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和衣食住行有什麼聯絡衣食住行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2021-03-04 04:29:19 字數 2876 閱讀 3653

1樓:demon陌

吃飯穿衣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1.對衣著的影響:氣候的不同,會影響穿衣的多少和布料等等。

2.對食品的影響:由於土壤和氣候不同,造成了東方吃辣除溼,西方吃酸中和鹼土的現象,南方作物和北方作物不同,南甜北鹹。

3.對住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水熱條件不同,南方以竹樓或牆體較薄的樓為主,樓間距較小,北方牆體較厚,樓間距較大,更看重風水,吸收陽光。

4.對行的影響:南方河網密佈,主要以船和其他工具為主,北方河流較少,主要以各種陸上交通為主。

2樓:匿名使用者

吃飯穿衣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教材中幾乎每一章節都有該方面的地理知識體現在課堂上。

1、衣:七年級上冊教材在安排「多變的天氣」這一節內容時,改變了以前直接給天氣下定義的方式,通過生活提示「未來兩天內將有寒潮影響本市,氣溫將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預防感冒」來進入課堂,使學生認識到天氣變化與「衣」的關係,感覺到必須認真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有助於自己的生活。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服飾有很大不同,其中不乏獨具特色的衣飾,如藏袍。藏袍是藏族服飾的代表,右飪大襟,長袖寬領,飄帶扎腰,有何好處?一是可以保暖,必要時全身裹在袍中,夜間可當睡袋。

二是可以適應溫差的變化,夜間冷,可將雙手藏在袖中;晨後氣溫漸升,右袖脫下,以便勞作;中午氣溫高,可脫下,圍在腰間。為何會有這樣的服飾特點?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且晝夜溫差大。

由此,學生可聯絡到自己所在地區的著裝特點,思考為何「二八月亂穿衣」?並能分析出本地氣溫日較差的變化情況。

此外,新教材對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服飾也闡述了很多,如:中東阿拉伯人傳統的服裝是寬大的白色長袍,日本的民族服裝是和服,而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則身著毛皮服裝等。這樣的安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通過服飾來了解各地的地理環境效果則不言而喻。

2、食:民以食為天。教材在闡述我國區域地理的有關內容時,特別指出了北方人和南方人「南米北面」的飲食特點,接著引出形成這種特點的地理因素:

北方絕大部分是半溼潤的季風氣候,耕地多為旱地,因此就適合種植「喜幹耐寒」的糧食作物小麥,北方人因而喜食饅頭、麵條等麵食。而南方絕大部分為溼潤的**帶、熱帶季風氣候,河湖密佈,熱量和水分充足,以水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所以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而廣闊的內蒙古溫帶草原則使這裡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因此該地居民喜歡喝奶、吃肉。

青藏地區的氣候比較適合耐寒的青稞生長,藏族同胞經常食用以青稞面做成的糌粑。

東南亞居民為什麼喜食米飯?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很多有關飲食方面的地理知識,可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環境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響深遠,而每一種日常生活又會受到多種地理因素的影響。

世界的聚落一節內容中,教材安排了這樣幾個活動題:1、你能解釋下面兩種民居建築特色形成的原因嗎?(1)寒冷地區的民居牆體厚實,屋內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戶比較小,有的窗戶還裝上雙層玻璃。

在冬天積雪較多的地方,屋頂大多高聳。 而溼熱地區的民居牆體相對單薄,門窗開得較大,並建有較完備的排水系統。(2)讀東南亞民居圖,想一想,東南亞的民居又有什麼特色?

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3)北非民居的屋頂大多是平頂。這是為什麼?

(4)民居臨河臨湖分佈的現象非常普遍,在支流與幹流匯合處,或者河流入海處,往往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

此外,在世界地理教材中,還出現了許多如「因紐特人的圓頂冰屋」「葉門的土樓」「阿拉伯人的帳篷」「亞庫特人的木屋」「印尼達雅克人的高腳屋」「日本的抗震建築」等**,不僅愉悅了學生的視覺,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何關係?

在中國地理教材中,也介紹了許多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如我國南北方住宅具有「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的特點,同時我國陝北的窯洞、雲南的吊腳竹樓與氣候的關係也可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交通運輸受地貌因素的限制十分明顯,因為不同的地貌條件決定了人們使用什麼樣的交通運輸設施、交通工具和運輸方式,因而對交通運輸有著深刻的影響。平原地區地形平坦,有縱橫交錯的道路網路,傳統交通運輸方式有人力、畜力;現代有公路和鐵路等,我國南方主要是水陸運輸。山地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人們在長期改造自然的鬥爭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山地交通民俗,如石階路、盤山路等,而青藏地區的溜索則成為交通民俗的一大奇觀。

此外,沙漠之中的駱駝,青藏地區的犛牛,東西伯利亞亞庫特人的狗拉雪橇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不同地理環境中人們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地理具有無窮的樂趣,有助於地理課堂生活教學法的開展。

衣食住行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3樓:浙江衛健科技****

因為氣候是自然科學,文化是社會科學,經濟建設、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氣候影響

地理氣候環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業,

這也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國家裡也會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氣候對文化影響的部分則是相對恆定的。只要這種條件繼續存在,其影響就不會消失(當然可以發展)。

有人說,衣食住行中的"行",作為一種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對嗎?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啊 衣食住行是人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各個地域文化差異會導致人的思想觀念不同 所以每個人的需求也就不同了 希望能幫到你

5樓:匿名使用者

是被就說這轎子,北方的暖轎,南方的滑竿什麼的差距可就大了,山區騎馬,水鄉行船,這玩意可不能顛倒,呵呵呵

6樓:匿名使用者

是啊 「行」主要是利用一些交通運輸嘛 交通路線的選取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都會對它有影響啊 比方說地形啊 氣候啊 地質條件啊 等等

7樓:鐵蛋燒餅

對啊!不同的地理環境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不一樣的,就拿現在來說吧,平原電動車多,山區摩托車多啊

宋代人們的衣食住行宋朝人們的衣食住行

a 人們服飾自由,各取所好 宋代對士 農 工 商的服飾,限制極為嚴格。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 民俗 記載 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其士 農 工 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謂如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 質庫 當鋪 掌事,即著皁 黑 衫角帶不頂帽之類。街市行...

宋代人的衣食住行急急宋代人的衣食住行急急

當時的勞動者大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這種裝束就是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1 歷史發展特點 崇尚簡樸 盛行奢侈2 民族融合特點 受北方少數民族影響3 陋俗觀念特點 畸形審美 纏足.宋官服顏色與官位 紫 三品以上 朱 五品以上 綠 七品以上 青 九品以上.僅供參考 宋代對士 農 工 商 的服飾,限制極為嚴格...

苗族人的衣食住行

1 分佈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佈在世界各地,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黔 湘 鄂 川 滇 桂 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 越南 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2 服飾 苗族服飾不僅款式種類繁多,樣式各異,而且是最能代表該民族特徵的物品。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 繡 挑 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