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修佛的大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是必然真理,哪一本經綸裡詳細的闡述了這一因果的原理

2021-04-08 22:32:53 字數 6306 閱讀 4622

1樓:匿名使用者

你提出了一個確實拷問真理的問題:因為歷史以來都沒什麼證實過「善」與「惡」的界定問題,而是由人們的的理想化來設定或直接由現實生活中人寫的「歷史」來加以粉飾並實施教育成意識形態,而這樣的意識形態很經不住人的推敲——有的惡人殺人如麻,可其成功後卻將自己寫的十分大善,而那些被殺之人全成了「惡的灰塵」……十分令人生疑。而正因為如此,在所有流傳的佛經裡,雖有善的宣傳,卻鮮有「善」的標準典型可供借鑑推廣!

對這個問題,《西遊記》已經作了辛辣的拷問,只是很少人對此感興趣罷了。現你提出來挑戰社會學問界,很贊引起討論!

2樓:匿名使用者

佛事輪迴和劫數來解釋你說的這個問題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現實生活一些惡的人沒看到他得到惡報,那是因為他的前生修了善,可以抵消今生的惡。

善的人沒有善報,是因為他前生造惡太多,或者為來生積福。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解釋不了這個原因的,以一種唯心的東西咋解釋一種科學的事物呢?

為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首先說人的發展是一種本能,人的本能是生存發展。

人怎樣生存發展呢?發展需要一種有序的,健康的發展環境。很難想象一個虐殺成性,暴力掠奪

,自私貪婪的環境人類能發展,甚至生存都有問題。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規範,一個良好的道德規範來約束人類的貪婪,自私的行為,塑造穩定良好的

環境。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成了這個道德規範的一部分。

當然沒有事情是完美的,當然有些個案,因為當時環境,條件制約而不能真正的「善有善報,惡有

惡報」,只是個案,大環境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少數情況下,「善無善報,惡無惡報」還是有的。

那下水救人的好人,咋也會淹死呢?

像很多資本的原始積累是「惡」的,但這些資本傳了一代又一代,當事人承了什麼惡報沒?

4樓:匿名使用者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已經變得不明顯(雖然還是存在)~~因為末法時期了..可能你做了一件好事'同時少了一個癌症'你卻不知..(以為沒善報)~~還有人故意罵神佛~發現沒報應~然後就否定神佛的存在~(神佛哪有這麼容易被證明的?!

)~****如果都非常明顯&立即~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無神論了~有正就有邪~有的人只能扮演邪的角色'(很可憐)~(地球是個迷的空間~這樣的話'才是個修行的好場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出自哪本佛經?原話怎麼說? 5

5樓:痕妖殤

本句出自《無量壽經》

原句: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釋義:強調一切業報皆自作自受,只能由造業的個體及從其身心相續而生的個體所承當,不能由別人代替或轉移於別人,就是至親如父母子女,也不能互相承受業報。

6樓:唯梅子

無量壽經: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沒有原文的 但是 這樣的句子 應該是出自《三世因果經》一類的**

8樓:我是黑人

金瓶梅第一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說因果。

你看佛教中的大乘經典,哪一部不在說因果?

因果是學佛的基礎。

10樓:煩惱即菩提

很多佛經都在宣揚這個道理,因果律,原話不知道出自**。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按照經中句子,後人做的。不是經中原句。是根據因果原理,做的句子。

12樓:佛崽

佛說善惡···福罪報應經···自己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下句是什麼

13樓:智心女人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出自:元-佚名《來生債》「小聖恰才見此人積功累行,施仁佈德,俺神靈如何無一個報應。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解釋:指人做了好事或壞事,或遲或早總會得到相應的報應。

《來生債》是元代佚名編著的雜劇,全名《龐居土誤放來生債》。劇敘李孝先借龐蘊居土銀經商,本虧不能還,憂而成疾。蘊探病,孝先以實告,遂當面折券,復贈以銀。

回家後將所藏積券盡爕之,煙焰沖天,感動天神。

1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不承認有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禍賜福的「造物主」。佛教認為:眾生的貧富壽夭及其處境,都是自己的「業力」造成的。

「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楞嚴經》卷八)依據自因自果、自作自受的道理,經中又提出:善果從善因生,惡果從惡因生。

(《菩薩本業經》卷下)簡單地說: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等屬於「善因」,「人天福報」等屬於「善果」;佈施、持戒等屬於「善因」,「彼岸」屬於「善果」……反之,則為「惡因」,引生「惡果」。俗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如元曲《來生債》第一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是真的嗎 還是僅僅的一點安慰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僅僅是安慰,無論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還是社會正能量傳遞都可以證明那句話的正確性,並不是包含了宗教信仰什麼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真的。因為,有些惡報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請相信

17樓:丨永恆筱飛

真的,只要你保持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一定會有善有善報的!

18樓:大小姐笑

是真的!因為世間萬物皆有因果規律!你今天種的惡果你遲早會嚐到滋味!所有佛教菩薩**教阿門都在宣揚這個道理,這是真理存在這麼多年影響著世世代代一定是對的!我也一直相信!

19樓:匿名使用者

不在於老天爺,而在於有因必有果,只是時間問題

20樓:匿名使用者

朋友不要太抓字眼了,這句話有些人感覺不對,有些人感覺很對, 也算是安慰吧,比如有些人 一直很善良,到處幫人,不順心的事卻很多,有些人 經常做壞事,而且可能什麼事都比較順利,有些善良的人 他們像上面的這句話一樣,很善良 也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但是 我們不能因為這句話是真是假而肯定自己要善良還是要做一些壞事,但是善良的人還是很多,我們應該善良,這個只求問心無愧就好。

21樓:噶儂利裂嘛勒

世態炎涼,實話告訴你吧孩子,這絕對是安慰

22樓:阿靜

我曾經以為是真的,可是現實告訴我是我太天真了。所以是假的

23樓:蘭心一點笑紅塵

真假難說,總是機緣巧合,這句話也就是真是一心勸人向善而已。

24樓:玉米**餅

沒人能說的出來真假!只是每個人遇到的事情不一樣!解決方式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

我只相信我四個字,

事在人為!

25樓:

很多時候是真的,也不能說是迷信,就像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差不多

26樓:將會慢慢的過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些都是經歷過這些事的人的有感而發。

27樓:且清且淺一水間

是真的,但這些「報」是融入在方方面面,不會直接地被察覺出來。通過道家思想就能明白這一點,你做的每一點好事可能不會得到直接的回報(當然也可能得到直接回報),但是你在使別人開心了以後,當然自己也開心,一個人的心情會影響到其他人,(要知道心情能影響很多事情)這種影響通過不斷的傳遞會越來越大,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然而世界上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是有聯絡的,這些影響不斷的積累起來最終會來到自己身上,到時候自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或收穫,而這些收穫理論上說也是與你的付出抑或是你做的善事是成正相關的

28樓:匿名使用者

是真的 福禍無門 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29樓:在飛天山種瓜的馬纓丹

有些是這樣的,但有句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30樓:千飲月

善良的人,老天爺是不會虧待你的,先苦後甜

31樓:別景輝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32樓:匿名使用者

難啊,說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看看有幾個犯人不用坐牢的

33樓:月下酒川

真的,你做了好事,假如你生活不好,別人也會幫你,而惡就相反

34樓:再然後哦了是

當然,也許會在將來你某個困難時拉你一把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時候一到 立刻就報 出自**

35樓:南瓜蘋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立刻就報」這句話出自《纓絡經·有行無行品》。《纓珞經》,全名《菩薩瓔珞本業經》。

律藏可粗分為大、小乘律;小乘律講七眾別解脫戒,大乘律則主張菩薩戒的重要。

本經屬大乘律典,內容為釋迦佛說明凡夫修行到證佛果所有修證次第,分為菩薩五級五十二階位的過程,以及菩薩戒的內容。

《纓絡經》是以十波羅夷為攝律儀戒,以八萬四千法門為攝善法戒,以慈悲喜捨化及一切眾生皆得安樂為攝眾生戒,在《瓔珞經》裡稱此三聚淨戒是「三受門」,指出這三受門是菩薩一切戒的根本。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據記載早在秦朝時就摻入中國,那時的秦朝對於佛教的到來還是處於牴觸狀態,到了東漢末年開始盛行。在佛經大全中能保留到現在的**甚是珍貴。《楞嚴經》眾所周知,是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為過。

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

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

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

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廣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36樓:匿名使用者

出 處 《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示 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37樓:匿名使用者

經雲: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

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受報,或今生作惡,來生受報。三後報,今生作業,後幾生受報。須知天地無私於人。

前生所做不同,則今生之報亦不同。寶鑑編雲上說: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識爭來早與來遲。這正是「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果使千百劫,業報無影響。

因緣會遇時,何以無纖爽」。

38樓:匿名使用者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這是俗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有出處

《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後半句就是民間加上去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

【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大意】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

【提示】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

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有修道和修佛的朋友麼

重慶三峽廣場有佛學研究會的人 這個東西其實說白了就是個信念 去找大師幹嗎啊 好多大師其實是騙術師 去多買點有關這方面的書看看吧 這樣才真的對你有幫助 你請教的東西都要靠自己領悟 問來的是他的 不是你的!現在所謂的大師不一定就是真的大師,很多隻是混口飯吃而已,不必太多執著。靈魂與修心養性的事情?很多事...

請問有懂佛的嗎?今天請了兩尊回來,麻煩大師幫我看看這是什麼菩薩。謝謝

是佛祖的像,站像手拿金缽應是釋迦牟尼佛的站像,另一位是佛祖的像,三位佛祖像都是一樣的。阿彌陀佛手捧蓮花,藥師佛是手捧塔,看不清手捧什麼。不過是佛像,不是菩薩像。而不是現代的佛像型狀。這不是佛,是羅漢,花多少錢請回來的?今天請了兩尊佛 回來 財神爺 和觀世音菩薩 且開光了 廚房不好,油煙太大bai,葷...

不殺生的生意有什麼,修佛者做不殺生的肉類生意可以嗎

現代易貨,一個幫助別人節省現金開支,用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換其它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專案。不僅不殺生,還能助人為樂,收取一些服務佣金。修佛者做不殺生的肉類生意可以嗎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流!不可以,如果不殺何來肉?學佛的人 適合做哪些生意?不要做哪些生意?學佛是心的修行,做生意是生活的依靠,只要是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