想要追求的正是王冕那樣獨特的人生,雖名滿天下卻拒絕做官的高人。

5樓:穠華

1、王冕,歷史上真實存的,作者對人物進行了改編。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質。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卻連個秀才都沒中。後幾個商人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

3、范進,時年五十餘歲,窮困不堪,臘月還穿單衣,凍得直哆嗦,周進因他想起自己當年的慘狀,便將他錄取為秀才,後又錄為舉人,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即嚴監生,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極為節儉,死前仍唸叨著燈中的兩莖燈草,嚴監生怕費油以致到死都難以閤眼,直到趙氏挑去一根,他嚥下最後一口氣。

5、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他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瞭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後一步步走向墮落。

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6樓: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哦

人物:周進、范進、王冕、匡超人、沈瓊枝、嚴致和、嚴致中等。

人物性格特點:

1、周進:一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沉溺於科舉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愁潦倒,不得不忍受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2、范進:一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3、王冕: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

4、匡超人:匡超人少年時期手腳勤快,心地善良,事親孝順。,但後面從純樸善良到人格淪喪,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

儒林外史裡的故事,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有哪些?

1 嚴監生 嚴監生原名嚴大育,字致和,是個膽小有錢的人。嚴監生臨終之際,伸著兩根指頭就是不肯斷氣,大侄子 二侄子以及奶媽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勸,但都沒有說中。最後還是趙氏走上前道 爺,別人說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 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直到趙氏挑掉...

怎樣理解儒林外史的藝術結構,如何理解《儒林外史》的社會意義及其的藝術特色

一 對比的諷刺藝術 對比是這部 的為了突出諷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如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的對比。中舉前稱他為 現世寶 癩 中舉後稱他為 賢婿老爺 天上的文曲星 對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舉前說他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中舉後誇他 才學高,品貌好 兩次的賀禮也不同,中舉前是 一副大腸和一瓶...

《儒林外史》裡有哪些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所有人物形象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 他的變質,一方面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對 功名富貴 的追求是匡超人變質的首要內因.當盡孝與科舉功名道路發生衝突時,匡超人選擇的是後者利己原則,這是理解匡超人這個人物變質的關鍵,也是這個典型人物的總特徵.過人的精力 智力和外 乖 內 韌 的性格是匡超人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