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風民俗民族服飾 漢族,56個民族民風民俗民族服飾 漢族

2021-05-01 08:48:47 字數 5211 閱讀 2337

1樓:木牛事兒

1、傣族節日習俗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

。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2、苗族制度風俗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一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一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

一個社共立一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

3、蒙古族祝壽習俗

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一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

十、七十、八

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

五、三十

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4、朝鮮族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5、布依族年節食俗

有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2樓:走走停停

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

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56個民族可以穿民族服飾,為什麼漢族不行?

3樓:匿名使用者

漢人太多,如果以guan方名義制定名族服飾,上邊的人怕激起漢人的名族主義,從而變得團結,而不利於自己割韭菜。zf也從法律層面以防衛過當等名義制止人們見義勇為。因為如果人人都見義勇為,惡就難存了。

至今漢人依舊是四deng人。只不過不像蒙元滿清那麼明顯罷了。網上也有一大批**抹黑漢人歷史,鼓吹滿清的貢獻和先進度,就是要摧殘漢人內心深處那最後一道屏障,讓他們在面對其他少數名族時自慚形穢,彷彿自己無根無枝,猶如竊居中國的外來者。

還能說什麼呢?漢人一提被歷史上的屈辱被奴役的歷史,馬上就有奴性極深的人來指責挑撥名族矛盾。我們談的是歷史,不能正視歷史,又如何以史為鑑?

4樓:華夏炎黃華夏

因為沒人開頭,畢竟我們漢服消失了300年啊,萬事開頭難嘛。我相信,我們漢服以後不會只出現在電影等,而是生活中。我以後結婚打死也要穿漢服。

5樓:腫脹的前列腺

漢族早就不存在了,那裡去找自己的服裝?非要有,也就是中山裝,估計你也不喜歡穿。你說的日本,韓國是單一民族國家,他們自己的服裝就能代表自己的民族,我們(漢族)是雜交民族,去那裡找自己的民族(算不算民族還兩說,因為沒有本源)服裝?

西方人的民族服裝發展到今天就是現在的西服。我們把它改良了一下也許算是今天漢族的服裝吧,說不好。但說給你聽一下:

1、後面中間開口的是西方人的西裝,因為他們要騎馬。

2、後面兩邊開口的是日本人的西裝,因為他們要不停的鞠躬。

3、後面不開口的是中國人的西裝,因為我們不騎馬也不鞠躬。

你要覺得你愛國,穿西服的時候就買後面不開口的吧。(節慶時領導人都穿不開口的)或者你去老北京服裝店買汗衫和大褂、燈籠褲吧。那個也算是漢服。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其實漢族人把傳統丟得一乾二淨了。旗袍也算,但是,在正規場合已經看不出漢族服飾了。現在滿大街穿的衣服不算漢服,不然全世界都在穿呢。

中國56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

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臺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

衣袖、領、腰及下襬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繫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繡花布鞋。

男服習慣繡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

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

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稜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

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

8樓:羊羊

1、朝鮮族

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鈕釦,以長布帶打結。朝鮮族的傳統服裝,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褲襠肥大,易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加穿帶鈕釦的有色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

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蓋)。

朝鮮族長袍能體現男性持重的風度和雄健的體魄。長袍,禮貌是朝鮮族男性外出的服飾。現在,傳統的長袍已無人問津,但男性襖褲仍是老年人"花甲"慶典必穿的禮服。

2、漢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

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3、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

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

紅、綠綢緞做腰帶。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菸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

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未婚女子把頭髮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髮根,髮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

4、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繡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鈕釦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繫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鈕釦,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豔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繡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繡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

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豔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鍊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繡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繡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

5、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土家族現在平日著裝已沒有民族特色,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有傳統民族服飾展示風采的機會。

9樓:怎麼不是小灰灰

任意四個民族就行,越短越好

10樓:龍傲太子

我想認識4個民族穿的服裝。

56個民族的服飾和習俗

11樓:匿名使用者

1、 彝 族

2、 白 族 3、 藏 族 4、 傣 族 5、 佤 族 6、 侗 族

7、 哈尼族 8、 苗 族 9、 拉祜族 10、納西族 11、景頗族 12、水 族

13、怒 族 14、僳僳族 15、獨龍族 16、布朗族 17、基諾族 18、羌 族

19、門巴族 20、德昂族 21、阿昌族 22、普米族 23、布依族 24、珞巴族

25、仡佬族 26、回 族 27、東鄉族 28、撒拉族 29、保安族 30、維吾爾族

31、土 族 32、裕固族 33、錫伯族 34、俄羅斯族 35、塔塔爾族 36、哈薩克族

37、柯爾克孜族 38、塔吉克族 39、烏孜別克族 40、高山族 41、畲 族 42、黎 族

43、壯 族 44、瑤 族 45、京 族 46、仫佬族 47、毛南族 48、土家族

49、滿 族 50、朝鮮族 51、赫哲族 52、蒙古族 53、達斡爾族 54、鄂溫克族

55、鄂倫春族 56、漢 族

中國的民族民風民俗,中國56個民族都有什麼民風民俗?

布依族 分佈在貴族 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 水稻民族 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 繡花 雕刻面具 56個民族是 中華大家庭 五十六個民族 1 阿昌族 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白族 ...

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 華服,主要是指約公元前21世紀在至公元17世紀中葉 明末清初 近4000年中,以華夏 漢後又稱漢民族 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區別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 或者說 漢民族傳統服飾 漢服 是從夏商周時期到明朝,華夏 漢...

民族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係,課題研究 中國民族服飾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其關係是地理環境影響民族服飾特徵。民族文化與地理環境有著深遠的關係,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習慣 生產 生活方式,孕育了各具特色,就地取材,有其獨特文化歷史淵源,因地制宜的服飾。服飾實際上是一個民族的標誌,也代表了一個地區的形象。它的功能一是遮風祛寒,二是裝飾美觀。但是,由於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