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頷聯的「引」與「衡」兩字的含義是什麼

2021-04-12 18:58:39 字數 5151 閱讀 9646

1樓:匿名使用者

頷聯: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引」:有「引領」、「帶走」之內意。(雁兒高飛,帶走了容憂愁苦悶之心。)

「銜」:用嘴叼著,有「送來」之意。(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的月亮。)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

語文古詩《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頷聯好在**?

2樓:淨心兒

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一句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3樓:快樂三二一

頷聯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山銜好月來」一句,想像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登岳陽樓》與《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對比賞析

4樓:星星兼午飯

登岳陽樓:

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是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

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整首詩,詩人將自己隱在樓、川、雁、山等景觀後,讓樓去觀覽,川去迂迴,讓雁牽愁心飛去,山銜好月走來。天地永珍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載體了。 首聯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巨集麗景色。

登上岳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

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頷聯中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了生命,你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山銜好月來」一句,想像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頸聯寫詩人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

尾聯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

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穎。

(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發作者遇難呈祥、豁然開朗、得意忘形的心情。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4.「詩眼」分別「引」「銜」。「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帶走的情境;「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的主旨是什麼 10

5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是: 作者流放途中遇赦後憂愁苦悶全去,無比喜悅的心情,以及作者的超脫的豪情逸志。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雁引愁心去」好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後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專秋屬

江飛去,缺乏感**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一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7樓:揚波集團

前一句吧!情景交融。看到離去的大雁引發的離愁別緒。第二句平淡敘景!

8樓:手機使用者

雁別秋江去!

有景有情,以景抒情,實景真情。

不似上一句,過於直白。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第三聯運用什麼藝術手法

9樓:匿名使用者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裡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

杜甫的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感情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麼不同

10樓:南瓜蘋果

1、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陽樓》起句就與杜甫的人生相聯絡。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

大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經歷了長期的困頓艱辛後,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亂他沿長江出川,輾轉來到湖南。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詩人歷盡人生坎坷,才有幸登岳陽樓;過去充滿巨集大的人生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他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作於乾元二年,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2、感情不同

《登岳陽樓》,登臨岳陽樓,親睹山色湖光,本是人生快事,可這並沒有給杜甫帶來多少喜悅,反而觸發無盡的感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極寫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氣象。「日夜浮」三字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情。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連年戰亂,親朋好友音信全無,一身是病。這裡借「孤舟」來表達無所依託之意。這又加重了他自傷漂泊的感情。不過,杜甫沒有停留在個人痛苦上,而是以國事為念。

因此,當他站在岳陽樓「憑軒」遠眺時,就聯想到兵荒馬亂的動盪情總值,不禁潸然淚下。在詩人傷時憂世中,全詩的意境由寬闊轉入狹窄又轉為寬闊,富於變化,既壯且悲,顯示出沉鬱頓挫的風格。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矇矓中的幻景。

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

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3、手法不同

《登岳陽樓》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區域性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全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寫景只是三,四兩句,既是實寫,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杜甫《登岳陽樓》的賞析

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裡就可以領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麼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註》)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

這裡並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麼兩句:過去只是耳朵裡聽到有這麼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個就上了這岳陽樓?

本來是沉鬱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

參考資料

陳與義中登岳陽樓的主旨簡單但重點

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雖是抒寫到岳陽樓遊玩,但心繫國家政事,憂國憂民,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這首詩並不是寫登臨的喜悅 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飄泊天涯,懷才不遇的感觸。在這一首詩的結句才寫出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山,天下到處兵荒馬亂,詩人北望長安,憂國憂民,不禁涕泗...

陳與義在登岳陽樓中化用杜甫登高中的句子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和登樓中的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首聯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一 東 一 西 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簾旌不動夕陽遲 由遠及近,從 簾旌 到 夕陽 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頷聯中,登臨吳書蜀橫分地 從歷史角度...

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的寫作背景急急急

登岳陽樓 其一 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 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 徙倚 湖山欲暮時。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 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恨悲。選自 陳與義集 陳與義 1090 1138 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 現在屬河南 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登岳陽樓 共二首。簾旌 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