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後有什麼感受呢

2021-03-04 05:42:08 字數 5456 閱讀 4504

1樓:十字楓男爵

事隔多年以後,我還是會抖機靈,看著過去的自己是怎樣簡單的、狂妄的評價某種事物。

我想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和敘述來評價這本書,用最平民化的口吻來描述它,用平常易懂的生活語句來講述它。基於的本人文采平庸,我所作的評價是帶有一點片面和淺顯性的。

本書的作者和背景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所著,記載了作者從年少到成年,所經歷世事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作者在位期間,正值古羅馬政權變動不安的年代,一方面古羅馬正不斷受到外來武裝力量的侵犯,另一面古羅馬正流行著從希臘傳來的哲學思想,並十分盛行。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

因為讀一本書、去了解一個作者的思想,只有熟知作者所處時代的背景,瞭解那個時代的文化和歷史,才能更好的明白作者的思想,和所要表達的感情。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一位皇帝,一方面擔負著****的責任,這要求他必須要有強硬的政治手腕和卓越軍事才幹,來面對帝國的多事之秋。另一方面,作者從小便耳濡目染的接受了系統的、完善的哲學思想,併為之持續而刻苦的學習,成為他日後思想和行為的一種原則。

這是具有衝突性,一方面是對哲學的熱愛,另一方面又是對國家、王室和民族的責任,這也是成為作者思想矛盾的一個點。

2.書中的內容和思想

我說過,書中是記載了作者生平的一些經歷感悟而寫成的,但這種生活經歷的描寫,著墨點是十分少的,往往對一件事輕描淡寫的述說,進而引發對事情的深度思考。這種思考是建立在年少接受的教育上的,並在這種哲學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表達出自己對生活人生的感悟。作者是斯多葛派學派的學生,我並不能深刻的瞭解這個哲學派系的思想主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作者每個章節都是圍繞著一個點來寫,或是道德,或是生死,又或是信念,但這種對抽象事物的描寫是不太好理解的。原因在於,作者和讀者的價值觀存在差異,這種差距造成了理解的困難,除了這個,還有就是我個人是不太習慣外國人的說話方式的,這種語句邏輯結構的不同,是中西方文化傳播的一個阻礙點。在描述作者思想內容時,作者會對自己思想做一些比喻性的描述,這是我比較喜歡的,比如

「不要乞求這個世界全部都是好人,因為好人和壞人,都是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就像一棵樹的果實,有好有壞」

讀起來有一些類似道家的思想,就如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3.對這本對個人的感覺

它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這種的感覺是建立在萬物虛無的基礎上,即通過漫長的歷史和眾多人生經歷表現出來,因為對於這個煩亂繁雜的世間來說,無論你做什麼,在漫長的人生和無限長的宇宙時間河中,都顯得微不足道,顯得毫無意義。書中勸勉人們淡薄名利、去追求心靈的歸屬和寧靜,享受和親人朋友的感情交流,保持一顆」佛系「的心態。當然,這種摒棄個人私利、榮譽感、和功利價值觀的想法,在我看來是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帶有一定消極思想,因為對於個人和社會來說,過於追求心靈上的寧靜就會對周圍的事置若罔聞,不會努力的去追求和改變生活中的困境,只會處在原地等待救贖,對家庭、社會都是無益的。

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評價,其中是有一部分是我與作者價值觀的衝突,另一方面是可能是作者的思想沒有很好的理解,存在一定誤解。

至於推薦與否,我再發表一下其他意見。1.很多人讀書過於追求名利,只能泛泛流於表面,不能理解深刻的內容,或許你可以在其他場合高談闊論,但問其本心,你又能學到什麼呢?

  2.大多數的讀者文學素養並不高,有人質疑我,說文學素養的人就不配讀名著嗎?我並非說不可以讀名著,而是有些思想是需要學習、積累和沉澱的,就如我現在拿一本  黎曼猜想  的書來給你,你連高等數學都沒學過或者沒學懂,你看了又有什麼用呢,看深奧的書不是不可以,打點基礎和學習其他方面哲學內容會讓你更好的看書,也能有更多的興趣。

3.僅僅看了一點內容就談談薄名利那種人,我個人覺得是很可笑的,大多數人都是為生活奔波的人,看書是你個人興趣,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吧!就算是英雄,也要吃飯的!

尤其這種哲學書,又不能給你太多明顯的提升,何必糾結於看不看呢?看一眼,感興趣就好,看不下去就放棄吧!

原回答

我就讀過,我可以發表下我的看法,不過我個人覺得不是很適合大部分人來閱讀。

我第一次買的時候,是我剛上高中時,我覺得它的標題很獨特,而且我也比較喜歡哲學類的書,所以我就買了。書的背面有很多評價,我當時不認同它有這麼大的魅力,現在想想,的確是我水平太低了,還不能很好的領悟這本書的真諦。

書的序言跟大部分傳記一樣,是講作者生平的種種,也是從這本書我才瞭解到這位羅馬皇帝。書寫的內容是圍繞作者成長而寫的,因為作者有隨身筆記的習慣。剛開始寫的是作者的家庭情況,到作者學習經歷,到上任皇帝,以及往後他對帝國種種問題的看法以及對人性的思考(實際上,書中並沒有對作者經歷有過多的自敘,有些比較多的可能是註釋之類的。

我個人認為跟《論語》很類似,只不過敘述方式不同罷了)。書採用的是序章和小節的形式,每個小節它都會分自然段來寫,一個自然段大約有四到十行這個樣子,我建議你每讀完一個段落就挺下來思考一下,因為它寫的形式有點趨向於繁文縟節(說一句實話,我這樣形容是不準確的,因為我買《沉思錄》的翻譯者是何懷巨集老先生,老先生的知識涵養很深,翻譯出來文章會有種讓人有種玄乎的感覺,只能說我文學素養太低,不能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意義),但又沒有那種無病呻吟的感覺,讀完以後真的很令人深思。我覺得讀這本書,不能像讀**那樣走馬觀花,要學會感覺到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和思想,這才是最難的。

這本書有多個版本,不過有二個翻譯被廣大讀者好評,一個是何巨集懷翻譯的,一個是梁實秋翻譯的,兩個人翻譯水平我們無法比較,但由於兩人風格差異,翻譯出來的思想也略有不同。

但無奈當時我太膚淺,認為作者只是個唯唯諾諾的人。因為書中大部分的主題思想就是對自我的剋制,以及在複雜紛亂的世間不斷提高對個人道德理智要求,這是我當時最討厭的行為,認為只是種無能、自欺欺人的矇蔽。況且我身處集體宿舍,根本不能靜下心來閱讀。

放假後,我慢慢的讀起這本書,越來越覺得書中的說法越來越荒謬和可笑,可能是我太偏激造成的吧。最後我還是把這本書燒了。

現在想想,那本書的確說的很對,它對人性和對事物的看法也特別,我的確還是太沖動了。

我最後在修正一下我自己的回答吧。

這本書因為原版是古羅馬的文字,所以現在的翻譯者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翻譯,和原著難免有偏差,文采高的話翻譯就顯得文藝深奧,一般的翻譯的話就顯通俗直白。我買過英文的和中文的(翻譯者皆不同),喜好什麼全憑自己喜好。

至於推薦的話,我不是特別推薦,因為關於哲學這方面的書來說,讀著很費勁,也顯得有些無聊。很多人都覺得名著一定要去讀,但有些名著就很難讀,為了搏名聲去讀一些難懂的名著是很無聊的,不僅很浪費你的時間,你也得不到什麼收穫,不會因為你讀了這本書,自己的氣質就會提高很多,是否讀一本書全看你對這類書籍的熱愛程度。雖然不是很推薦,但我覺得你可以試讀看看是否符合你的口味再決定是否購買。

其實說簡單點的,大多數人讀哲學書本身就是很無聊的,比如說像我這樣的。假如你真的喜歡讀哲學書,那麼你肯定不會猶豫的來別人好讀不好讀了。究其根本,還是文學水平有限,讀不出任何味道,也體會不到文學的價值和意義。

讀完一遍,沒有任何感悟和思考,這是大多數人和我讀完這本書的常態。

如果有興趣可以先讀下列  【卷二】   部分節選

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甚至在那合乎自然地產生的事物之後出現的事物也令人欣悅和有吸引力。例如,當面包在烘烤時表面出現了某些裂痕,這些如此裂開的部分有某種不含麵包師目的的形式,但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美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刺激著食慾。

再如無花果,當它們熟時也會裂開口;成熟的橄欖恰在它們接近腐爛時給果實增加了一種特殊的美。穀穗的低垂,獅子的睫毛,從野豬嘴裡流出的泡沫,以及很多別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孤立地考察它們,雖然會覺得它們是不夠美的,但由於它們是自然形成的事物的結果,所以它們還是有助於裝飾它們,使心靈愉悅。所以,如果一個人對宇宙中產生的事物有一種感覺和較深的洞察力,那些作為其結果出現的事物在他看來就幾乎都是以某種引起快樂的方式安排的。

所以,他在觀察真正的野獸的張開的下顎時,並不比看畫家和雕刻家所模仿的少一些快樂,他能在一個老年人那裡看到某種成熟和合宜,能以純淨的眼光打量年青人的魅力和可愛。很多這樣的事情都要出現,它們並不使每個人愉悅,而是使真正熟稔自然及其作品的人愉悅。

2樓:hypocrite丹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於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和收穫。

這部**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麼一種樸實的信仰:

面對宇宙自然, 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現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絡。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

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 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 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於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於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 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 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1 、博採眾長,傳承美德。

正如他在《 沉思錄 》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我們 也要以此為鑑,學會 善於取人之長,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弘揚美德。

2 、正確對待自己、他人,有一種包容的心。

《 沉思錄 》作者反覆強調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恆地織著與你相關聯的線。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我們每天都要準備碰到各種各樣不好的人,但由於他們是我的同類,我們仍要善待他們。

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人

當今,我們作為每一個社會人,很需要發揚這種精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

3 、正確對待人生,樂觀面對生死,抓緊實現人生價值。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種歡樂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別的,只是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而如果在一個事物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元素本身並沒有受到損害,為什麼一個人竟憂慮所有這些元素的變化和分解呢?

因為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東西都不是惡。總之,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是很短暫的,看看在你之後的時間,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時間,在這種無限面前,活三

天生就要忍受一切,這就是人的義務。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不要隨意責怪他人,要有一種克己忍讓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關係結構中,首先的原則就是友愛。

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構建文明和諧社會將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4 、堅持顧全大局、維護社會利益。

《沉思錄》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讓你的行為和活動限定於有益社會行為,因為這符合你的本性。正由於我是一部分,對於一切出於整體而分配給我的事物,我不會不滿意的。由於記住,我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就會對所有發生的事情就滿意了。

這是作者顧全大局、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一種崇高精神境界。

天和活三代之間有什麼差距呢?當然,作者把生死看成是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坦然面對它,並不是消極等待死亡,而是珍惜生命、正視人生價值。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為對事物的觀照和理解能力將先行消失。

這就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僅是短暫的、有限的,而且隨著人的衰老,在死亡之前就喪失了對事物的觀察理解能力和繼續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在有限而寶貴的生命裡,抓緊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為什么喜歡人就要送他沉思錄,為什麼喜歡一個人就要送他沉思錄

原因是因為可以讓人認真的思考。風華正茂的年紀,想讓他迷途知返,一本 的女主送了男主這本書,書的扉頁女主寫了這句話。此外 沉思錄 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 這本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 斯多亞哲學 的一個里程碑。因為 他笑時風華正茂 中孟盛楠送給了池...

肖申克的救贖,看後有什麼感受呢肖申克的救贖你什麼感覺?為什麼我覺得這電影沒什麼意思?

肖申克的救贖 黑暗孤獨中只有思想 觀 肖申克的救贖 有感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簡潔明瞭,直擊內心深處,引發人深刻的思考,像在黑夜中呆慣了的老鼠見不得陽光,此刻被 晒在烈日下一般,碌碌無為的我無處可逃。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劇沒有激烈的打鬥,也沒有起伏跌宕情節的電影,...

你看完韓劇《Healer》之後有什麼感受

我沒有看過韓劇 healer 所以我對於這部劇沒有什麼感受。healer 2014年韓劇,由池昌旭 樸敏英 劉智泰等主演,講述的是用最尖端裝備武裝的夜間跑腿人 代號為healer的徐政厚 池昌旭飾 網路記者蔡榮信 樸敏英飾 與擁有大祕密的明星記者金文浩 劉智泰飾 之間,互相糾結,逐漸查清過去與現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