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中告訴我們道理的詩句和我們平常說的俗語什麼的意思很相

2021-04-02 02:51:41 字數 5912 閱讀 6310

1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中告訴我們道理的詩句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的意思跟平時我們說的俗語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很相似。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現代我們說的人的主觀認識是受客觀條件限制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巜題西林壁》中告訴我們道理的詩句是?

4樓:原一甜

題西林壁中廣為流傳,具有深刻意義的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說看待事物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觀察去思考。

5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告訴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

6樓:258天啥抖

題西林壁 這首詩告訴我們 做人要厚道 做人要實在 別斤斤計較 要愛國愛人民 愛看動畫片 這就是這首詩告訴我們的道理

7樓:鳳凰花開天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8樓:叫那個不知道

1、《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原文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白話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1、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

2、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

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為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3、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4、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

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

5、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史稱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_

題西林壁

9樓:

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廬山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廬山也不相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觀察事物時,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樣子會不同.「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1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觀察一個事物要從多個角度觀察,不能只從一個方面去觀察,也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12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我們對複雜的事物,要多角度,多方面去觀察瞭解,還需親自去體驗

13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事物時,從不同的角度看樣子也不一樣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蘊含的道理是想要對某個事物要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個道理與語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相近。

15樓:匿名使用者

前2句告訴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結果也不同。

16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侷限,置身廬山之外,**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17樓:匿名使用者

看問題要全面,不能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8樓:匿名使用者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19樓:匿名使用者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時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所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0樓:蘇愛英的春天

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有不同的結果。

21樓:yan開開心心

葛根嘿嘿名額陪你你爹給你

22樓:匿名使用者

||丨!1|1丨丨|

23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要我想要籃球婪頭肌,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我的完美

2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5樓:匿名使用者

最複雜的事情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他方面

26樓:匿名使用者

很喜歡吵架好好幹活換個頭像是吧?tfboys

寫出《題西林壁》這首詩中告訴我們道理的詩句

27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這首詩中告訴我們道理的詩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翻譯: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這兩句告訴我們: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28樓:理財師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最後兩句話中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9樓:筆有千秋業

為你奉上解答,請你參考,滿意請你採納,謝!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0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最後兩句話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31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⑴

橫看成嶺側成峰⑵,遠近高低各不同⑶。

不識廬山真面目⑷,只緣身在此山中⑸。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

這不僅僅是遊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32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你再從不同距離、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現在你眼前的廬山,都是各種互不相同的形象。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為什麼不能確切完整地把握廬山的真實面貌呢?只因為人在此山裡面,眼界受到侷限的緣故啊。

對於一切事情,如果隱在它的圈子裡面,就會不見全域性,不明真相;只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確的認識。

用八個字概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3樓:薄荷之風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題西林壁的中第一二兩句告訴我們什麼

從正面 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 山峰聳立,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題西林壁 第一 二句詩的意思是什麼?1 題西bai林壁 第 一 二句du詩的意思是zhi 橫看成嶺側成峰 ...

《題西林壁》中這一句告訴我們看問題要從多個角度去看

題西林壁 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一句告訴我們看問題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全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翻譯 從正面 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 山峰聳立,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

題西林壁詩句中哪一句具有很好的哲理告訴我們要全面的看問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告訴我們看問題要全面。這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揭示哲理表示看待問題要客觀全面的詩句 不識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