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關鍵因素是

2021-04-22 06:01:07 字數 1608 閱讀 4256

1樓:沉默海賊

b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正是由於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的發展,才突破了原有農業發展的結構,故b項符合題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重大而深刻變化的具體表現有什麼

2樓:初夏的塵埃

一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變革,農民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由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鍋飯」到現在市場經濟的「吃小灶」,農民有了經營自主權。

二是,**取消了農民包括土地稅在內的各種稅收,而且還給種糧的農民補貼。這是中國農業稅制的歷史性巨大變革,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三是,農民的住房有了極大改善。以前的土坯房變成了如今的磚瓦房、樓房,過去祖孫三代同居一室的現象不復存在,人均住房面積從

五、六平方米變成近三十平方米。

四是,農民的醫療保險得以實現,基本解決了多年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兩句民謠道出了農民看病的困惑:「脫貧四五年,一病回從前」,「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

五是,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特別是實現了公路村村通。如今高速公路、國道和鄉村公路連線在一起形成連線城鄉的公路網,四通八達,使物資交流有了可靠的保障。

1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引起人們觀念的變化,衝突集中表現為( )

3樓:匿名使用者

改個毛革,中國中的可以了現在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的發生過哪三次重大變化

4樓:八方**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的三大階段如下:

1、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形成時期(2023年至2023年)

從新中國成立到2023年,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開始了全國性的互助合作社運動。這一階段,通過開展土地改革運動,並以憲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農民土地私有制,使得農民能夠自己耕種自己的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統為一體。

2、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開始向集體所有制轉變(2023年至2023年)

2023年9月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人民公社繼續穩定實行**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集中力量發展農村生產力。」農民個人的土地私有逐步轉變為集體所有,統一經營,按勞分配。農民土地所有制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土地集體所有制。

3、不斷髮展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2023年至今)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之相適應將原來的集體共同所有、集體共同使用的土地制度改為「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的土地制度。2023年8月頒佈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則是針對土地承包經營的第一個專門、完整的法律,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的里程碑。

2023年3月頒佈施行的《物權法》提到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作為用益物權來規定的,充分體現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已經轉變為一種物權。

2023年10月,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中共**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轉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試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歷史貢獻和存在的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

村官 bai小楊向村民du傳授zhi農業科技知識,dao推動該村傳版統木雕 工藝品轉化為旅權 遊紀念品,使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表明文化能反作用於經濟。村官 小楊和藝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鬧的傳統木雕工藝實現新的發展,表明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繼承與創新。該村社會風氣明顯好轉,表明優秀文化可以促進人和社會...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1 中國經濟發展遵循從 點 到 線 再到 面 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 中國奇蹟 經濟特區作為 點 發揮了重要示範作用。2 特區的成功也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發展。經濟特區不僅名字是中國首創,而且涵蓋多種形式,如中國陸續建立的眾多國...

改革開放前30年的成就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獲得的成就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誌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2008年,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週年。回眸輝煌的30年,有數不清的豐功偉績,有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