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艘神舟飛船各實現了哪些航天事業上的突破

2021-03-05 09:18:09 字數 4810 閱讀 9633

1樓:妙酒

「神舟」一號:創造多項第一

2023年11月20日6時30分,是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因為此時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在完成了預定的空間飛行試驗後,飛船於11月21日3時4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神舟」一號的發射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這次發射的試驗飛船和新型火箭均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在地面準備階段,發射中心首次採用了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三垂」模式,即在技術廠房完成對飛船、火箭聯合體進行垂直**與測試,然後將其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最後進行垂直測試與發射。

飛船和火箭的最後測試和發射,都是通過遠距離控制的。中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試驗飛船在軌執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佈在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這次飛行試驗為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邁出了重要一步,對全面突破和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神舟」二號:成果豐碩的第二次飛行

2023年1月10日1時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0分鐘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船在順利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19時22分在內蒙古中部準確返回併成功著陸。

該飛船是我國第一艘無人正樣飛船。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充套件,技術效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飛船按照預定軌道共環繞地球108圈,在太空飛行近7天。在「神舟」二號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後,飛船軌道艙繼續在軌執行,進行有關的空間科學探測試驗。

「神舟」三號:「模擬人」上太空

2023年3月25日22時15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三號飛船由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發射升空。4月1日下午,按照計劃,遨遊太空6天零18小時,行程540餘萬千米,繞地球飛行108圈的「神舟」三號飛船從遙遠的太空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其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通過這次發射試驗,運載火箭、飛船和測控發射系統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該飛船首次裝上了載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訊號裝置的「模擬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引數。

與第二次飛行試驗相比,「神舟」三號飛船還增加了逃逸與應急救生功能。逃逸功能是在飛船的待發和上升段,一旦出現危及航天員生命的情況,可以發出一條指令,把裝載航天員的艙體與火箭分離開來,讓航天員得以逃生。

「神舟」四號:載人前的最後一次發射

2023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5日,「神舟」四號再次經歷了類似前兩艘無人飛船的空間飛行試驗。它是載人飛行前的最後一次飛行試驗,也是目前中國發射的最完善的飛船。其飛行試驗是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其中包括飛船和火箭系統、測控系統、航天員系統、陸海應急救生系統、主著陸和備用著陸場等。

這艘飛船在充分繼承前3艘無人飛船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工控制和在軌自主應急返回等多項功能,以便進一步考核飛船系統的工作效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獲取航天員在船上的生活環境和與航天員安全相關的資料。

其實,此前成功發射的「神舟」二號和三號飛船已具備了載人條件。在那兩次飛行試驗中,與載人有關的功能和效能都經受了真正的發射、太空環境和**的考驗,並證明是達標的。「神舟」四號又作了一些改進和提高,特別是提高了安全性。

為了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共設計了8種救生模式,以確保飛船發射後的不同階段若出現意外都能保證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

這次空間試驗是我國首次對飛船執行軌道的空間環境進行了大規模、全方位的監測,初步探明瞭「神舟」飛船執行軌道的空間環境狀況,併為「神舟」五號飛船的安全出行做好了「路況示意圖」。

神州五號 ,第一次載人飛行

2樓:檸檬的情緣

神舟六號的改進大致可

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圍繞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改進。首先,準備了足量甚至餘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櫃置於軌道艙中,以前處於空置狀態。

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半暖壺的用水量,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準備了航天員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撥出近一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溼度控制在80%以下。

艙內的氧氣、溫度和溼度都可自動感應並調節。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一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

失重狀態下人其實可以浮在空中睡覺,但考慮到人在地面養成的習慣,所以通過睡袋人為地製造一種「床」的感覺,否則航天員睡覺時可能會產生墜入萬丈深淵的錯覺。軌道艙中還有一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櫃,航天員可以用裡面的溼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衝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五號飛船裡只有楊利偉乘坐的那個坐椅有著陸緩衝功能,並且有個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後航天員難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

神舟六號對緩衝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並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覆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

神舟六號科研人員研製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並花費了數月時間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四、持續性改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於2023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經過去了13年,飛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經不再生產,個別技術已經稍顯落伍。神舟六號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性改進。

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2023年研製的,儲存容量只有10兆位元組。現在的黑匣子不僅儲存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資料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神舟六號飛船構成

軌道艙:「多功能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一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米,最大直徑2.25米,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線。「神六」的軌道艙之所以被稱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逃逸塔:保飛船萬全

逃逸救生塔:位於飛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

神舟五號 六號 七號分別是哪些人上去的,實現了哪些突破

3樓:冰雪花小宮主

神舟7號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

神舟6號 費俊龍 聶海勝

神舟5號 楊利偉

姓名: 楊利偉

民族:漢

出生年月:2023年6月21日

籍貫: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身高:168釐米

體重:65公斤

家庭成員:妻子張玉梅,兒子楊寧康

楊利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學文化,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2023年7月22日,**備部舉行將官授銜儀式,「航天英雄」楊利偉被授少將軍銜。

執行任務宇航員

費俊龍,指揮長

聶海勝,操作手

這是兩位太空人第一次進行太空任務飛行。聶海勝於10月13日在太空慶祝他農曆41歲的生日。

4樓:①淰と槎

姓名: 楊利偉

民族:漢

出生年月:2023年6月21日

籍貫: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政治面貌:中國

5樓:匿名使用者

7號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

6號 費俊龍 聶海勝

5號 楊利偉

6樓:匿名使用者

劉三娘1,你才神經病

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新的成就?

7樓:匿名使用者

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這一系列的名詞出現在眼前,看似並不相關,而實則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航天,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又一個巔峰。事實上,不論是古代中國還是西方都有著許多神話故事,儘管文化存在差異,卻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飛天的能力,在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下,飛向藍天已然不是夢想,飛向太空同樣也不是問題,2023年的4月12日,蘇聯飛行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了首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可以說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在二戰之後便已然興起了,在二戰後期德國製造出的v型系列導彈對於航天的發展可以說奠定了基礎,要知道,想要飛向太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球引力,需要有龐大的推進力來克服地心引力從而飛向天空,而在那時導彈的發展為之提供了可能,想必都知道,導彈的體積如此小,發動機卻可以讓其高速飛行,可見當時發動機所產生的推力已經足以滿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因而才有了現今這樣的壯舉。

目前,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國家有很多,中國作為新興起的航天大國也位列其中,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並且還為此確立了航天發展「三步走」的戰略,首先是發射載人飛船,具備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應的空間活動技術,如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並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可以說前兩步都在為最後的一步進行鋪墊,便是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可以說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在載人航天的發展上中國已經邁向了第三步並在為之進行奮鬥。

現今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發展已然走向了世界前列,要知道,在空間技術的發展上過去只有美俄掌握,這兩個國家是最先掌握軌道空間技術的國家,而中國則成為了第三個掌握了此項技術的國家,根據航天「三步走」戰略,中國將在2023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而現今唯一在軌執行的空間站便是由美俄為首的多個國家共同建設的國際空間站,而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國際空間站已經瀕臨退役,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將會是世界上唯一在軌執行的空間站了,可見中國所取得成就有多麼大了。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簡介,神舟五號發射資料

神舟回眸 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神州五號簡介 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充分顯示出目前我國飛船和火箭上的多項關鍵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返回艙外壁防熱材料技術是神舟5號上多項關鍵技術之一,這是一塊防熱材料的真實樣板,為使航天員能夠在返回艙內擁有...

從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的橫空出世,到神舟五號 六號 七號載人飛船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

這連續幾次的成功讓我們感受到中國的航天事業真是芝麻開花 節節高,回想從前,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全國人民欣喜若狂,直到今天天宮與神八對接,說明中國已邁入世界航空強國,短短40年,中國已經掌握了對接技術,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真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神舟一號無...

假如一艘飛船長度100萬千米,寬高度各20萬千米,先別說能不能造出來

能造出來不過不是在地球上,沒有東西能難倒人的,只有需不需要值不值得,再者你說像汽車那樣跑是不成立的,它只能在太空中飛,太空是真空是沒有阻力的,只需要一點點力就可以丟擲很遠,當然質量大你所給出的力也就大,不過我們是見不到了,只能想想,記住人是萬能的,沒有不可能的。還記得阿基米德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