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後三天火化能在這天入墓嗎

2021-04-10 10:52:13 字數 1833 閱讀 9640

1樓:雲夢之巔

如果火化那天,是入殮的黃道吉日,也是可以入暮的,樓主可以請道士看或者看黃書,仔細斟酌一下。

2樓:玄武微通

有的地方是銷鋒可以的。建議你根據當地的風俗,請一個先生看一下日散蔽子吧。如果你不禁忌的話,可以的。建議還是看一個日子吧。對於衝鬥州後人有影響的。

3樓:中正祥瑞

老人去世後三天火化,能在這天入大肢墓的。在我家這邊無論火化還是直接下葬,一般的都是三天或五天。在殯儀館滾滾世火化完都是直接去下葬,一般最晚備手在中午12:00前下葬完。

中國有哪些傳統家庭文化

民俗與傳統的關係

4樓:丨誰是英雄丨

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於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於精神文化的內容。

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如歷史、文學(包括口頭文學)、曆法、醫藥、科學技術等,都是用一定的語言表現出來的。

宗教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對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著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階級社會中,宗教對文化的影響很大,波及人們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響逐漸減弱。

民族文化作為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在階級社會裡,每一種民族文化中都有剝削階級的與被剝削階級的兩種文化,反映著兩個對立階級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觀。在社會主義社裡,民族文化是具有社會主義內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組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民俗現象雖然千差萬別、種類繁多,但是它也並非無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於集體,在時間上,人們一代代傳承它,在空間上,它由一個地域向另一個地域擴布——壓歲錢的風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證。當然,民俗也不是鐵板一塊,它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不然為什麼過年時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年糕呢?

民俗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民俗的變異」。雖然民俗常常因為時過境遷而不斷改變,卻自有分明的型別或模式,您知道嗎?南方的吊角樓與北方四合院就是兩種不同型別民居建築。

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們置身其間卻不為其所累,甘願接受這種模式性規範的保護!

民俗涉及的內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領域仍在不斷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學界公認的範疇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幾大部分:

1 生產勞動民俗2 日常生活民俗3 社會組織民俗4 歲時節日民俗5 人生儀禮6 遊藝民俗7 民間觀念8 民間文學

我國傳統家庭家族的民俗傳承表現在哪些方面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你見過你家族譜沒有,這是其一。

家族規矩也是一種表現。還有一些家庭習慣

在中國的許多傳統習俗與家庭聚會會如何變化

6樓:卡片機愛好者

我們現在對傳統的繼承越來越弱,家庭聚會也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藉助**和網路,親情也淡漠了

90歲以上老人去世可以不火化嗎,農村老人去世不火化違反法規嗎

題目不夠精確?到底是誰跟誰說話呢?如果是說酒席上的檯面話。90應該是白事裡的紅事了 版。畢竟權是高壽。那就儘量強調老人的高壽。或者身平吧。低調點也要。應該也不會有人在意。個人建議你去詢問身邊有經驗的人。這可比上網問好多了 可以,如果當地政策允許的話,可以土葬 農村老人去世不火化違反法規嗎 國家實行火...

老人在火化前可以戴開光物品嗎,如果老人去世,火葬時首飾要取下嗎

最好什麼都不要帶,認為淨身火化好,正如,輕輕的我來了,留下足跡,走時不帶一絲雲煙 不可以,他的靈魂不得超生 能,只要不佩戴有關鐵的東西 如果老人去世,火葬時首飾要取下嗎?火葬時候家人就給拿下來了,要不也是殯儀館的內部人偷偷的拿走,不會老人帶上的。火葬的時候拿下來,埋的時候再把首飾一起埋下去 老人火化...

老人去世百天怎麼過,老人去世百天有什麼講究

儘量吃素,少吃肉,最好全素。另外可以到寺廟捐點款項,或者組織親屬到市場買魚類 鳥類進行放生活動,做完各種善事,要說功德迴向給老人 某地某名字 願佛菩薩加持,無論老人在 都開心快樂,安樂自在。南無阿彌陀佛。實際上老人能夠感受到大家的孝心和誠意。不斷改善你們的心境和生活。各地有各地的風俗 你應該問你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