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蚱蜢的食性,螞蚱的生活習性

2021-04-02 00:44:31 字數 5167 閱讀 5853

1樓:筆中從沫

野生螞蚱食性雜,無論是甘薯、白菜、空心菜、玉米、小麥、水稻、高粱、稻穀、蘆葦、狗牙草、海碰子等葉子比較肥厚的綠色植物都吃,所以種植農作物時要加強防治。

人工養殖的螞蚱食性也比較廣,除了吃葉子肥厚的綠色植物外,還吃人工搭配的綠色飼料,比如單子葉青草、尖葉子青草,黑麥草、玉米草、麩子、糠類飼料等,但主要食用禾本科植物,所以養殖期間,儘量種些綠草,以防食物不夠,為害莊稼。

2樓:半夏紫玫瑰

綠蚱蜢有纖細的身材,薄紗般透明的大翅膀,通身淺綠,像顆翡翠。這美麗的蟲子有個很好的食性——雜食,什麼都能吃,可以吃瓜果蔬菜,也不戒肉類,最愛的食物是蘸糖的蟬。

它們捕食蟬,捕食者比自身大許多的獵物,它們比鳥兒要勇敢,鳥只捕捉比自己小的,而綠蚱蜢捕捉比自己大的作為獵物,它們的攻擊短暫而致命,蟬只來得及發出一聲尖叫,就嚥了氣。綠蚱蜢便從屍體上獲得補給,它剖開蟬的肚子,尋找美味可口的糖漿,它們喜愛甜食,蘸糖的蟬肉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它們並不好戰,除了捕食,鄰里之間相安無事,偶爾發生小小的食物戰爭,只要一方吃飽離開,戰鬥馬上就會結束,吞吃同類只有在對方變成屍體時才會出現,很是和平。

蚱蜢的習性

3樓:高小清清

1、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間羽化成成蟲。雌雄成蟲交配後雄蟲不久就會死亡,雌蟲卻大量吃食,積累營養。經過1周後,腹內的卵成熟了,就開始產卵;

2、它一般將卵產在乾燥而地勢稍高的沙瓤中在各類雜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溼度和土層疏鬆的場所,有利於蚱蜢的產卵和卵的孵化。

3、常見發生於農田與雜草叢生的溝渠相鄰處。各地均為一年發生1代,成蟲產卵於土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塊在土中越冬。

4樓:匿名使用者

你自己再選擇篩選一下

螞蚱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

螞蚱,昆蟲,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

螞蚱善於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溼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一) 蝗蟲的體表特徵

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髮育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

(二) 蝗蟲的身體分部

蝗蟲的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全身可分為頭、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為前胸、中胸、後胸3部分,腹部共有11節。

蝗蟲的形態結構

1.頭部—感覺和攝食中心: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眼和口器

蝗蟲的頭部

觸角:1對,絲狀、分節,是感覺器官,有觸覺和嗅覺作用。 眼:蝗蟲具有1對複眼和3只單眼。

複眼:位於頭部上部,左右兩側各1只,較大,是由很多小眼組成,是主要的視覺器官。

單眼:位於複眼和觸角中間各1只,還有1只位於頭部前方**偏上,與另兩隻單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單眼僅能感光。

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脣、下脣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於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莖葉的主要結構。

2.胸部——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 在蝗蟲的前、中、後胸各生有1對足,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後足。足是分節的,後足發達,適於跳躍,叫跳躍足。

在蝗蟲的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1對翅:前翅和後翅。前翅狹長、革質,覆蓋於後翅上,起保護作用;後翅寬大、膜質、柔軟,常摺疊在前翅之下,飛行時,是適於飛翔的器官。

3.腹部:蝗蟲的腹部由11個體節構成。 ① 在蝗蟲腹部第一節的兩側,各有1個半月形的薄膜,這是蝗蟲的聽覺器官。

② 在蝗蟲中胸、後胸和腹部第一節到第八節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1個小孔,這小孔叫氣門,共有10對。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體交換是通過氣管與組織細胞完成的。

蝗蟲的呼吸過程

二,蝗蟲的發育——不完全**發育 1.不完全**發育:蝗蟲的個體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的發育過程,像這樣發育過程叫不完全**。

蝗蟲的發育過程

2.蛻皮:昆蟲在發育過程中,幼蟲(或若蟲)脫掉原來外骨骼的現象叫蛻皮;每蛻皮一次,幼蟲就增加一齡。蝗蟲的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若蟲蛻皮5次後,也就是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

3.一個世代: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叫一個世代。 蝗蟲的發育過程快,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

夏蝗是蝗蟲秋天產的卵,在土裡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約在五月間,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蟲,即夏蝗。夏蝗發育成成蟲後,經過十多天,就交配和產卵。卵經過十多天,便孵化為第二代,即秋蝗。

現將夏蝗和秋蝗兩個世代歸納總結如下:

蝗蟲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這三個時期,期間若蟲在三齡以前翅未長成,活動範圍小,密集,而三齡後翅芽顯著,五齡以後成為能飛的成蟲。因此,滅蝗應抓緊消滅三齡前的跳蝻。

蝗蟲為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知蝗蟲在1萬種以上,我國蝗總科知名蝗種約1000種以上,隸屬於8個科。全世界有害蝗種近500種,我國約有60多種。

根據蝗蟲發生危害特點,建國以來,我國有關專家習慣上將蝗蟲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大類。我國境內發生的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飛蝗3個亞種。土蝗種類較多,在農區發生危害的主要有中華稻蝗、大墊尖翅蝗等;在竹林發生危害的主要有黃脊竹蝗、青脊竹蝗等;在草原發生危害的主要有義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

東亞飛蝗是引發我國蝗災的首要害蟲。它為不完全**(或半**)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若蟲)----成蟲。蝗蝻與成蟲具有**(即散居型、中間型、群居型)、群聚、擴散、遷飛、趨光等生活習性。

東亞飛蝗孳生地主要分佈在沿海蝗區(如環渤海灣沿海地區)、河泛蝗區(如黃河、淮河流域)、濱湖蝗區(如白洋澱、微山湖等地區)和內澇蝗區。近年來,東亞飛蝗主要發生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發生2--4代,第1代(海南為1--2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海南為3--4代)則稱為「秋蝗」。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五年級的。311611123說錯了,螞蚱並非蝗蟲,螞蚱吃草,而蝗蟲是雜食動物。

6樓:東方玉捷

會飛,一般7~8個月產卵,雌性與雄**配後,很快就會死掉,雌性吃得多,己備積累營養

螞蚱的生活習性

7樓:匿名使用者

螞蚱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

螞蚱,昆蟲,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

螞蚱善於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溼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一) 蝗蟲的體表特徵

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髮育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

(二) 蝗蟲的身體分部

蝗蟲的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全身可分為頭、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為前胸、中胸、後胸3部分,腹部共有11節。

蝗蟲的形態結構

1.頭部—感覺和攝食中心: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眼和口器

蝗蟲的頭部

觸角:1對,絲狀、分節,是感覺器官,有觸覺和嗅覺作用。 眼:蝗蟲具有1對複眼和3只單眼。

複眼:位於頭部上部,左右兩側各1只,較大,是由很多小眼組成,是主要的視覺器官。

單眼:位於複眼和觸角中間各1只,還有1只位於頭部前方**偏上,與另兩隻單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單眼僅能感光。

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脣、下脣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於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莖葉的主要結構。

2.胸部——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 在蝗蟲的前、中、後胸各生有1對足,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後足。足是分節的,後足發達,適於跳躍,叫跳躍足。

在蝗蟲的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1對翅:前翅和後翅。前翅狹長、革質,覆蓋於後翅上,起保護作用;後翅寬大、膜質、柔軟,常摺疊在前翅之下,飛行時,是適於飛翔的器官。

3.腹部:蝗蟲的腹部由11個體節構成。 ① 在蝗蟲腹部第一節的兩側,各有1個半月形的薄膜,這是蝗蟲的聽覺器官。

② 在蝗蟲中胸、後胸和腹部第一節到第八節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1個小孔,這小孔叫氣門,共有10對。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體交換是通過氣管與組織細胞完成的。

蝗蟲的呼吸過程

二,蝗蟲的發育——不完全**發育 1.不完全**發育:蝗蟲的個體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的發育過程,像這樣發育過程叫不完全**。

蝗蟲的發育過程

2.蛻皮:昆蟲在發育過程中,幼蟲(或若蟲)脫掉原來外骨骼的現象叫蛻皮;每蛻皮一次,幼蟲就增加一齡。蝗蟲的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若蟲蛻皮5次後,也就是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

3.一個世代: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叫一個世代。 蝗蟲的發育過程快,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

夏蝗是蝗蟲秋天產的卵,在土裡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約在五月間,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蟲,即夏蝗。夏蝗發育成成蟲後,經過十多天,就交配和產卵。卵經過十多天,便孵化為第二代,即秋蝗。

現將夏蝗和秋蝗兩個世代歸納總結如下:

蝗蟲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這三個時期,期間若蟲在三齡以前翅未長成,活動範圍小,密集,而三齡後翅芽顯著,五齡以後成為能飛的成蟲。因此,滅蝗應抓緊消滅三齡前的跳蝻。

蝗蟲為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知蝗蟲在1萬種以上,我國蝗總科知名蝗種約1000種以上,隸屬於8個科。全世界有害蝗種近500種,我國約有60多種。

根據蝗蟲發生危害特點,建國以來,我國有關專家習慣上將蝗蟲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大類。我國境內發生的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飛蝗3個亞種。土蝗種類較多,在農區發生危害的主要有中華稻蝗、大墊尖翅蝗等;在竹林發生危害的主要有黃脊竹蝗、青脊竹蝗等;在草原發生危害的主要有義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

東亞飛蝗是引發我國蝗災的首要害蟲。它為不完全**(或半**)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若蟲)----成蟲。蝗蝻與成蟲具有**(即散居型、中間型、群居型)、群聚、擴散、遷飛、趨光等生活習性。

東亞飛蝗孳生地主要分佈在沿海蝗區(如環渤海灣沿海地區)、河泛蝗區(如黃河、淮河流域)、濱湖蝗區(如白洋澱、微山湖等地區)和內澇蝗區。近年來,東亞飛蝗主要發生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發生2--4代,第1代(海南為1--2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海南為3--4代)則稱為「秋蝗」。

螞蚱平時幹什麼,生活習慣,螞蚱的生活習性

螞蚱的生活習慣如下 螞蚱的適宜發育溫度為25 32 相對溼度為85 92 土壤含水量15 18 低於14 或高於40 時,螞蚱逐漸停食死亡。在氣溫達到28 30 時,螞蚱卵開始孵化,先準備無毒土壤和鋸末粉按1 2攪拌,含水量為20 30 鋪3 5釐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然後將螞蚱卵佈於土上,蓋上約1釐...

螞蚱和蚱蜢的區別,螞蚱和蝗蟲 蚱蜢有什麼區別

1 體型不同bai 螞蚱的身體大,du蚱蜢的身體小。zhi 蚱蜢的身長通常dao為1 2釐米,螞蚱的身長通常在1 3寸之間。2 翅膀顏色不同 蚱蜢的翅膀顏色通常為褐色。螞蚱通常前翅為淺粉色,後翅為淺藍色。3 面部特徵不同 螞蚱的頭是圓的,蚱蜢的頭是尖的。蚱蜢有4片湯勺狀的口器 口器是昆蟲的嘴 首先,...

螞蚱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螞蚱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生理特性 頭部 感覺和攝食中心 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 眼和口器。在蝗蟲中胸 後胸和腹部第一節到第八節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1個小孔,這小孔叫氣門,共有10對。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體交換是通過氣管與組織細胞完成的。生活方式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