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的入聲是幾聲,漢語拼音有4個聲調,是哪4個?

2021-05-02 00:28:07 字數 5335 閱讀 2467

1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調類之一,以塞音(p、t、k)結尾,發音比較短促,現代普通話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沒有入聲,已將入聲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南方地區的吳語、粵語、贛語、閩語等方言還保留著入聲,北方地區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也有許多地方還儲存入聲。江淮官話、一部分西南官話地區也保留入聲。韓語和日語均有類似入聲的發音(日語稱「促音」)。

但p、t、k三個子音韻尾在各種方言裡保留的情況不一樣,有的方言完整保留(如粵語),有的p、t混同(客家話)或者只保留t(南昌話),有的合併為一個喉塞音[?](江淮官話和吳語),有的方言只有入聲調類,無子音韻尾,入聲字表現的只是調值的不同(長沙話)。 從語音學上說,入聲就是以塞音收尾的音節,但此塞音只有成阻階段,並不發聲。

2樓:匿名使用者

a:發音時嘴脣自然張大,舌放平,舌頭中間微隆,聲帶顫動。

o:發音時嘴脣成圓形,微翹起,舌頭向後縮,舌面後部隆起,舌居中,聲帶顫動。

e:發音時嘴半開,舌位靠後,嘴角向兩邊成扁形,聲帶顫動。

i:發音時,嘴微張成扁平狀,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抬高,靠近上硬顎,聲帶顫動。

u:發音時,嘴脣攏圓,突出成小孔,舌面後部隆起,聲帶顫動。

ü:發音時,嘴脣成圓形,接近閉攏,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前部隆起,聲帶顫動。

b:發音時,雙脣緊閉,阻礙氣流,然後雙脣突然放開,讓氣流衝出,讀音輕短。

p:發音時,雙脣緊閉,阻礙氣流,然後雙脣突然放開,氣流迸出成音。

m:發音時,雙脣緊閉,舌後縮,氣流從鼻腔出來,開啟嘴,聲帶顫動。

f:發音時,上齒觸下脣形成窄縫,讓氣流從縫中擠出來,摩擦成聲。

d: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氣流後突然放開,氣流從口腔迸出,爆發成音。

t: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氣後,突然離開,氣流從口中迸出。

n: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通過,同時衝開舌尖的阻礙,聲帶顫動。

l:發音時,嘴脣稍開,舌尖抵住上牙床,聲帶顫動,氣流從舌尖兩邊流出。

g: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軟顎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

k: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上軟顎,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迸發成音。

h:發音時,舌根抬高,接近軟顎,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j: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緊貼硬顎,氣流從窄縫中衝出,摩擦成音。

q:發音時,舌面前部貼住硬顎,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摩擦成音。

x: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顎,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z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顎前部,有較弱的氣流衝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顎前部,有較強的氣流衝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h: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顎前部,留出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r: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顎前部,留出窄縫,嗓子用力發音,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聲帶顫動。

z: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弱的氣流衝開舌尖阻礙,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強的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留出窄縫,氣流從舌尖的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y:發音時,嘴微張成扁平狀,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抬高,靠近上硬顎,聲帶顫動。

w:發音時,嘴脣攏圓,突出成小孔,舌面後部隆起,聲帶顫動。

ai:發音時,先發a的音,然後滑向i,氣流不中斷,讀音輕短。

ei:發音時,先發e的音,然後滑向i,氣流不中斷,嘴角向兩邊。

ui:發音時,u的發音輕短,然後滑向ei,嘴形由圓到扁。

ao:發音時,先發a的音,然後舌尖後縮,舌根向上抬,嘴形攏成圓形,輕輕的滑向o。

ou:發音時,先發o的音,嘴脣漸收攏,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圓到小圓。

iu:發音時,先發i,然後向ou滑動,口型由扁到圓。

ie:發音時,先發i,再發e,氣流不中斷。

üe:發音時,先發ü的音,然後向e滑動,口型由圓到扁。

er:發音時,舌位居中發e的音,然後舌尖向硬顎捲起,兩個字母同時發音。

an:發音時,先發a的音,然後舌尖逐漸抬起,頂住上牙床發n的音。

en:發音時,先發e的音,然後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洩出,發n的音。

in:發音時,先發i的音,然後舌尖抵住下門齒背,舌面漸至硬顎,氣流從鼻腔洩出,發n的音。

un:發音時,先發u的音,然後舌尖抵住上牙床,接著發n的音,氣流從鼻腔洩出。

ün:發音時,先發ü的音,然後舌頭上抬,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洩出,發n的音。

ang:發音時,先發a的音,然後舌根抵住上軟顎,氣流從鼻腔洩出,發後鼻音尾ng的音。

eng:發音時,先發e的音,然後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後縮抵住軟顎發ng音,氣流從鼻腔洩出。

ing:發音時,舌尖觸下齒齦,舌面隆起至硬顎,鼻腔共鳴成聲。

ong:發音時,先發o的音,然後舌根後縮抵住軟顎,舌面隆起,嘴脣攏圓,鼻腔共鳴成聲。

「w」和「v」的問題

「w」是漢語拼音的聲母,但有些人發一個完整的音節比如「wan 彎」時發的卻是「van」,即上門牙要觸碰下嘴脣。懂聲樂技巧的人都知道在唱歌發聲的時候發「w」為聲母的音節比如「wan 彎」時,是應嚴格按「w」發音的,即上門牙不觸碰下嘴脣而是圓口形,這樣發出(唱出)的音比較圓潤動聽。

3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普通話)拼音沒有入聲

入聲是傳統漢語的四聲之一,普通話已經消滅了入聲

入聲在多數南方漢語中還存在,就是一類發音短促的讀音,通常以塞子音-p、-t、-k結尾

4樓:贛鄱驚鴻

南方話是中古漢語,和唐宋語最接近,保留了中古漢語的發音、字詞。而普通話由於胡語影響,入聲消失、濁音清化、音調減少(不分陰陽),屬於現代漢語。而在唐宋時期,日本、朝鮮、越南的官方語言是漢語,也就是中古漢語,後來日本文字片假化、朝鮮拼音化、越南拉丁化,但是發音一直保留。

所以你感覺起來很多發音都會很接近,甚至錯誤地覺得是和日本、越南、朝鮮是一脈,其實是北方話變異太大了。

漢語拼音有4個聲調,是哪4個?

5樓:zh朱麗戲

拼音聲調是指普通話中的聲調,通常叫四聲。

陰平(第一聲),用「ˉ」表示,如lā;「啦、高、飛、天、空」

陽平(第二聲),用「ˊ」表示,如lá;「來、回、繁、忙、學」

上聲(第三聲),用「ˇ」表示,如lǎ;「勇、敢、友、好、忍」

去聲(第四聲),用「ˋ」表示,如;là「建、設、世、界,快」

6樓:月似當時

漢語拼音中的聲調是下面四個:

第一聲,陰平「ˉ」

第二聲,陽平「ˊ」

第三聲,上聲「ˇ」

第四聲,去聲「ˋ」。

聲調(英語:tone)的完整意義是指音節在發音過程中的高低抑揚性(音調,或稱音高)及頓挫性(韻尾或閉塞音)。聲調是依附在音節上的超音段成分。

音調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數字的調值表示,模仿音階1-5。調值55表示音節的調高相當於5(so),時長兩拍。要準確地確定一個聲調的調值,需要藉助靈敏的電子儀器來記錄和分析。

聲調不同會導致相同子音和母音的音節和詞語含義不同,此即所謂的變調時所造成之語意歧異性,例如現代標準漢語的「買」與「賣」。

現代標準漢語不具備入聲韻尾,不具頓挫性,其聲調僅僅指音調的抑揚昇降性。現代標準漢語包含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一般不當作是聲調。

粵語、閩南語、客家語、越南語、吳語、晉語等帶入聲韻尾,其聲調含義包括抑揚性和頓挫性。調值相同的兩個音節是否帶入聲韻尾會導致其頓挫性不同而決定其是否為兩個不同的聲調,最典型的例子粵語,是「九聲六調」的粵語中:有九個不同的聲調:

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但只有六個不同的調值。

7樓:手機使用者

第一聲,(陰平,或平調,「ˉ」); 第二聲,(陽平,或升調,「ˊ」); 第三聲,(上聲,或上音,「ˇ」); 第四聲,(去聲,或去音,「ˋ」);

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聲,(陰平,「ˉ」);

第二聲,(陽平,「ˊ」);

第三聲,(上聲,「ˇ」);

第四聲,(去聲,「ˋ」);

9樓:愛

一聲平,二聲仰,三聲拐彎,四生降

古代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對應現在的幾聲?

10樓:_深__藍

平聲分為:陰平和陽平,陰平:對應現代的一聲,陽平:

對應現代的二聲,回上聲:對應現答代的三聲,去聲:對應現代的四聲,入聲在現代的普通話發音中沒有,但是在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湖北等地方都還儲存著入聲。

北方也有山西、內蒙古等地方儲存著入聲。

在普通話中,中古全濁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聲在普通話裡變為陰平(普通話第一聲),中古濁音平聲變為陽平(普通話第二聲),中古全濁上聲在普通話裡變為去聲(普通話第四聲)。同時入聲在普通話裡消失,中古全濁入聲變為普通話的陽平(普通話第二聲),中古次濁入聲變為普通話的去聲(普通話第四聲)。

平聲,上聲,去聲,入聲舉例:

1、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坐騎。

2、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懷。

3、譽,平聲,動詞,稱讚;去聲,名詞,名譽。

4、汙,平聲,形容詞,汙穢;去聲,動詞,弄髒。

5、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6、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11樓:麥戀無心

古代平聲這bai個聲調在現du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zhi,即所dao

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內上聲這個聲調容在現代漢語中一部份變為去聲,一部份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並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如下: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12樓:匿名使用者

平聲:一聲 上聲:二聲 去聲:四聲。入聲普通話沒有,南方方言大多保留。

平聲和仄聲在漢語拼音中分別代表的聲調?

13樓:惜別彼岸的薔薇

平聲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一聲和二聲,仄聲是上、去、入三聲的總稱。

其中上聲相當於三聲;

去聲相當於四聲;

而入聲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消失,轉入到其它各聲調中去了。

14樓:正一一小道

平聲是一聲和二聲,仄聲是三聲和四聲。

其實普通話已經和古代漢語發音不同了,這只是大概的。

感興趣的話,看一下威氏拼音法

漢語拼音ma有幾個聲調,漢語拼音的聲調有幾個

漢語拼音ma有四個聲調,m 媽,抹,嗎 m 麻 m 馬 m 罵。抹具體解釋如下 m 1 塗 塗抹。抹粉 喻美化或掩飾 抹黑 喻醜化 抹子 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亦稱 抹刀 2 揩,擦 抹拭。哭天抹淚。3 除去,勾掉,不計在內 抹煞。4 輕微的痕跡 林梢一抹青如畫 一抹餘暉。m 1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塗...

中國的漢語拼音是怎麼來得,中國漢語拼音的由來?

1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 拉丁化 方案,於1955年 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2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 中...

古代漢語拼音古代漢語拼音怎麼表示?

那個是注音符號,是 8年 1918年 頒佈使用的,現在在臺灣地區仍作為初等教育中學習漢字讀音的工具,並且用於手機,計算機等文字輸入 大陸於1958年頒佈 漢語拼音方案 後廢除了注音符號的使用.1970年代新加坡亦廢除了注音符號的使用,改用漢語拼音 古代漢語注音用的是反切,即取兩個基礎漢字,用前一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