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機智少年兒童的文言文描寫古代機智少年兒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2021-03-05 09:19:10 字數 5199 閱讀 2704

1樓:三江逍遙夫人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 一作:辯鬥)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2樓: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

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裡.如果說曹衝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麼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孔融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

「君與僕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

「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裡用了一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讚歎.

東吳君臣,一直保持著一種溫切的關係.孫權就經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隨父諸葛瑾在座.

諸葛瑾臉長,孫權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

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於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

權大喜,遂將驢賜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孫權命恪把盞.巡至張昭面前,昭不飲,曰:

「此非養老之禮也.」權謂恪曰:「汝能強子布飲乎?

」恪領命,乃謂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鉞,未嘗言老.今臨陣之日,先生在後;飲酒之日,先生在前:

何謂不養老也?」昭無言可答,只得強飲.權因此愛之,故命輔太子.

3樓:燜鍋菜

你可以去借點文言文的書看看,就是那個有個傷仲永挺機智的,或者~~~

4樓:匿名使用者

童區寄傳[1] 選自《柳河東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貨視之[4].自毀齒[5]以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6].不足...

描寫「古代機智少年兒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5樓:熱情的栗子

1、《兩小兒辯日》——春秋戰國  列禦寇

2、《司馬光砸缸》——宋 作者不詳

3、《楊氏之子》——南朝 劉義慶

4、《曹衝稱象》——晉 陳壽

文言文故事簡介:

1、《兩小兒辯日》:

通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用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裡的同班的故事,表現出了司馬光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機智與勇敢。

3、《楊氏之子》:

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面對客人的提問機智回答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4、《曹衝稱象》:

小小少年曹衝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稱出大象的重量,被稱讚年齡不在大小,關鍵是遇事要善於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

6樓:熱情的賞心悅目

剛剛洗過好好發揮提貨費v蛋炒飯稀飯輔導費

古代小孩子機智的古文

7樓:塔蘭太拉

童區寄傳[1] 選自《柳河東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貨視之[4]。自毀齒[5]以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6]。

不足,則取他室[7],束縛鉗梏之[8],至有須鬣者[9],力不勝[10],皆屈為僮[11]。當道相賊殺[12]以為俗。幸[13]得壯大,則縛取么[14]弱者,漢官因以為已利[15],苟[16]得僮,恣所為[17]不問。

以是越中戶口滋耗[18],少得自脫[19]。惟童區寄以十一歲勝[20],斯[21]亦奇矣。桂部從事[22]杜周士為餘言之。

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23]。行牧且蕘[24],二豪賊劫持,反接[25],佈囊其口[26]。去逾四十里,之虛[27]所賣之。

寄偽[28]兒啼,恐慄[29],為兒恆狀[30],賊易[31]之,對飲酒,醉。一人去為市[32],一人臥,植刃道上[33]。童微伺[34]其睡,以縛背刃[35],力上下[36],得絕[37],因取刃殺之。

逃未及遠,市者還,得童,大駭,將殺童。遽[38]曰:「為兩郎[39]僮,孰若[40]為一郎僮耶?

彼不我恩也[41]。郎誠見完與恩[42],無所不可。」市者良久[43]計曰:

「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

」即藏其屍,持童抵主人所[44]。愈束縛,牢甚。夜半,童自轉 ,以縛即[45]爐火燒絕之,雖瘡手勿憚[46];復取刃殺市者。

因大號[47],一虛皆驚。童曰:「我區氏兒也,不當為僮。

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願以聞於官[48]。」

虛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大府召視兒,幼願[51]耳。刺史顏證[52]奇之,留為小吏,不肯。

與衣裳,吏護還之鄉[53]。鄉之行劫縛者[54],側目[55]莫敢過其門。皆曰:

「是兒少秦武陽[56]二歲,而討殺[57]二豪,豈可近耶!」

世說新語裡的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德行)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言語)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

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

「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言語)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8樓:匿名使用者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古代人中聰穎機智的孩子的故事文言文

9樓:zxl愛你龍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專知飢渴寒暑.群兒屬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水迸,兒得活.

曹衝稱象

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太祖悅,即施行焉.

古代兒童聰明的文言文

10樓:匿名使用者

柳宗元《童區寄傳》

少年曹衝

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

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銳,即施行焉。

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齧,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猶懼不免。衝謂曰:

「待三日中,然後自歸。」衝於是以刀穿單衣,如鼠齧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衝對曰:

「世俗以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今單衣見齧,是以憂戚。」太祖曰:

「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而庫吏以齧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尚齧,況鞍縣柱手?

」一無所問。衝仁愛識達,皆此類也。凡應罪戳,而為衝微所辯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

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

《三國志 武文世王公傳》

何晏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

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

《世說新語》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說新語》

少年孔融

融幼有異才。[一]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

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

則融與君累世通家。」觽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

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注[一]融家傳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後漢書 孔融傳》

少年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侍太子登講論道藝,併為賓友。

從中庶子轉為左輔都尉。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

恪跪曰:「乞請竺益兩字。因聽與筆。

恪績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乃以驢賜恪。

他日復見,權問恪曰:「卿父與叔父孰賢?」對曰:

「臣父為優。」權問其故。對曰:

「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為優。」權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張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飲。

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曰:

「卿其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恪難昭曰:「昔師尚父九十,秉旄仗鉞,猶未告老也。

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後,酒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老也?」昭卒無辭,遂為盡爵。

古代像陳元方這樣聰明機智的少年兒童還有很多,舉幾個例子

小時了了 漢朝末年 東漢 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四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 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 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

描寫雪的文言文片段兩個,急,關於描寫雪景的古文

1.原文 楊時見程頤和於洛,是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瞑坐,時於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2.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

在古代沒有文化的人是說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古代人通常交流用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古代的語和言是分離bai的,語就是書面語du,zhi我們所謂文言文 言 dao就是口頭語,今天內稱為古代白話。容 很顯然,古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是古白話,只在正式的場合採用文言。明清的 在當時不入 流 即所謂 下流 的原因也就在此 它們是以口頭語 白話 而非書面語 雅言 的形式表現的。五四以後,書面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