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下,沒有就沒有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沒有就不會有是充分條件嗎為什麼答案說是

2021-04-03 11:33:55 字數 5368 閱讀 9642

1樓:善言而不辯

充分條件:「有之必然,無之未必不然」;必要條件:「有之未必然,無之必不然」

所以沒有…就不會有…是必要條件。

2樓:匿名使用者

充分條件的定義:若有a,則有b,稱a是b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定義:若無a,則無b,稱a是b的必要條件。

3樓:匿名使用者

這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較量。

充分條件 與 充分不必要條件 有什麼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充分條件沒有說必要性,就可以分為充分且必要條件(就是平時說的充要條件)和充分不必要條件兩種。所以充分不必要條件是充分條件的一種。

5樓:匿名使用者

充分條件包含充分不必要條件。

6樓:人人養生大本營

沒聽說充分不必要條件啊,只聽過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三個。

充分條件、必須條件和充分必須條件的定義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充分條件是結果出現的必須條件

必要條件是結果出現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充分必要條件是結果出現的絕對條件

8樓:あ飛天の小雞

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用字母可以表示為s=ab。筆者在聽課中發現,有些老師在引導學生得出這個長方形面積公式之後,提醒學生說:「要求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那麼就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

」這樣的表達其實是錯誤的。如果我們能弄清四種命題的關係以及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含義,就能找到錯誤的原因。

從結構上分析,每個幾何命題都由兩部分組成,即條件部分與結論部分,它表明條件與結論之間的某種因果關係,形式上可以表達為「如果……(條件)那麼……(結論)」。用a表示條件,b表示結論,就可以寫成:

如果有a,那麼有b; 或a?圯b。

用「如果……(條件)那麼……(結論)」這種形式,對長方形的長和寬與面積之間的關係進行表達,可以有以下一些表達方式:

(1)如果已知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那麼就可以求出(或確定)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2)如果已知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那麼就可以求出(或確定)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3)如果不知道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那麼就不能求出(或確定)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4)如果不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那麼就不能求出(或確定)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在上面的這些命題中,有肯定語氣的命題和否定語氣的命題。一個肯定語氣的命題,以否定語氣敘述時就得到了另一個命題;再把這兩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交換位置又可以得到兩個不同的命題。所以命題有四種形式,即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和逆否命題。

上面列舉的四個命題(1)~(4)依次可稱為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和逆否命題。

如果不管命題的具體內容,只從它的結構形式來研究,上述四種命題可以簡單表述為:

原命題:如果有a,那麼有b;或a?圯b。

逆命題:如果有b,那麼有a;或b?圯a。

否命題:如果沒有a,那麼沒有b;或a?圯b。

逆否命題:如果沒有b,那麼沒有a;或b?圯a。

這四種命題之間存在著下面的關係:

……由上面的例子可知:成互逆或互否關係的兩個命題,不一定同真同假;但互為逆否關係的兩個命題,真則同真、假則同假。這種真則同真、假則同假的兩個命題叫做等價命題。

因此,原命題與它的逆否命題是等價的,原命題的逆命題與否命題也是等價的。利用命題的這種等價關係,要證明一個數學命題時,可以用證明和它等價的命題來代替,這樣,數學命題的證明就多了一條思路。

弄清了四種命題及它們的關係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

一個命題表示條件與結論之間的某種關係。某一事物的發生與存在,會促使另一個事物的發生與存在,或某一事物的不發生與不存在,也會促使另一事物的不發生或不存在。事物之間的這種關係,叫做條件關係。

其中有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等關係。

如果a成立,那麼b成立,即a?圯b,這時我們說條件a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充分」的含義是:

為使b成立,具備條件a就足夠了。用日常語言表達充分條件的含義就是「有之必然」。例如:

命題:如果知道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那麼就可以求出(或確定)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這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

條件:知道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結論:可以求出(或確定)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顯然,上面的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

如果a不成立,那麼b也不成立,這時條件a是b的必要條件,即:a?圯b。

必要條件的特徵是「無之必不然」。由命題之間的等價關係可知,命題a?圯b與命題b?

圯a等價。也就是說,我們要判斷條件a是不是結論b成立的必要條件時,只要把b作為條件,a變為結論,判斷條件b是不是結論a成立的充分條件即可。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果a?圯b,那麼a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如果b?圯a,那麼a是b成立的必要條件。

如果既有a?圯b又有b?圯a,那麼a既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又是b成立的必要條件。

這時,我們就說a是b成立的充分而且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特徵是「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

有了上面的這些邏輯知識,我們就可以判斷本文開頭時一些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命題是否正確。「要求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那麼就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顯然,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並不是求出長方形面積的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要求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不是必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如我們要求出長方形m的面積,而知道長方形n的面積是10平方米,長方形m的面積是長方形n的2倍,顯然我們就可以求出長方形m的面積是20平方米。而如果知道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當然就可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就是說條件「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是結論「求出長方形面積」的充分條件,但並非必要條件。

筆者在聽課中也曾發現,一個老師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a+b)×h÷2的教學中,也說成:「要求出梯形的面積就必須知道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在這個老師上完課後,筆者對他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測查與訪談,用了以下三個題目:

1.已知一個梯形的上底是6米,下底是9米,高是4米,求這個梯形的面積。

2.已知一個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是15米,高是4米,求這個梯形的面積。

3.有一個梯形的菜園(如圖),一面靠牆,其餘三面用籬笆圍成。籬笆總長是19米,求這個菜園的面積。

……全班正好50個人,測查結果是第1題49人對,1人錯(這個學生在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忘記除以2),這樣全班的正確率是98%;第2題做對的學生是9人,正確率是18%;第3題只有2人做對,正確率是4%。我們對做對第1題但不會做第2題的學生進行訪談,學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只知道上底與下底的和,不知道上底與下底分別是多少,因此,不能用公式求出這個梯形的面積。

」對做對第2題的9個學生進行訪談,其中有4個學生說了這樣的意思:「我開始也不知道怎麼做,不能求出上底與下底到底是多少,但我再看資料與公式,發現知道上底與下底的和,也可以直接用公式。做完以後,我發現知道上底與下底的和更好,不需要再做加法。

」其餘的5個學生能夠根據公式的特點,直接求出面積。從上面的資料和訪談中可以看出,學生還是受到了「要求出梯形的面積,就必須知道它的上底、下底和高」這樣的命題的影響。

一個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這個問題,不但在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中會遇到,在其他領域中,如數與代數的教學中也有這樣的問題。

例如,我們常常讓學生用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也就是運用加法交換律來進行驗算。如計算5437+1738,即用下面的格式:

……這時教師常說:如果兩次計算的結果相等,那麼計算就正確。其實這個命題是一個假命題,也就是說老師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根據加法交換律可以得出:如果兩次計算都正確,那麼兩次計算的結果相等。這個命題是正確的,但它的逆命題不正確。

即我們不能由「如果兩次計算的結果相等」,來推出「兩次計算都正確」。我們設想如果一個學生總是忘記進位,即遇到進位時他總是不進,這樣他的計算如下:

……顯然兩次計算的結果也相等,但結果都是不正確的。由此可見,條件「兩次計算的結果相等」是結論「計算正確」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這種驗算方法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中,有一些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是充分而不必要的,也有一些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如,「一個三角形的兩邊相等」是「這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還有一些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是充要條件。

如,「一個自然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是「這個數是3的倍數」的充要條件。小學數學教師只有明確條件與結論間的各種關係,才能更好地實施數學教學。

9樓:咎倫頓昭

如果無a必無b,有a可能有b也可能沒有b,則a是b的必要條件。

例如,沒有電,電燈就不會亮。有電,電燈可能亮也可能不亮,所以,電是電燈亮的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如果有甲必有乙,無甲則可能無乙也可能有乙,那麼甲就是乙的充分條件。例如,一個人如果會生孩子,那就必然是女的;如果不會生孩子,那就可能不是女人但也可能是女人。

因此,會生孩子是女人的充分條件。

充分必要條件:簡稱為充要條件。

就是既充分,又必要的條件.如a成立,則b成立,如a不成立,則b也不成立.那a就是b的充要條件.

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還有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都是啥意思啊,能用通俗的一點的語言表達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充分條件」,就是指條件能充分的證明結論的成立。

所以就是條件成立,必然能得到結論成立的關係。

例如「張三是小學生」這個條件能充分的證明「張三是學生」這個結論

所以「張三是小學生」就是「張三是學生」的充分條件。

「張三小學生」成立,能得到「張三是學生」成立。

所謂「必要條件」,就是指條件的成立,是結論成立必須要的條件,沒這個條件就不行。

所以就是條件不成立,則結論不成立。或者反過來,結論成立,則條件必然成立的關係。

例如「張三是學生」這個條件,是「張三是小學生」這個結論必須要的條件。

如果張三不是學生,那麼張三當然不可能是小學生了。

所以「張三是學生」就是「張三是小學生」的必要條件,必須要的條件。

至於「充分不必要條件」就是指條件即是結論的充分條件,也不是結論的必要條件。

例如「張三是小學生」這個條件能充分的證明「張三是學生」這個結論,所以「張三是小學生」就是「張三是學生」的充分條件。

但是並不是必須要「張三是小學生」這個條件,才能得到「張三是學生」這個結論,張三是大學生、是中學生,也能證明張三是學生的結論,不必要是小學生。

所以「張三是小學生」就是「張三是學生」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必要不充分條件,就是指條件既是結論的必要條件,也不是結論的充分條件。

例如「張三是學生」這個條件,是「張三是小學生」這個結論必須要的條件。

但是僅僅有「張三是學生」這個條件,還不能充分的證明「張三是小學生」這個結論,因為張三還可能是大學生、中學生。

所以「張三是學生」就是「張三是小學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而充要條件,就是既是充分條件,又是必要條件。

有沒有初中輟學的,我問一下,是出來打工好,還是上學好

繼續上學,你現在想打工也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努力學習拿個高點的教育文憑去工作。看你想不想讀書了,打工不是首選,不想讀書的話最好能學一項專業,出門找工作容易些,以後也能多賺點錢讓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生活的好一些 打工有打工的好上學有上學的好,怎麼說呢,只要刻苦,不管選哪條路,都能成功,關鍵你能有能耐 上...

問一下,這個男生對女生有沒有好感(最好是男生回答下,女生也沒

初步鑑定 會有好感 深入鑑定 會有好感 最終鑑定 百分之百有好感 那男的對女的有好感的 因為男生對那個女生好好啊 還做挺多令人感動的事啊 挺羨慕的說 初步鑑定 看得我都累了 深入鑑定 lz應該也很累 最終鑑定 會有好感 太長了看的很累。男生問在幹嘛時應該如何回答?有哪些技巧?問男生們一個問題,如果你...

問一下哪個知識淵博的人知道這個世界有沒有國家的人一出生就

白頭髮國家的傳說 印度民間故事 據說,古時候有個國家很怪,並非人到晚年才鬢髮如霜,而是生就如此,人們都把白頭髮看成是青春的標誌。這裡還曾發生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呢。那是在恭迦納地區,有一個國王,他與王后篤信宗教,行善積德,又很有才華。可是,他們偏偏沒有留下後嗣,因此非常苦惱。有一次,兩位仙人來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