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樹的歷史,山西老槐樹的來歷和歷史分別是什麼

2021-03-04 00:29:47 字數 5176 閱讀 2683

1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末年,自然災害頻有發生,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同時統治者的高壓統治,導致紅巾軍起義,戰亂紛爭,民不聊生,人口大量減少。明初洪武年間開始從山西移民墾荒,使農業有所恢復。明惠

帝建文元年(2023年)又發生了「靖難之變」戰亂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東、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涼局面,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明代時,當時將山西境內的許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遷往其他省份。根據《明史》、《明實錄》等史書記載,自洪武六年(2023年)到永樂十五年(2023年)近50年內,先後共計從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

這些移民遷往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等十餘省,500多個縣市。 在中國北方地區,大量的民間家譜、碑文資料有詳細記載,在地方誌如《溫縣誌》、《寶豐縣志》、《寧陽縣誌》、《丹風縣誌》、《商南縣誌》、《山陽縣誌》等都明確記載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東、東北等地區仍流傳著一句民謠: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現在古大槐樹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有20餘萬人前往景區祭祖。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臨汾市洪洞縣城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這裡雖然沒有什麼巨集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

元**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

洪洞大槐樹風景(1)(20張)、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

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巨集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

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

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據我老家的村民說,我們村就是那個時候從大槐樹遷移出來,以充實北部邊防的,村裡的家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記起的。

)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範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

明**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二年,宦遊山東的洪洞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樑畫棟,飛簷斗拱,精巧玲瓏。

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

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

洪洞大槐樹風景(2)(34張)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2樓:孫亦磊

洪洞大槐樹,又稱古大槐樹,山西大槐樹,位於中國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是明代的一處移民基地。

詳見

3樓:藍色青椒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持續17年的元末農民戰爭主戰場在黃河下游、黃淮平原一帶,使山東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樂陵一縣,僅剩400餘戶;濰縣之族姓,惟存李、金二姓......連當朝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

「中原諸州,元季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

與元**武力統治國家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很有頭腦的政治家,他知道用經濟來發展國家。當時,農業佔國民經濟的百分之**十,恢復農業,離不開勞動力,快速恢復勞動力的辦法就是移民。明初移民席捲全國,最為大家熟知的便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

可以說,當時山西是移民的不二之選。據史料記載,明朝建立時,山東、河南的人口都只有不到200 萬,而山西的人口竟達400多萬。這得益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西有呂梁山,東有太行山,在天然屏障的護佑下,受戰爭的影響比較小。

但晉北、晉中都是山地,只有晉南地區可以耕種,人多地少,百姓的生活非常苦。於是,朱元璋決定將「狹鄉之民遷於寬鄉」,數十萬的山西農民,不得不被迫離開故鄉,遷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遷徙大潮,由此。

辦理移民的官署就設在山西洪洞城北的廣濟寺。離廣濟寺不遠處有一棵直徑 3米多的大槐樹,被老百姓供奉為神樹,是洪洞的地標。官差就張榜文,貼告示,將移民集中到大槐樹下登記造冊,併發給「川資」、「憑照」,督促他們上路。

當時移民都是靠走,從太原到洪洞快走7 天,慢走要8天,不可能把山西各地的移民都集中到洪洞發派。但是大槐樹是移民官署的象徵,說到移民,自然就和它聯絡到了一起。

大槐樹移民活動,由明初開始,前後持續100多年。僅在洪武年間,就從洪洞一帶遷出幾十萬人。他們有的直接分佈到冀、魯、豫、皖等省,有的間接分到川、滇、黔以及東北、內蒙等地。

在移民墾荒中,國家發給耕牛、種子、土地、並免三年租稅。經過移民的辛勤勞作,使原來荒涼地區的耕地面積大量增加,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同時對鞏固邊防和促進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也做出了貢獻。

這些地區的遷民臨行前,大部分人在洪洞大槐樹下,辦理遷移手續,領取戶部頒發的遷移堪今,敘舊告別,然後各奔去處。

由於這些移民是在洪洞大槐樹下辦理的遷出手續,便把洪洞大槐樹當作自己的故鄉,至今在中國北方地區還流傳著「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諺語。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祭祖習俗收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園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和「民俗體驗區」三大主題區域,有碑亭、

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牌坊、一代大槐樹(仿)、中華姓氏苑等5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景區堅持多元化發展,已形成為景區、民俗飯店、旅行社三大經營版塊,成為了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服務區,為大槐樹移民後裔營造了老家的氛圍,同時滿足了廣大移民後裔尋根祭祖、旅遊觀光、休憩、餐飲、購物的需求,是廣大移民後裔進行深度文化體驗,瞭解老家民俗的最佳選擇。

山西老槐樹的來歷和歷史分別是什麼?

4樓:孤倚危樓

來歷是洪洞大槐樹移民。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且是交通集聚地,明朝**便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的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寺旁的大槐樹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為此,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鸛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鶴窩。」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來自山東、河南等18個省市的移民後裔也經常聚首古槐遺址,緬懷600多年前大槐樹百萬大移民的滄桑歷史,形成了「大槐樹尋根」的獨特風俗。

歷史:元朝末年,元**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頻,終於激起紅巾軍起義。元**進行殘暴的鎮壓,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

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

在元末戰亂時,山西,卻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傳說明初大槐樹移民時人們都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官府廣貼告示,欺騙百姓:「不願遷移者,到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天內趕到。願遷移者,可在家等待。」

聽到這個訊息後,人們紛紛趕往古大槐樹下,第三天,古大槐樹四周集中了十幾萬人。這時,大隊官兵包圍了大槐樹下手無寸鐵的百姓,一個**大聲宣佈:「大明皇令,凡來大槐樹之下者,一律遷走。

」不久人們醒悟過來,哭喊叫罵,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官兵強迫人們登記,發給憑照,遷往他鄉。

洪洞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巨集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

汾河灘上的老鴰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

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就是這首民謠的來歷。

遷出的移民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

洪洞大槐樹移民:從明朝洪武六年(公元2023年)至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2023年)共進行了十多次大規模的移民,是明初大移民的重要部分。

現在洪洞縣老槐樹下有一座「祭祖堂」,內設神櫥十座,凡從大槐樹下遷出的移民,每一個姓氏設一個牌位,共計881姓,881個牌位。正堂口,設一供桌,人口最多的王、張、李、劉等九大姓的列祖列宗牌位陳列桌上,供前來祭祖的人們祭拜。

其他姓氏,分列各神櫥內。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現在說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是從這裡來的。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槐鄉的後裔已遍佈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山西洪洞大槐樹家譜劉姓家譜,洪洞大槐樹的移民都有哪些姓氏

山西洪洞大槐樹家譜劉姓家譜 100 世劉備 玄德 101世劉 永 公壽 102世劉晨 耀輝 103世劉乾清 玉靜 104世劉文琥 文虎 105世劉麟 麒 106世劉振河107世劉習文 雅 108世劉棣鑑 瑾升 109世劉淳震 繼明 110世劉坤仁 若宰 111世劉丹 子圭 112世劉昞 延明 113...

洪武年間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所涉及的姓氏以及歸屬

現在的洛寧縣的就是從那時候遷的。崔氏 朱姓從 遷出移民後又遷到 洪洞大槐樹的移民都有哪些姓氏?很多報道上都說 要問我從 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百家姓中趙錢孫李王張都是 移民的 移民姓氏有門,郭程,李,孫,高。洪洞大移民涉及八百多個姓氏,記不清了。明朝初期大移民,881個姓氏從山西大槐樹出發,看看有你家...

山西洪桐大槐樹和什麼故事有關關於大槐樹的傳說!

明初的六次移民 事情要追溯 到元末明初。元朝末年,戰爭連綿不斷,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到了明朝初年,我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區呈現著民多逃亡 城廓為墟 田地荒蕪的冷落 淒涼景象。山東 河南 河北受戰爭破壞最為嚴重。到了永樂初年,情況仍未好轉。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緊接著又出現了較大的天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