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在家裡放艾葉,端午節為什麼門上要插艾葉?

2021-04-28 00:59:22 字數 5133 閱讀 8464

1樓:堅強行路人

民諺說:「清bai明插柳,du

端午插艾」。將艾葉、菖蒲、桃zhi葉等草dao藥**成一束懸掛或內

插在家中大門是過端容午節較普遍的一種習俗。傳說,人們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前,可以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給今後的日子帶來平安和好運。艾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長在潮溼的溝邊、溪邊,全株可以入藥。

過去,一些農村的婦女和孩子喜歡用艾葉和蠶繭做成虎形,戴在頭上,用來驅瘟疫、避邪氣。菖蒲,則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葉扁平似劍,上尖下寬。根莖可作香料,亦可供藥用。

可見,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節為什麼門上要插艾葉?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家門口插艾草呢??

2樓:姒冰菱及愛

端午「插艾草」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於是放出風聲:

「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揹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已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

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

「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云云。

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了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了婦人。

忽然不見,只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了。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

」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援,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3樓:邱某人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

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4樓:匿名使用者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插艾葉?

5樓:網球寶貝

端午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葉的習俗。因為艾葉具有芳香氣味,可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衛生節。正如《荊夢歲時記》所載:「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

6樓:緒白山錯韻

從遠古就有端午節插艾葉的習俗,據說端午節插艾葉可以驅蟲,辟邪,所以---

7樓:吳放

艾草可以驅蚊、消疾病。

8樓:小鳳蘭水晶球

古代傳說,艾草是可以治病的藥草,掛艾草祈求人們身體健康。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上插上艾葉?

9樓:喬木巨像

古人插艾是認為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當然,以前的傳染病病被認為是風邪作怪,並不是病毒學意義上的防病。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10樓:mua丶滅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合肥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據瞭解,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11樓:百度使用者

每個地方都有風俗的,成了習慣

12樓:百度使用者

優良傳統,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為什麼端午節門上要插艾葉?

13樓:匿名使用者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14樓:匿名使用者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草與端午節的淵源,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主要是辟邪,含身體健康之意。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端午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葉的習俗。因為艾葉具有芳香氣味,可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辟邪 防病 保安康的作用。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衛生節。正如 荊夢歲時記 所...

端午節的時候一種植物名字,端午節為什麼要在大門上掛一種什麼植物

艾葉 菖蒲 艾蒿 茱萸 粽子葉 我記得好像是艾葉 下面是 艾葉 菖蒲 茱萸 佩香囊馬蓮草 艾葉菖蒲 菖蒲 河谷草 細莨即 艾葉 紅花草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 雄黃 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

為什麼會有端午節為什麼會有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 曹娥等說法。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龍舟節 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