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及公式推導

2021-04-20 23:04:49 字數 5349 閱讀 8738

1樓:鬆盎領主

效用u:消費者抄從商品消費襲或勞務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序數效用論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無差異曲線:

用來表示x,y兩種商品不同組合,卻給消費者帶來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條曲線。離原點越近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滿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則越高。因為高位的無差異曲線的商品組合量大。

在同一個座標系中畫出預算線和三條無差異曲線i1、i2、i3,預算線與i2相切,i1在i2左方且與預算線相交於c、d兩點,i3在i2右方分析:最優購買行為條件:第一,商品組合必須能帶來最大效用。

第二,最優支出位於給定預算線上。因此,收入既定,預算線必與無數條無差異曲線中的一條相切;在切點上,實現了消費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如果i與ab兩條曲線相交(c,d),則是以較多的錢實現較低的滿足程度,i1i2,但無法實現。

因而得出:限制條件為p1x1+p2x2=i;均衡條件為:mrs=mu1/mu2=p1/p2我也剛考完,祝你考出好的成績!

論述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在分析消費者均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5

2樓:芥末留學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條件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消費者在既定收入和各種商品**的限制下選購一定數量的各種商品,以達到最滿意的程度,稱為消費者均衡.

從基數效用論的角度來說,以支出為x橫軸,以效用為y縱軸畫曲線,為消費者的支出效用曲線.既定收入為垂直於x橫軸的直線,令該直線為l.當效用曲線與該直線相交時,交點為消費者在既定收入下可能獲取的滿意度.

在各種商品**的限制下,該曲線的可能形狀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繪出若干條支出效用曲線.對於和l直線相交於最高點的曲線,該交點即為既定收入和各種商品**限制下的消費者均衡點.

從序數效用論的角度來說,每一元錢的支出取得的效用是不同的.人們會選擇邊際效用最大的物品先消費,從而逐漸選擇次優邊際效用點,直至支出達到收入限制點.

從以上兩者解釋,可以看出:

基數效用論是效用累加的曲線,在滿足消費者均衡時,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消費先後次序,可以同時滿足消費者均衡(注意這裡可以用到加法交換律的思想,如15元錢收入,可5元買一碗飯,10元買一塊巧克力,先買飯還是先買巧克力,得到的曲線是不同的,但交點卻是相同的).

序數效用論是按效用大小的順序來安排消費的,按此方法選擇出來的消費者均衡點,有可能只是基數效用論中上升最快,一開始切線斜率最大的曲線(如上例中假設消費者處於飢餓狀態,按序數效用論,只能選擇先買飯,再買巧克力),也有可能實際上並未滿足整體效用最大化(注意這裡受到了收入和商品**的限制,如果一開始總是選擇邊際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消費,最後的剩餘收入,可能無法再購買商品,造成收入的盈餘,從而整體效用並沒有基數效用論下的效用最大值).

簡述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及公式推導

3樓:東門永安晁未

序數效用論的基本觀點是: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無法計量,也不能加總求和,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低與順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數(第

一、第二、第三……)來表示。例如,消費者消費了餅乾和可樂,他從中得到的效用是無法衡量,也無法加總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數來表示,但他可以比較從消費這兩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認為消費1包餅乾所帶來的效用大於消費可樂所帶來的效用,那麼就叫一包餅乾的效用是第一,可樂的效用是第二。

序數效用論採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來考察消費者行為,並在此基礎上推導需求曲線。而基數效用論採用邊際效用的分析法。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為:

ux=u(x1,x2,x3,...,xn)。向量的模長可以直接比較,這是基數效用論的方法;多個向量可以複合成一個總的向量,或者一個總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個、多組向量,這是序數效用論的方法。

基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是什麼?該理論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4樓:龍泉

基數效用論者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消費者均衡的條件為基礎推導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他們認為商品的需求**取決於商品的邊際效用,從而形成消費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如果消費者擁有某種商品的數量越多,該商品對他的邊際效用就越小,則該消費者願意為再增加一個單位的該商品而支付的**就越低;如果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大,消費者為購買這些數量的商品所願意支付的**.由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的數量和**之間總是呈反方向變動的.

在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的情況下,理性的消費者為了實現其均衡,即:mu/p=α(使貨幣的邊際效用與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所花費的最後一元錢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在商品的邊際效用大於貨幣的邊際效用時增加商品的購買,致使商品的邊際效用減小,直至商品與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為止,在此過程中,商品的需求**與其邊際效用是等比例遞減的.

正因為如此,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與商品的需求**之間呈反方向變動的關係,這種關係導致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

序數效用論是如何推導消費者均衡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序數效用論者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方法來考察消費者行為,當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相切時,消費者達到均衡。

一般效用理論認為效用只是一個秩序的概念,而不是數量的概念。在商品效用分析中,不需要確定商品的具體數量或效用。

用第一、第

二、第三個序數來解釋各種商品效用中誰最大、誰最小、誰相同,就足夠了,這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基礎。

實際上,它代表基數效用,但也代表序數效用,而序數效用不能表示基數效用。然而,序數效用的使用避免了基數效用的計算困難。

序數效用理論利用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和消費者均衡條件,推匯出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在消費者偏好、收入等商品**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軌跡與某一商品的不同**水平、消費者的預算線和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有關。

6樓:木之本柚姬

序數效用論者運用**消費線可以推匯出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在其它條件不變時,一種商品**的變化會使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位置發生移動,並由此得到**消費線.**消費線是在消費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不變的條件下,與某一種商品的不同**水平相聯絡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即**消費線上每一點,都存在著某種商品的**與該商品的需求量之間一一對應關係.根據這種對應關係,把每一種**水平與對應的需求量描繪在一張**——數量座標圖上,便可以得到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序數效用論者所推匯出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與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化.同時,需求曲線上與每一**水平相對應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的均衡數量

簡述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在消費者均衡上的分析有何異同

7樓:王王王小六

相同點:

1、兩者都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均可以用來分析消費者的偏好。

2、兩者都從市場的需求著手,通過推導需求曲線,說明需求曲線上的任一點都表示消費者獲得了效 用的最大化。

3、兩者均把消費者的行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條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過程。

不同點:

1、理論出現時期不同:

序數效用論是為了彌補基數效用論的缺點而提出來的另一種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序數效用論是基數效應論的補充和完善。基數效用論的直接奠基是產生於19世紀50-70年代的「邊際革命」,而序數效用論的是2023年希克斯和艾倫在《價值理論的再思考》這篇著名**中提出的。

2、研究方法不同:

基數效用論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序數效用論使用的是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3、歷史發展不同:

序數效用論的緣起,在於分析效用會相互影響的不同商品之間的關係,使用的是無差異曲線,而無差異曲線最早是從效用曲線得來的,而效用曲線本來是基數效用論中的概念。

8樓:芥末留學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條件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消費者在既定收入和各種商品**的限制下選購一定數量的各種商品,以達到最滿意的程度,稱為消費者均衡.

從基數效用論的角度來說,以支出為x橫軸,以效用為y縱軸畫曲線,為消費者的支出效用曲線.既定收入為垂直於x橫軸的直線,令該直線為l.當效用曲線與該直線相交時,交點為消費者在既定收入下可能獲取的滿意度.

在各種商品**的限制下,該曲線的可能形狀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繪出若干條支出效用曲線.對於和l直線相交於最高點的曲線,該交點即為既定收入和各種商品**限制下的消費者均衡點.

從序數效用論的角度來說,每一元錢的支出取得的效用是不同的.人們會選擇邊際效用最大的物品先消費,從而逐漸選擇次優邊際效用點,直至支出達到收入限制點.

從以上兩者解釋,可以看出:

基數效用論是效用累加的曲線,在滿足消費者均衡時,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消費先後次序,可以同時滿足消費者均衡(注意這裡可以用到加法交換律的思想,如15元錢收入,可5元買一碗飯,10元買一塊巧克力,先買飯還是先買巧克力,得到的曲線是不同的,但交點卻是相同的).

序數效用論是按效用大小的順序來安排消費的,按此方法選擇出來的消費者均衡點,有可能只是基數效用論中上升最快,一開始切線斜率最大的曲線(如上例中假設消費者處於飢餓狀態,按序數效用論,只能選擇先買飯,再買巧克力),也有可能實際上並未滿足整體效用最大化(注意這裡受到了收入和商品**的限制,如果一開始總是選擇邊際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消費,最後的剩餘收入,可能無法再購買商品,造成收入的盈餘,從而整體效用並沒有基數效用論下的效用最大值).

9樓:龍泉

兩者都是

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

後者是前者的補充和完善.兩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後者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一、基數效用

基數效用論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其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並加總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1、2、3……)來表示,正如長度單位可以用米來表示一樣.

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

慾望——消費的動機;滿足——消費的結果;效用——滿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獲得的滿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費效果的綜合指標.

效用概念有兩個特點: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觀性.效用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其計數單位就是效用單位.

二、序數效用論是為了彌補基數效用論的缺點而提出來的另一種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其基本觀點是: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無法計量,也不能加總求和,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低與順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數(第

一、第二、第三……)來表示.例如,消費者消費了巧克力與唱片,他從中得到的效用是無法衡量,也無法加總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數來表示,但他可以比較從消費這兩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認為消費l塊巧克力所帶來的效用大於消費唱片所帶來的效用,那麼就叫一塊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數效用論採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序數效用論用消費者偏好的高低來表示滿足程度的高低.該理論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 完備性,即指對每一種商品都能說出偏好順序.

2、 可傳遞性,即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連貫一致的.若a大於b,b大於c,則a大於c.

3、 不充分滿足性,即消費者認為商品數量總是多一些好.

西方經濟學中的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有什麼區別

不同之外在於 1,假設不同。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是快樂的指標,是可用基數度量和比較的。而序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僅僅是描述消費者偏好的一種方式,無須要求以基數度量之,只能以序數表示。2,效用函式形式雖然相同,但含義不同,基數效用論的u指的是可以以基數計量的效用,序數效用論的u則指效用指數。3,與基數效用論...

序數效用論如何推導需求曲線,序數效用論如何推導需求曲線? 2012北外經濟學基礎的作業。尋求高手。求解正確答案。

序數效用論者認為,效用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數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時,無需確定其具體數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 一 第二 第三等序數來說明各種商品效用誰大誰小或相等就足夠了,並由此作為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根據。實際上,表示了基數效用,同時也就表示了序數效用,而表示了序數效用卻不能表示基數效用。但使用序...

簡述序數效用論及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條件

序數效用理論就是對消費者的偏好也就是商品帶來的滿足程度用排序的方法來做比較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是無差異曲線的其中一支與收入的約束線相切也就是mrs xy px py 簡述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及公式推導 效用u 消費者抄從商品消費襲或勞務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序數效用論採用的是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