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安康有什麼民俗風情和人文景觀

2021-03-04 00:37:23 字數 5375 閱讀 7907

1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陝西安康的民俗風情:

【文化】 緣於安康特殊的地域,尤其是歷史上的移民活動,使安康在與周圍多元文化相交相切中,交匯融合、嬗變成一個獨具特質的區域文化。安康曾是古代巴國之地,又是蜀國的屬地,巴蜀文化奠定了安康文化最早的基因;漢水流域是荊楚文化的搖籃,也是荊楚文化的根基。荊楚文化對安康人文的漫長浸潤,在安康的風俗民情、人格心理中注入了更多的秦風楚韻;秦文化、中原文化,乃至羌氐文化,也為安康文化增色添彩。

兼收幷蓄,集萬花於一束,熔眾家為一爐,風氣兼南北,語言雜秦楚,既有巴蜀之雄渾剛強,又有荊楚之柔媚清麗,也有三秦之古樸粗獷,還有中原文化的質樸通達。既沉實穩重又灑脫靈秀,既飄逸浪漫又憨厚野樸。剛而不烈,柔而不軟,兼具四方氣脈而又獨具風韻和骨質。

這些特色不僅表現在文學、書法、雕刻、古建築、古文化遺址上,更表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門類中,漢調二黃、紫陽民歌已於2023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小場子、八岔戲、安康道情、龍舟節等已列入第一批省級「非遺」代表作名錄。絢麗多彩、鮮活質樸的安康文化正魅力四射。

【民俗】 安康受自然條件、人口構成、經濟特點、宗教信仰、文化狀況等影響,民俗風情複雜多元。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安康秦風楚韻,民風淳樸,注重禮儀,民俗獨特,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中,諸如春節貼春聯、貼年畫,除夕守歲,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正月十五鬧元宵、耍社火、猜燈謎;清明節掃墓,祭奠祖先;端午節門上懸艾蒿、吃粽子;中秋節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月;重陽節登高、賞菊;臘八節吃臘八粥等,這些習俗與全國其他地區大同小異。

進入21世紀後,也有人除了保持著一定的傳統節令習俗外,開始過起了聖誕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

受巴蜀和秦楚影響的安康人,民俗內容十分寬泛,幾乎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衣、食、住、行、娛樂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有人將這些生活方式和習俗概括為「安康八大怪」:「家家戶戶泡酸菜,蒸麵稠酒人人愛,尼龍襪子套草鞋,石板上房當瓦蓋,揹簍裡面把娃帶,蟲蟲能當下酒菜,殺豬不賣薰起來」。

以這些生活方式和習俗也充分表現出安康人的質樸、淳厚、粗獷和豪爽。安康的民俗風情,還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中。從書法繪畫、剪紙、雕塑、戲劇和地方小戲到工藝品的編織和製造;從龍獅共舞的社火到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既有秦巴文化的風采,又有江南水鄉的神韻。

二、安康歷代人文景觀最典型者敘述如下:

1、 虞帝廟

《前漢書》應劭注云:「在西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舜居媯訥,在漢中西城縣西」。又說:「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劉備 以申儀為西城太守,儀據郡降魏,魏文帝改為魏興郡治。

城內有舜祠,漢高帝廟,置民九戶,歲時奉祀焉」。舜祠在今江北,《興安州志》雲:「過中渡一里,舜曾居此,一名姚墟。

」又云「明隆慶中(1567-1572),建正殿五間,大門、重門各三間。」刊碑榜曰:「虞舜陶漁河濱處」。

明萬曆十一年(1583)毀於水,廟宇坍圮。萬曆四十六年(1618)關南道吳愈、興安知州許爾忠重修,「殿廡門垣,黝堊丹漆,悉則故制」。許爾忠撰《重修虞帝廟碑》文,略雲:

「興漢江之北,舊傳為姚墟。《帝王世紀》可按也。(明)隆慶己巳歲(1569),士人耕田得琉璃脊獸、甬道暨剝落殘碣,依稀記大舜陶漁河濱處」,「當事者聞於朝,建立崇祀,春秋享獻。

」今碑佚文存,遺址上尚有萬曆四十六年重修時,閣城士民所立之「虞帝陶漁河濱處」石碑榜文一通。清嘉慶十三年(1808),興安知府葉世倬倡首再修,著名學者張澍親赴遺址考察,後撰《姚墟考》一文,辨析舜居安康的理由,並引晉朝人皇甫謐《帝王世紀》說:「今安康有姚墟者,西城本魏之安陽縣,晉太康初(約在公元280—283之間)改為安康。

故安康謂之媯墟,或謂之姚墟也」。帝舜姚姓,名重華,故有姚墟之謂。

今存世帝舜遺蹟,湖南為巡狩駕薨之虞帝廟;浙江餘姚為「舜支庶所封,舜姚姓,故曰餘姚」;冀州蒲阪姚墟,張澍認為乃司馬遷「據其所遷者而稱之。」都沒有「陶漁河濱處」的提法,這個典故出自戰國《韓子》一書,韓子曰:「農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而耕者讓畔;河濱漁者爭坻,舜往漁,期年而漁者讓長;東夷之陶者苦窳,舜往陶,期年而器以牢。

」安康古人認為這裡就是帝舜陶漁之處。是以至光緒 間,安康知縣屈壽昌特將《虞帝陶漁河濱處》石碑榜文作亭以護之。可見虞帝陶漁傳說之久遠,入人之深廣。

因此重建虞帝廟,不僅可以展現安康人文歷史之悠久,而且因虞帝陶漁河濱大大提高安康知名度,實為一處不可捨棄的人文景點。

2、 翠光臺

又稱「翠光遺臺」,安康古八景之一。建立於宋,北宋真宗二年(公元998),翰林院侍讀學士楊徽之遊山南,有《翠光臺》詩云:「釣舟浮淺瀨,一舍繞重林;雲放千峰出,花藏一徑深。

」明成化十四年(1478)創修之《金州志》,翠光遺臺為八景之一,白河知縣普暉詩云:「雲山面面樹蒼蒼,獨有遺臺擁翠光;亂抹晴煙橫古渡,輕飄瑞靄弄斜陽。」萬曆間,興安學正李正芳;康熙時,興安知州王希舜在八景詩中,都讚揚了「翠光遺臺」的美景。

因為翠光臺是地方一個重要人文景觀,於是到了明代衍變出一段美麗神話,據康熙《興安州志》之《仙釋》載:「郭尚灶賣酒翠光臺下,有道人呂姓,在柴扉道院中,往來尚灶店中飲。尚灶不取一文,如是數年。

道人授一丸,投龍窩水中即成酒。道人去後數年,復來,攜尚灶往香溪煉丹,從翠光臺端飛去。」今翠光臺雖然已廢,但作為安康古八景之一,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卻十分豐富,是安康歷史上極為著名的古建築,重建翠光臺不僅可以恢復古八景,也是遊人憑眺漢川,登高攬勝的景點。

3、忘歸亭

北宋熙寧七年(1074)建,據《興安州志》載:「在州西南五里,宋陳師道有記。」其略雲:

「相與登斯 亭以向座,則又云意舒徐,氣血和平,遽然而笑,栩然而歌,超然而忘歸。其山川之美,臨觀之樂,不言而知,言不能盡也」。

陳師道為江西派重要詩人,文師曾鞏、詩師黃庭堅,雅奧自成一家。元祐中,蘇軾薦其文行,授徐州教授,累遷祕書正字。熙寧間,其父為金州通判,師道嘗客居金州,作《忘歸亭記》。

4、至喜堂

南宋淳熙間太慰部浩建,淳熙初,郭浩以安撫便知金州,招輯流亡,開營田,積贏錢十萬緡助戶部,封太子少保,於是在金州構堂建樓,時著名愛國詩人陸游 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而至漢中,特為詩諷諫郭浩不要因修了華麗的堂室而消磨鬥志,甚而抱有隱退思想,金人仍在河洛一帶與宋軍爭戰,鼓勵郭浩以國家大局為重。這首詩就是著名的《題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安康甲第天下傳,玉題繡井摩雲煙。

落成鼓吹震百里,意氣欲壓秦山川。第中築堂最巨集麗,奎畫岌岌蛟龍纏。知公所喜在勇退,顧視解組如登仙。

公心雖爾天未可,終倚北伐銘燕然。十年宿衛功第一,小卻臥護長淮邊。帳前犀甲羅十萬,幕中珠履逾三千。

願公小緩高枕計,既今河洛猶腥羶。出師雞鹿擁皁纛,畫像麒麟峨玉蟬,是時公喜客亦樂,為公滿寫**船」。據說,郭浩讀詩後,即放棄了急流勇退的念頭,參與了北伐金人的戰爭,卒贈少師,諡曰恭懿,在金州立祠奉祀。

郭浩是抗金名將,陸游 是愛國詩人,此一段公案,實足為安康山水增輝。因此重建至喜堂,可使安康歷史悠久的人文精神得到實物證明,從而也可使安康城山水之美更加完整。

5、忠惠王廟

在西堤南端,奉祀唐中和年間金州刺史崔偉。據康熙《興安州志》載:「建立於宋,有元人二碑在焉,其一雲:

『神之功德,宋已刻石,嘉定五年重加封號,至正改元,辛巳(1341)十一月重修行祠,金州吏目康道積撰文』。另一碑文,則興元學政黃理仙撰(文載《安康碑版鉤沈》,碑現藏於陝西省西安碑林),題曰《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碑文記載了元末紅巾農民起義軍攻佔安康的歷史事實,同時也讚揚安康「去城百步,有漢江之清波自山番冢盪漾東流,歷洋州縈紆數千百里而至於金州之境。

其舟車輻輳,商賈接踵,實秦頭楚尾之都會也。」特別是碑陰鐫刻了五十多元代軍政官銜和少數民族(蒙、回、維族)姓氏,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性,在國內石刻藝術長廊中佔有一席之地。

明正德二年(1507),金州刺史王溥重修並建山門廊廡;清康熙時,興漢鎮總兵官程福亮捐資補葺,黝堊丹漆,金碧輝煌,誠一郡勝景。光緒二十一年,陝安鎮總兵官姚文廣再修,恢巨集其規模,並建碑亭,廟貌更加巨集闊雄麗。今雖不能恢復廟貌,但為了證明安康人文歷史的博大精深而不僅只是山色水光,仍可以複製重刊《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於西堤南端建亭以護之,使之成為安康城區一個重要的景點。

6、 藥王山(廟)

《興安州志》雲:「西南五里曰藥王之山,孫思邈之神居之。仲春初吉,郡人爭赴,其俗然也。

」又說:「藥王廟,孫真人思邈常往來山中採藥,後人立廟城西五里士阜之上以祀之,殿前黃揚一本,相傳已數百年矣。」廟建於宋,明成化八年(1410)郡守鄭福葺修飾;萬曆間,郡藥肆捐重金恢郭之,美侖美奐,遂為郡城士民遊樂之區。

古人題詠甚多,劉應秋《十月朔後,同諸友痛飲藥王山》:「列坐呼盧興未闌,澄江日晚晚天寒,壺傾木客休估酒,醉臥螺紋第幾盤」,尤為膾炙人口。又有「封苔倚石凸還凹,俯背飛鴉高復低;有客登樓傳老句,逢僧說偈止兒啼」等詩句。

光緒中,醫士郭天元籌款重修,署西安府事宮爾鐸為之記。其略雲:「邑西藥王山,興郡之勝景也,一灣碧水,青山四圍,景色翠茜,不可名貌,遊觀之樂莫先焉。

」今藥王山已成殯儀館,奪一郡之風水,殊為可惜,若能遷出,重修藥王殿,旁建小亭,連山虛郭,沿山脊升降,嬌若游龍之勢,將是何等壯麗雄奇!

7、文昌宮

安康郡城香溪洞公園已成景點,以此為軸心,城區負郭之南,西有藥王之廟,東則重建文昌宮,彼此呼應,連成一線。文昌宮建立於明嘉靖間,《興安州志》載:「南七裡曰文筆之峰,岌然刺天,滿 歲春暮,野花被山,其旁一峰,為明時州守鄭時亨所增築,建文昌宮於其上」(在陳家溝腦東岸山上。

)清光緒十九年,知府童兆蓉在舊址上重建文昌宮。安康舉人羅鍾衡撰《重修文昌宮碑記》,略雲:「舊址上加磚積土築為高臺,蓋與城郭相望也。

門外伐石為路,寬一丈,長五十丈,下至山麓,陳家溝水環繞焉。又為石橋達於兩岸,所以便往來也。登閣眺望,覺閣之壯麗,出雲氣而攝鬥牛。

所謂『兩城煙火,瞭如指掌』。至於原溪映帶,平疇如畫,遠帶漢水,檣帆上下,而既見者皆出乎履舄之下。漢之北上臺、中臺、**,勢若星拱,而牛山之崢嶸靚麗遙相影對,其左右則龍王寨矗立於東,鯉魚小盤據於西,合形輔勢,無不效伎于山門之前,亦郡中一大奇觀也。

」除以上幾處久負盛名古建築外,據康熙《興安州志》載,還有若干亭臺樓閣,錄如下:

8、望江樓 《興安州志·古蹟志》:「在漢南岸,昔人觀競渡處。」

9、望雲亭 《興安州志·古蹟志》:「在城東北三十步。」

10、 綺川亭 在州治北。

11、翠光亭 在翠光臺之左。

12、 枕戈碑 「又曰御書亭,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御書『枕戈』二字賜郭倪,立碑西城。」

13、 回龍觀 「在郡城西北隅,漢水之濱,竹樹叢集,紺窗掩映,盡堪遊目,清康熙時胡愷建,」知州王希舜撰《回龍觀碑記》。

安康又有四大叢林,名著於外。據《興安州志》載;萬春寺:建立於唐鹹通年間,南嶽懷讓祖師開山。

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林木鬱蔥,昔有大竹千竿,翠綠可愛。被明陝西按察使張渙譽為「可繪真圖」的寺廟,廟前白雲洞石窟,有唐至明題詠10餘首。天聖寺:

在西津渡之南,建立於宋,規模雄闊,壯麗可觀。明嘉靖吏部侍郎溫仁和《遊天聖寺》詩:「紅日浴江濛霧雨,晨鐘禮佛聽蛟龍。

」是郡人暇日 趨之地。新羅寺:在西津渡北,唐貞觀時新羅國(今韓國)僧人建,內有懷讓禪師讀書庵。

東嶽廟:即雙溪寺。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宣撫使張浚重修,郡守王彥董其役,明末毀於兵火。

順治間重修,嘉慶間再修,請西蜀高僧日杲主持,易名雙溪寺。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師在此學習戒律,開端淨土。以上四廟形成犄角之勢,中間一脈漢水,映帶郡城,佈局十分精奧。

什麼是民俗風情,民俗風情是什麼

民俗風情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 民族 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 共享 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它是在普通人民群眾 相對於官方 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 風 而...

四川的民俗風情有哪些,四川民風民俗有哪些

走人戶漢族社會習俗。四川民風民俗有哪些 1 祭杜主 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 啼血 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

有哪位好人告訴一下匈奴的特色民俗風情和特色的舞種?跪求啊

去當地cosplay定做就可以了,費用有點高,或者有那種專門給人家設計衣服的店 愛國故事,要簡短的,在哪裡有啊?哪位好心人幫我寫一篇,關於愛國的作文。最受人氣的 有哪些?丁墨的 他來了,請閉眼 加入蝸牛有愛情 很贊 我通宵看完的 秦皇島北戴河特色小吃有那些啊?能不能彙總一下,詳細說說 秦皇島有自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