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調,也沒電扇,歷史上的古人,是怎樣過夏天的

2021-04-01 20:06:25 字數 1585 閱讀 5013

1樓:不曾明瞭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鬆,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還真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古代沒有電冰箱,古人就用冰窖來貯存冰塊。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一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製冷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空調。到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設計精巧這種豪華的避暑設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體現了古人的環保意識和親近自然的綠色理念。唐朝的宮廷就建有專門用於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安裝機械傳動的製冷裝置,採用冷水迴圈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 後來發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簷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

到了宋代,除了皇宮之內,**顯貴們也紛紛建立起私家避暑「涼屋」,不但以風輪送冷水涼氣,而且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在享受清涼的同時,更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至明朝,這種避暑建築從宮廷走向民間。

早在南北朝時,民間就有自制「湯餅」避暑的習俗。至宋代,秋季養生小常識避暑食品更加品種繁多,諸如瓜、李、荷葉、綠豆湯、鱔羹、銀苗菜、新蓮等,而其中以西瓜最受歡迎,宋代詩人方回《秋熟》詩中就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的描述。明清兩朝,伏日最盛行吃蓮子湯避暑。

清朝北京地區還有人選擇蘇葉、藿葉、甘草等中草藥避暑,也是一大特點。而蘇州人過三伏天則喜歡喝涼茶、涼湯,吃涼粉等清熱爽口的食物。

古人還發明瞭瓷枕,表面覆以青釉,冰涼通透,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

2樓:閒擲葡萄

上山避暑。戲水。躲進屋子裡。室內挖井借涼氣。當然還有如果有條件的,還可以用冰塊來降溫。

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的古代人是怎樣度過夏天的

3樓:銅陵永豐國電

這個問題不需要問古代人,問你的父輩或者爺爺一輩的人就可以,在我們小時候也沒有電風扇,夏天不是照樣度過,以前木質結構的房屋到了晚上都是比較涼快的

沒有空調,沒有電扇,古人怎麼過夏天的

4樓:hkmz時代

那時候也沒現在那麼熱啊…那時候哪有溫室效應

古代人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是怎樣過夏天的呢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分bai等級過夏天:1、皇室和高du級**、富zhi商可以把冬天結

dao冰的冰塊保留到夏天用內,這樣夏天就可以喝冰容鎮的冷飲。更奢侈的是躺在大冰塊前,由宮女或者下人扇扇子。這個方法秦漢時期就開始使用了。

2、老百姓就常見的就是取井水或者山泉水來降溫。實在沒有井水的就找棵大樹乘涼。

另外古時候氣候沒有現在這麼熱,沒有這麼多溫室氣體。有專家測算過現在的平均氣溫比300年前平均溫度高3-5度。

6樓:匿名使用者

不穿衣服不穿衣服不穿衣服不穿衣服

歷史上的夏朝沒有文字,那麼它的歷史是如何傳下來的呢

夏朝的歷史是靠著人們一代代地口授傳下來的。據我國歷史學家統計,夏朝經歷了從大禹開始13世 16個王,跨越500多年的奴隸制王朝,卻沒有留下任何的原始文獻和文字記載,不能不說是個遺憾。當我們小時候,聽著老人給我講炎黃二帝以及堯 舜 禹的故事,就像是聽神話傳說,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等等,斷代的夏...

古人騎馬都隨身帶刀,歷史上有人是被自己的刀「戳死」的嗎

世界這麼大,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我也不否定騎馬被自己的刀給 戳死 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可以說是極低極低的,而且就算髮生了,也不能被史料記載,來供我們取樂的,只能在影視劇中看看吧。首先他們的刀平時都是放在刀鞘裡面的,沒有誰會傻乎乎的一直拿著開封的刀,亂跑的。再者它是放在身體側面的,這也大大降低了...

歷史上廣東是屬於江西的嗎就是沒有廣東 什麼時候才有廣東的

在元代,廣東部分地區曾劃入江西行省管轄,另外一部分歸湖廣行省。唐初地內方設州 縣。嶺南容45州分屬廣州 桂州 容州 邕州 安南5個都督府 又稱嶺南五管 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 管 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 肅宗至德六年 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 懿宗鹹通三年 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