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是哪幾位

2021-03-05 09:16:56 字數 5846 閱讀 6515

1樓:小小歐平兒

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割槽司令部《一九四一年秋季反「掃蕩」戰鬥詳報》中的相關記載。2023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割槽司令部所作的秋季反「掃蕩」戰鬥詳報中有兩處提到了狼牙山戰鬥及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蹟。

這份戰鬥詳報共五個部分,在第二部分「反『掃蕩』戰鬥經過」中有這樣的記載:9月25日拂曉,管頭、界安等敵共3500餘分途繞過條條嶺、婁山、沙嶺等地圍攻狼牙山,以搜尋龍王廟、棋盤陀為主。

當日12時即將龍王廟、棋盤陀、老君堂等高地佔領。「當敵開始向狼牙山動作時,我所有在該地區活動之部隊即向敵合擊圈外線轉移,僅一團留該山遊擊」;「七連第六班因掩護主力轉移,退路被敵截斷後,該班即佔領得力陣地,頑強抵抗,將敵四次衝擊均擊退,敵**四五十名。

因子彈、手榴彈均消耗殆盡,該班長即率領全班先將**損壞,然後全班相繼跳崖犧牲(後有二名得救歸隊)。」該戰鬥詳報的第四部分「我軍在反『掃蕩』中表現的優點及其經驗教訓」中再次提到了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蹟:「幹部戰士在殘酷的鬥爭中創造了偉大的壯烈的光榮的例子」。

「在戰士中有堅守狼牙山棋盤陀的一團七連五個同志,擊垮了敵人的四五次衝鋒,殺傷了三四十個敵人,堅持戰鬥整日,最後子彈用盡,由班長率領將槍損壞,飛身跳崖,三個同志立即死難,兩個負傷。」

2樓:水瓶臨風

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六班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打光,就用石頭拼命的砸下去,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宋學義等5名戰士擲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砸毀槍支,縱身跳崖後,班長馬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壯烈犧牲,宋學義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樹叢掛住,學義腰部受重傷,他們第二天被接回部隊,送往野戰部隊醫院進行**。晉察冀軍區召開慶功會,分割槽司令員楊成武代表軍區司令員***把軍區頒發的「堅決頑強」的五星獎章分別掛在葛振林、宋學義的胸前

3樓:匿名使用者

狼牙山五壯士——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六班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

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六班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打光,就用石頭拼命的砸下去,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狼牙山五壯士當時倖存有葛振林、宋學義(現兩位已去世)

授予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

更詳細的資料請參閱:

4樓:匿名使用者

馬寶玉,宋學義,胡福才,葛振林,胡德林

5樓:匿名使用者

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六班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7樓:匿名使用者

馬寶玉、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

學習歷史的方法

8樓:眼淚的錯覺

1.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

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後你會發現它們太重要了。

2.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文科生如果不聽課,他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麼;

然後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後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們也都是經歷過高考的。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迴應中吸取對你有益的東西。

4.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兩大關鍵

你會發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麼是史實,要麼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比如:法國大革命什麼時候爆發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記憶。

記憶史實其實並不是什麼痛苦的過程,重要是要對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裡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號碼一樣。

同時,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侷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鬥爭物件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字眼,那麼這道題應該就屬於是考察思維的。

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裡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

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的關係並不明顯;

"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

"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於社會和歷史發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徵稅等;

"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鍊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裡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

瞭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

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

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來進行;

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

你在答大題時會輕鬆地發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於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或者我建議你可以看《高中歷史學考必備手冊》最後一部分談到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思維和方法,都非常實在和具體!

9樓:無限粉

首先是歷史記憶法:

歷史難記,容易忘記,這是同學們在學習歷史中的普遍反應。因此,要想學好歷史,必須根據歷史學科的知識特點,掌握科學記憶的方法。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儘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複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複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儘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複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

經過=準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蹟(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

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複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

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絡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

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

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

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複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裡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絡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充套件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

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臺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臺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臺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到清設臺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臺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臺灣達50年之久。

這樣將有關臺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絡起來。初中《社會》第

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絡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絡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係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

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

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等等。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

《狼牙山五壯士》作者是誰,狼牙山五壯士油畫的作者

本文在 北師大版,六年級98頁,人教版,第二十二課所寫的一篇文章,下面為文章作者的簡介 沈重,原名沈紹初,浙江桐鄉人。中 員。1949年畢業於中國新聞專科學校。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 重慶市軍管會文管會文藝處成員,西南文聯 西南文藝 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四期學員,中國作家協會...

狼牙山五壯士作者 沈重,狼牙山五壯士作者 沈重資料

研究方向 理論語言學 應用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及方言學 語言資訊處理 語言測試 文化語言學 語音學 對外漢語教學等。所學課程 漢語語言學史 語言學概論 語言變異研究 語言與文化 中國語言學史 語言統計學 漢語方言學 語義學 社會語言學 實驗語音學 語法專題研究 修辭專題研究 語體學研究 文字音韻訓詁學...

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500字

陽光暖暖地照射著萬物,天上飄著白雲,大自然像一個舉世聞名的畫家,在一望無際的天空上畫出一道五彩繽紛的色彩,使人感到輕鬆。但我坐在書桌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看了 狼牙山五壯士 這篇感動人心的文章。這篇文章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的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的轉移,誘敵上山,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