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是指什麼事,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

2021-04-30 17:52:24 字數 6801 閱讀 2435

1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曾經有他的學生問他,有一個說:「或曰:以德抱怨何如?

」(論語.憲問篇) 以德抱怨這個詞我們不陌生,我們經常說生活裡頭有這樣的人,說你看別人那麼對不起他,他還對別人那麼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該在孔子這裡是得到讚賞的。

沒想到呢,孔子反問了他一句:「子曰:何以報德?

」孔子說一個人他已經用德去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麼去報別人的恩德呢?當別人對你好時,他又該怎麼做呢?問完了這一句孔子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

2樓:厚榮花宣培

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曾經有他的學生問他,有一個說:「或曰:以德抱怨何如?」(論語.憲問篇)

以德抱怨這個詞我們不陌生,我們經常說生活裡頭有這樣的人,說你看別人那麼對不起他,他還對別人那麼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該在孔子這裡是得到讚賞的。沒想到呢,孔子反問了他一句:

「子曰:何以報德?」孔子說一個人他已經用德去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麼去報別人的恩德呢?

當別人對你好時,他又該怎麼做呢?問完了這一句孔子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

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於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聖經裡就提出: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範圍。

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麼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4樓:富克納斯包裝製品廠

以德報怨,成語,注音:yǐ dé bào yuàn,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出自 《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最早出現在《老子六十三章》: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淨,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

5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 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中的「德」不是道德的意思,它是恩惠的意思,「怨」是仇恨的意思,以德就是給別人恩惠,好處,報怨是不記別人的仇恨

就是 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別人罵了你你不能罵他 要講道理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以德報怨的意思是什麼?

8樓:明媚說娛樂

以德報怨的意思是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處:《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有人說:「用善行回報惡行,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回報善行?用適當的代價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用法:偏正式結構;褒義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9樓:夢囈的魚

詞 目 以德報怨

發 音 yǐ dé bào yuàn

釋 義 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 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0樓:月似當時

以德報怨

讀音:yǐ dé bào yuàn

釋義: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

出處:「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憲問》 德:道德公正。怨:仇恨。

易錯點:以德報怨,「報」易寫作「抱」—「以德報怨」

例句:你可不要做個以德報怨的人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出於《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其實,孔子不贊成以德報怨。他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對不講是非標準、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是一種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費。

1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的意思。假如別人對你不好,但是你對他好,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13樓:心野之風

別人打你一巴掌後,後來你還給他糖吃

14樓:葷興卜子萱

以德報怨:指用恩惠回報與別人的仇恨。

15樓:郯旻夙妙思

以德報怨釋義:

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16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

人要講信用,不能像鳥一樣為食亡,而我們人不能為財死啊。

我們的祖上,我們的父母親,以德服人,所以我們要學習古人,學習孔孟之道,學習那些給我們做出榜樣,讓我們在人間活得像人一樣的聖 人。佛教育我們要以德服人,教育我們不要以德報怨,要我們和睦相待, 要我們懂得和諧,要我們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要講信用,試想一下,這個世界如果誰都不講信用,誰都做不成生意,誰都交不成朋友。所以,希望大家學習中 國的傳統文化,學習我們佛教的精髓,學習佛法以慈悲待人。

聽眾朋友們,大家知道,我們學佛、拜佛、唸經,很多時候嘴巴里在念經、心裡在拜佛,但是很多學佛的理念與行為都是空談的, 沒有務實,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一種正確理念來約束它。覺得拜佛就像讀書一樣,到了學校,你就得讀書,然後回到家裡呢,你又是另外的一個人。其實不然,**經常說,一個人學佛做任何事情,要務實,我們做很多事情,空談,那是沒有用的,學佛要用真正的心來學,要用真正的意識來學。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空談是沒有用的,不管怎麼樣,我們要明白,一個人學佛已經是在向菩薩靠近了,那你的心就得真正地靠近菩薩,而不是嘴上一套、心裡一套,也不是行為上一套、理論上又是一套。我們有些學佛的人,嘴巴里講,要與人為善,但是實際上做出來的事情呢,是不與人為善。要勸人家吃素,要少殺生,但是呢,到了飯店裡,大魚大 肉,看著那些明明可以成活的魚,一點它,就被拿到廚房裡開刀問斬了,這些都是沒有善心的人,這也不是我們學佛人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很多都是空談的。以為到了佛堂裡,到了廟裡,到了觀音堂,拜菩薩的時候,你就要用心了,把自己弄得很虔誠;但回到家裡,要罵就罵,要打就打,要殺就殺,那些魚啊、蝦啊,嘴巴里不乾淨,罵人、吃葷的,你念出來的經 文怎麼會有效果呢?所以,臺長經常跟大家講,我們要懂得事理啊,你要懂得用理智去做這個事情,用理性來處理這個事情,所以,必須要懂得修持,我們必須要懂得明理。

因為我們明理了,我們才算人;當一個人不明理的時候,實際上,他不算人;一個人就得懂道理,一個明理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在人間的人。吵架、打鬧、嫉妒、爭執,都是不明事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明事理,我們就不能夠明白目標和宗旨,我們的目標就是修成菩薩,我們要忍天下眾生所不能忍之事,我們要做天下眾生所不能做之事,那就是救 度眾生,我們這樣才能明大理啊。

要懂得,學佛要有理性,要懂得怎麼樣來剋制自己和安慰自己,要懂得怎麼樣消除自己的懈怠和睡眠,也就是說,不能懶。一個人如果太懶的話,那就不好了。所以,一定要懂得怎麼樣執理廢事。

也就是說,懂得大道理之後,把那些不應該做的事情廢除掉。當你廢除了你心中不應該留存的那些事情之後,你的煩惱隨即消失,你心中的慈憐之情油然而生。所以,真正懂事理、懂道理的人,他就是在學佛。

真正懂道理、有修的人,實際上,他就是人間的菩薩。

聽眾朋友們,我們要自利利他。我們學佛的人,實際上就是自己受益了。自己受益,我們又能夠幫助到人家,這就叫自利利他。

大家明白,如果幫助人家一件事情,你自己就是朝著菩薩的方向進了一步。你能夠利人一世,你就是朝著菩薩方向拼命地在走。大家知道,大菩薩就是普度眾生,而我們幫助人家,自利利他,也是在學菩薩道。

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他們屬於中下之人,屬於自保自修,而我們學大乘佛法,以行利人之事,實際上就是明白了事理,明白了道理,然後呢,自己再自利自修,這就叫自利之道。而修行的人,學大乘佛法,要幫助眾生,自己才能解脫啊。

我們大家在人間都知道,例如:這個村莊水漫上來了,水要淹掉這個村莊了,如果每個人把自己的家門口堵上沙袋,你說,這個水你能把它堵住嗎?水勢非常地凶猛,當到你家門口的時候,就靠幾個沙袋,你能夠把這個波濤洶湧的大水擋住嗎?

只有全村的人,到河堤上用沙袋把河堤擋住,不讓水漫進來,每個家才能保平安,才能不被水淹。這就像我們學佛人一樣,我們自利了,我們就猶如在自己家門口,築起了一道牆,但是它擋不住孽障和靈性,當你利他,當你像全村的人一樣,跑到堤岸上,把這個水泥牆全部築起,能夠擋住它的波濤,不讓它漫進你的村莊,你這整個村莊才能受益,才能不受 災害啊,而我們本身也不會受害啊!

我們人怎麼能夠這麼自私呢?我們應該先救 度眾生啊。我們自利了,也是為了救 度眾生啊。

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我們現在把孩子培養大了,也是造福國 家、造福人類啊。不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這就是理念,因為孩子是國 家的,是為 人 民 服 務的,當他長大之後,也是為眾生的,所以,這就是利人。那麼,自利的時候呢,就是我們培養孩子,當我們把這個孩子培養好的時候,他才能去利人啊。

如果你不把這個孩子培養教育好,他大起來,怎麼能夠去幫助人家呢?怎麼能夠給國 家、給人 民做貢獻呢?這就叫道理,這就叫自利利他啊。

修行法 門有八萬四千,這麼多的法 門,你到底應該怎麼修?你到底應該怎麼學?試問,這個世界上,有哪一位可以解釋八萬四千法 門?

當你把八萬四千法 門全部瞭解之後,你可能已經作古了,你也可能什麼都沒學到,你也可能帶著一身的無奈,帶著一生對佛法的追求,離開人間,但是你似是而非,什麼都沒有得到。

所以,要懂得學佛修心,一定要**自己身心的煩惱習 氣,一定要懂得煩惱習 氣是怎麼樣來的。因為煩惱習 氣是我們無量劫中所生成的,還有我們今世的壞習慣所為,造成了我們有煩惱習 氣。我們要**這些煩惱習 氣,我們要從心根上來**,也就是說,我們要**自己心中的煩惱。

我們要懂得,很多事情,會讓你心生煩惱,我們要學會,怎麼樣來制止它,來克服它。所以,當一個人只有外行修,沒有內行修,實際上,這個人內行也會全荒廢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一個人只知道外面表面地做一些修行的行為,而內在的內行沒有去真正地修行,所以,這個人只會產生貢高我慢、驕傲,因為他不懂得真正學佛的人是靠內心修為的。外表講出來一套一套,學佛道理一套又一套,沒有用的,唸經做給人家看,做善事、做好事又要得到一些「相」。

當你著相之後,你的外行和內功全荒啊。所以,我們不能以功利為德啊。也就是說,如果你做了一點功德,就到處去講,我有功德啊,我幫助了他啊,我做了多少善事啊,我很像菩薩啊,這樣你的功德就有損,這樣你的功德就所剩無幾了。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要懂得不著相,不要以自利、功利、名利,來成為自己道 德上的一種負擔。

聽眾朋友們,伴隨著**,讓我們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以仁德、仁慈,以一種待人和藹、待人為謙,君子之交淡如水,以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行,等等,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道 德方面的榜樣,而這些非常好的道 德品質,讓我們學習至今。我們中 華大地的兒女,有著中 國傳統的文化,有著中 國最傳統的優良品格,讓我們在這個世界當中,能夠屹立,讓我們能夠明白,做人到底是為什麼,讓我們知道,人要講信用,不能像鳥一樣為食亡,而我們人不能為財死啊。

我們的祖上,我們的父母親,以德服人,所以我們要學習古人,學習孔孟之道,學習那些給我們做出榜樣,讓我們在人間活得像人一樣的聖 人。佛教育我們要以德服人,教育我們不要以德報怨,要我們和睦相待, 要我們懂得和諧,要我們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要講信用,試想一下,這個世界如果誰都不講信用,誰都做不成生意,誰都交不成朋友。所以,希望大家學習中 國的傳統文化,學習我們佛教的精髓,學習佛法以慈悲待人。

要學習啊,我們白話佛法就是讓大家提高境界,當你的境界到了一個層次了,你會把一些很狹隘的、很不好的事情,看得很穿,當你的境界到了一定的時候,你不會為這些油鹽柴米去和人家掙、去和人家吵,你不會為了一些錢去斤斤計較,你也不會為了某一句話傷到你了,而去記它一輩子。這就是學佛的境界,這就是慈悲看待眾生。我們必須要用慈和悲作為我們生活的榜樣,我們要學習偉大的觀世音菩薩,他以誠待人,有求必應,以慈悲心讓眾生能夠活得更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一定要以佛法佛理來對待,來看一看,來檢 查一下,我今天做的到底如理如法嗎?用人間的話來講,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有沒有害人?

有沒有在道理上?有沒有在佛法教理上?這就是我們要追求和學習的白話佛 法。

人生有什麼事是該做的,什麼事不該做,是非有什麼標準嗎

人生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我覺得只要對自己有益的事情能做,對自己沒有利的事情就不能做,相關證不觸犯法律的事情都可以做,觸犯法律的事情都不能做。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什麼意思?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

辦皈依有什麼好處,什麼事皈依?皈依的好處是什麼?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 法 僧 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的好處簡言之 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究竟樂 涅槃寂靜 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皈是迴轉,或是皈投 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迴轉依靠,或皈投信賴的行為...

桂軍是指什么,桂軍是指什麼?

白崇禧李宗仁為首的桂系勢力 廣西的軍隊,廣西簡稱為桂 桂軍是屬於那個部隊 桂係指的是什麼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按代表人物來分,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 舊桂系 以及以李宗仁 白崇禧為代表的 新桂系 舊桂系勢力主要人物出身封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