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考試。影響社會流動的因素社會學考試。影響社會流動的因素

2021-03-04 06:35:20 字數 5865 閱讀 5430

1樓:巴黎圍牆巍峨

自然因素

自然環境的變化是引起社會流動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社會流動多半是空間上的流動,調節著人口和資源的重新分配。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洪水、乾旱以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都會使一定地域內的人口短期內大量外流。自然生態的變化雖然較緩慢,但也會引起一個地方的人口逐漸遷出或遷入。

人口因素

人口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並依靠自然資源(包括土地、動物、植物、礦物和淡水)而生存的。自然資源中較突出的是土地資源,它有一定的承載力。若人口密度超過資源的承載力,勢必引起人口的向外流動。

人口的密度主要由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造成的,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並不是直接由資源的貧富決定的。當一個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或過低,就會產生人口的壓力或吸引力,於是出現人口流動。

社會因素

從一定意義上講,引起社會流動最根本的原因來自社會。從個別人的流動**原因,是紛繁複雜的,只有從總體上分析流動才能真正把握其社會原因。社會原因概括起來表現為:

社會價值觀。這是引起社會流動的一個重要原因。被一定的社會價值觀肯定的東西,如地位、聲望、財富等,人們競相追求,成為推動人們向上流動的原因。

價值觀念的轉變,會改變人們的流動方向;社會管理制度。比如戶籍制度對人口流動的限制;社會改革與社會革命。這是引起社會發生結構性流動的原因。

2樓:匿名使用者

流入地的拉力

遷出地的推力

流動群體的個體特徵

社會整合程度

為什麼教育是實現社會流動的重要性因素

3樓:折柳成萌

一、教育與社會流動的關係

(一)社會流動及其合理性的判定

社會流動,指的是社會等級或階層的變化,具體指個體或群體從一種社會地位或社會階層向另一社會地位或階層的轉變,指在社會結構的範圍內,人們在社會階層中所處地位、職業上的升降與變換。社會流動既表現為個體社會地位的變更,也表現在個體社會角色的轉換。現代社會中,社會位置及與此相連的社會地位總是與職業密切相關,因而社會流動便主要表現為個體在各種職業位置之間的變動。

合理的社會流動應是有利於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進步和基於個體能力及業績基礎上公正、公平的流動。一般認為,在社會中間層規模大的社會,社會資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較合理,經濟社會分配差距比較小,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和衝突不會很大,這樣的社會最穩定、和諧、能夠可持續發展。對於個人而言,則應促進其天賦潛質的充分發展和個體價值的最大實現,向上流動不受其出身、經濟地位低微的制約。

(二)教育與社會流動的雙向關係

社會流動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和發展趨勢,科技革命和第三產業的興起,使得橫向流動加速並普遍化,縱向流動的動力日趨強烈,其標準也偏重個人的自致作用,因而教育與社會流動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

1.社會流動對教育的制約和影響作用

社會流動對教育起著制約和影響作用。首先,社會流動的程度影響著教育的功能變化。傳統社會由於缺少社會流動,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傳遞文化和象徵身份;現代社會由於流動程度較高,教育的經濟功能的選擇功能較為突出。

其二,社會流動的方式影響著教育的模式。由於競爭性流動促使個人經過努力而獲得英才地位,在教育目標上鼓勵學生參與競爭去向上流動,課程便有綜合性和多選修的特點,訓練學生不畏失敗和創新精神,分化學生也較遲。贊助性流動提倡英才教育目標,早期分化培養,課程性質大相徑庭,訓練學生各得其所的意識和能力。

其三,社會流動的趨勢影響教育改革和教育結構。現代社會的流動趨勢是水平流動普遍化、縱向流動上傾化、競爭性流動占主導地位,所以教育改革要根據社會結構的需要來選擇和分配人力,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同時還要調整教育結構去適應多樣化人才的需要,滿足社會民主化的要求。

第四,社會流動還通過影響價值觀而對教育思想、教育願望和個人成就動機產生影響。現代社會流動性大,對名利的追求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教育的功用性價值由此被抬高,教育思想偏重於個人本位,學習動機多源於對較高社會地位和角色的追求。

2.教育對社會流動的作用

社會學家哈維格斯特指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將成為個體向上流動的主要途徑。人們越來越相信,高速率的社會流動,尤其是通過教育的社會流動,將減少貧窮階層兒童中的英才浪費,並使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的活動效率更高。

教育還是促進社會職業結構合理化的動因。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素質的逐步提高,各種職業對於就業所需要的教育水平也水漲船高,僱主通過教育這一標準來選擇僱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柯林斯的「1938—2023年度美國的全國性調查」和「2023年聖弗蘭西斯科地區的調查」表明:

職業結構在教育系統內已被設計好了。川教育事業的普及和發展也影響著社會流動的形式。正是由於教育事業的普及和發展,社會才由傳統的過去走向開放的現代,才出現競爭性的社會流動和規模較大的水平流動。

隨著我國「和諧社會」戰略和「工業返哺農業」行動的實施,各階層之間的社會距離和經濟收入差別正逐漸縮小,階層之間的主要差別將是消費形式和休閒方式,而這兩者受教育的影響較大。

二、教育促進社會合理流動的策略和途徑

(一)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社會公平的要求,有利於貧窮落後地區的兒童充分享受接受教育的權利,為他們將來參與競爭,實現向上流動提供支援和保障,從源頭上確保了教育促進社會合理流動功能的實現。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現實中的教育均衡發展並不如人意。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重點校與非重點之間、強勢與弱勢群體之間,教育存在著事實上的巨大不平等。

為此:(1)改變投資結構,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大國家對教育的投資比重,拓展社會融資渠道。

將投資重點放在落後地區、農村地區、薄弱學校,促進硬體設施的均衡配置。加快城市化程序,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發揮優勢資源的「積聚效益」。(2)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從軟體上保證教育的均衡發展。

鼓勵優秀教師到落後、農村地區任教,提高他們待遇;建立城鄉、示範學校與薄弱學校間的「幫扶機制」等。(3)消除歧視,建立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機制。消除對農村兒童、殘障兒童、學困生的歧視,給予他們學習生活及心理上的特別關照。

(4)建立多元的評價制度。考核評估學校不搞一刀切,示範校、薄弱校分別制定不同層次的考核標準,薄弱學校只要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同樣可以評優。對各級**的教育督導評估必須重新定位,把「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善薄弱學校」作為評價教育主管部門的一項剛性指標。

(二)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始終面臨數量和質量衝突的困擾。協調二者之間的關係,首先要糾正對馬丁·特羅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的錯解和誤讀,盡力戒除精英教育機構承擔大眾化任務;其次,按照「側重於高等教育結構和特性的變化」原則,結合我國現實國情,逐步限制現有公辦高校的招生規模,著力建立一批高職高專和民辦院校,開闢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新路徑及外部擴張方式。謝作栩、王偉宜主持的一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以「輩出率」為引數,研究發現:

目前公辦高職院校是縮小各社會階層子女入學機會差距的突破口。因而,大力發展和建設外部擴張中的以**為投資主體的公辦高職高專院校,在當前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踐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進行合理的教育合流和分流

我國初等教育已全面實施了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必須接受法定年限的作為社會公民的基礎識字教育,這是教育起始階段的大合流。

普通高中應摒棄「高考是唯一目的」的服務理念。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支援和干預力度,在普通高中階段實施教育分流:一部分為高考做準備,另一部分為就業做準備。

這樣,一方面緩解了高考升學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滿足了社會對中等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促進了社會的合理流動。

高等教育中的合流,主要表現在專升本、研究生招生上,體現了「能力和業績」原則,開通了個體升遷的公正、合理的渠道。開放、公平要求增大數量;而為了應答社會提高教育質量的呼聲,維持高學歷、文憑在公眾心目中的公信度,又必須降低數量。怎樣協調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亟須研究解決的課題。

教育在歷經多次分流之後,最終合流在繼續教育上。繼續教育就是在系統學完國家學歷教育體制下的小學、初中、高中或大學之後,又重新回到社會辦學單位、**教育學院等機構進行進修、深造和接受培訓的教育活動。繼續教育以其物件範圍廣、形式靈活多樣、教育主體多元性和高度的開放性為人們適應變化的時代而對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做出了保證,社會的智力保障和動力支援由此獲得了可持續發展,併為個人二次擇業提供了可能。

繼續教育所引發的社會流動對於社會而言,培養造就了一支人才結構合理的社會勞動力隊伍,促進了勞動力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對於個人而言,使得個人的知能進行新的調整、組合並提升到更高層次,個人的個性人格得以完善和優化,從而為個人向上的社會流動創造了條件。

社會學概論論述,社會流動型別及劃分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流動的型別

根據社會流動的方向、參照基點和原因,社會流動可相應地劃分為如下3種型別。

1 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

垂直流動是指一個人從下層地位和職業向上層地位和職業的流動,或者從上層地位和職業向下層地位和職業的流動。垂直流動可以伴隨地區間流動,也可是原地升降。

水平流動是指一個人在同一社會職業階層內的橫向流動。它多半是地區間的流動,也包含在同一地區的不同工作群體或組織之間的流動。

垂直流動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極為重要。它影響社會的階級、階層和產業結構。如果一個時期內向上流動的頻率超過向下流動,說明社會在進步,反之,說明社會在倒退。

每個人都希望向上流動而不希望向下流動。但每個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分佈是不均勻的,只有那些具備一定條件的人才有可能上升,這個條件就是知識、才能和機會。對社會來說,關鍵是要有各種合理的流動渠道,要有一套選優的標準和實施辦法。

這些渠道、標準和辦法是在社會流動的實踐中形成的,是一種社會選擇而不是決策人的主觀設計。

水平流動可以使自然資源、物質財富和人才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影響著人口的地區分佈和同一產業的內部結構。它帶來人員的交往,有利於各地區和群體之間的文化交流,能打破地區和人群的封閉狀態,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2 個人一生中的流動和代際流動

個人一生中的流動,指個人在職業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動。在現代工業社會,尤其是在城市,這種流動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社會學對此種流動的研究,主要關注人的一生,在哪個年齡階段,哪種職業地位的人發生流動的次數最多,他們向哪個方向流動等。

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人生中的一條流動曲線。

代際流動是兩代人之間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的流動,具體操作是通過測量兒子的職業與父親職業的異同表示出來的。社會學尤其重視代際流動的調查研究,因為代際流動更能反映社會變遷的方向,改變著社會乃至家庭的職業結構。在封閉的傳統社會裡,一個人一出生就註定要在他父輩所屬的階級和階層裡終其一生,子繼父業,代際流動很少。

在開放的現代社會,每個階級和階層的大門都是敞開的,代際流動是必然的。但代際之間向上流動的機會,並非對所有的人都一律平等,它受到許多個人條件和環境因素的影響。美國社會學家研究影響個人職業選擇的模式是,父親的職業和父親的教育水平同時影響兒子的教育和兒子的第一個職業,其中尤以父親的職業對兒子的教育影響最為顯著。

兒子的第一個職業和他所受的教育同時影響他現在的職業,其中尤以第一個職業影響最大。父親的職業和教育對兒子現在職業的影響明顯減弱。從這個模式中看,家庭的代際流動是受到上一代人的職業和教育水平限制的,即家庭內部條件對代際流動起著制約作用,這是不以他們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若把社會環境的變化因素加以考慮,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變遷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則有許多外力促進社會的代際流動。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代際流動都是雙向的,即有上升也有下降。考察一個家庭內的代際流動只具有個案意義,無法排除許多偶然因素。社會學著重從總體上考察上升與下降的比例,從中發現社會變遷的規律。

3 自由流動和結構性流動

自由流動是指個別發生的流動,是由個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職業的變化或地區的移動。自由流動不會對社會結構和人口的分佈產生重大的影響。

結構性流動是相對於自由流動而言的。凡是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突變,或由於某項社會發明與創造而引起的相當多的人的流動,包括有組織的和無組織的流動,都是結構性的流動。結構性的流動會在短期內影響社會結構和人口分佈的變化。

自由流動和結構性流動在有些場合下不易劃分。例如移民,有的是自由流動,有的是結構性流動。自由流動是隨時隨地經常發生的,結構性流動只有在自然環境或社會發生劇變的時候才會發生。

自由流動無定的方向,不能從個別的自由流動中發現社會變遷的性質和趨勢;結構性流動是有方向性的,從每一次結構性流動中都可發現社會變遷的性質和方向。

影響社會流動的因素和機制是什麼影響社會流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戶籍制度是對人們社會流動影響最為明顯也是歷時最長的巨集觀性因素。它不僅製造著國民福利待遇的區別,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限制了社會成員的發展機會。對職業流動而言,非農戶口者,自其出生起就比出生於農村的那些人擁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較好的工作,並升遷到較高的社會階層 而出身於農村的社會成員,其命運就被國家制度限定在...

社會學是怎樣的(社會學有什麼用,讀《社會學》有什麼用處?

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科學,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絡,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

體育社會學的內容簡介,體育社會學的介紹

體育社會學 第3版 是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教材。全書由緒專 論和14章組成。包括體育社屬會現象的社會學分析,體育運動的社會分層 流動與控制,社會結構中的體育運動,社會文化中的體育運動,社會進步中的體育運動,社會制度中的體育運動,社會關係與互動中的體育運動,社會生活中的體育運動,競技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