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連和移就的區別,移就和擬人有什麼區別

2021-03-04 00:28:15 字數 5881 閱讀 2827

1樓:傾心清心

1.」拈連」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聯絡,巧妙地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用於乙事物,這種修辭方法叫拈連。例如:

他飄飄然地飛了大半天,飄進土穀祠,照例應該躺下便打鼾。(魯迅《阿q正傳》)

「飛」和「飄」都不是形容人的詞語,在這裡巧妙地用於描寫阿q,表現了阿q在調戲小尼姑之後得意的心情。

2.「移就」就是:遇有兩個印象連在一起時,作者就把原屬甲印象的性狀移屬於乙印象的,名叫移就。我們常見的,大概是把人類的性狀移屬於非人的或無知的事物。」

例如:她們被幽閉在宮闈裡, 戴個花冠,穿著美麗的服裝,可是陪伴著她們的只是七絃琴和寂寞的梧桐樹。」(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寂寞 的 梧桐樹」寂寞原本形容」她們」被移用來描寫梧桐.

看完這兩個例子你明白了嗎?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拈連。在兩類事物連說的時候,把適用於前事物(一般是具體的)

的詞語順勢用於後事物(一般是抽象的),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這種修辭方法就叫做拈連。例如:

1、鎖得住自由的身,鎖不住革命精神。

2、母親為兒縫軍衣,情意縫在兒心裡。

3、織魚網啊,織魚網,織出一片好風光。

4、當年***帶領隊伍下山去挑糧食,不就是用這樣的扁擔麼?那肩上挑的**是糧食?挑的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

從以上例子可見,由於前一事物的出現,將本不適用於後一事物的詞順勢借用,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形象了,這就是拈連的妙處。

拈連也有省略形式,例如:

5、我們的肩上扛著中華民族的尊嚴。

「尊嚴」是抽象的,本不能「扛著」,這種直接的借用可算是拈連的省略形式。

二、移就又叫移用,是有意將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用於乙事物,從而簡練而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質的一種修辭方法。例如:

1、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那艱難的錢。

2、魯迅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立起來的頭髮。

3、那悲慘的皺紋已漸漸爬上了額頭。

4、在微微搖擺的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

5、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曆,會埋著個這樣蒼白的日子。

從以上例子可見,加點的詞本來都是不能修飾它後邊的中心語的,但這裡卻用了,而且還有言簡意賅的效果。這就是移就的魅力所在。

三、區別

比較拈連同移就,不難看出二者的相同點:都是將用於甲事物的詞用在本不適用的乙事物身上。

二者的不同點是:

1拈連的甲事物要在前面出現,而移就則不需要出現甲事物。

2拈連所用的詞一般是動詞,做謂語,而移就所用的詞一般是形容詞,做定語。

3作用不一樣:前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動,後者的作用是簡練而深刻。

移就和擬人有什麼區別?

3樓:暴走少女

一、修辭手法不同

1、移就

「移就」,指有意識的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法。 一般可分為移人於物、移物於人、移物於物三類。具有使文句更簡潔生動、使語句表達力強、給人想象的空間給人以無窮詩意的作用。

2、擬人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二、表達作用不同

1、移就

總用法而言之,移就看著好像用詞不當,但正是這種不當,卻創造出了一種美麗,創造出了一種意境,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情調,產生了無窮的藝術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辭效果。

但是移就修辭格偶一為之,會使人覺得新鮮有趣,然而用多了不但不會使人感到驚奇,反而會使人生厭,所以要避免在一篇文章中大量運用移就手法。

2、擬人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三、描寫方法分類不同

1、移就

1)移人於物

一移人於物。把描寫人的詞語移用來描寫物,從側面襯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2)移物於人

把描寫事物的詞語有意識地移用來描寫人。

3)移物於物

把修飾甲事物的詞語有意識地移用來修飾乙事物。

2、擬人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等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是擬人移就和擬人區別

所謂「移就」,就是兩個事物相關聯時,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移過來修飾乙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 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人性」移於「物性」。例如:1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 李白《菩薩蠻》)2看著他們那雙懶洋洋的筷子,我的心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張 潔《挖薺菜》)例1把原屬於人的感受的詞語「傷心」移用於「綠色」。例2中的「懶洋洋」原形 容人沒精打采的樣子,這裡卻移來形容「筷子」,簡潔地表明飯菜不合口味,吃飯情緒不高,連筷 子也懶得舉的情態。

二、「甲特性」移於「乙特性」。例如:3吳淑蘭的心,被革命競賽的熱情燃 燒著,早已飛回她的隊員中去,飛到田野裡去了。

無論張臘月和她的隊員們怎樣苦苦勸留,說什麼 也留不住。(王汶石《新結識的夥伴》)4這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再和諧不過的。(《威尼 斯》)例3中的「燃燒」本來是指可燃物著火的樣子,這裡移來形容人的心情被某種情形激動著, 達到了非常高漲的地步。

例4中的「節奏」本來是**方面的術語,指**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 強弱、長短的現象。這裡用來說明建築物色彩的濃淡強弱和位置高低錯落的情況。移就,從表面上 看,它似乎是「張冠李戴」,其實是「移花接木」。

移得好,可以使文章語言具有新鮮、簡煉、生 動形象的特點。移就大多是把表達人的思想觀念的詞語移用於其他物體上面,在這點上它跟「 擬人 」有某些相似之處。但是,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法,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從內容 上看,「擬人」重在把物人格化,就是把事物當作人來描寫;「移就」則是把甲性狀詞語移屬於乙 ,重在移而就之,它不把事物人格化,也就是不把事物當作人來描寫。例如:5......竹子不象松樹 那樣愛擺大架子,而是平易近人,只要房前屋後有一點空隙,它都可以安之若素,並且一年到頭陪 伴你而從不變色。

(馬南邨《燕山夜話》)此例為擬人。「竹子」本來是一種植物,這裡卻把它當 作人來寫,說它不愛擺大架子,說它平易近人,說它安之若素,還說它肯陪伴你。把竹子寫得有性 格,有理智,有感情。

而例2中將「懶洋洋」移去修飾「筷子」,是為了表達飯菜不合口味的情狀 ,並不是把筷子直接當作人來描寫。(二)從形式上看,「移就」的語言成分限於表性狀的詞語( 主要是形容詞),在句子結構中大多充當定語;而「擬人」所選用的詞語,在句子中大多作謂語。 總之,「移就」是把屬於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來描寫乙事物性狀而物不變;「擬人」是把事物當作人來寫而物變人。

移就和擬人的異同

5樓:百度使用者

所謂「移就」,就是兩個事物相關聯時,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移過來修飾乙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人性」移於「物性」。例如: 1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李白《菩薩蠻》) 2看著他們那雙懶洋洋的筷子,我的心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張潔《挖薺菜》) 例1把原屬於人的感受的詞語「傷心」移用於「綠色」。例2中的「懶洋洋」原形容人沒精打采的樣子,這裡卻移來形容「筷子」,簡潔地表明飯菜不合口味,吃飯情緒不高,連筷子也懶得舉的情態。

二、「甲特性」移於「乙特性」。例如: 3吳淑蘭的心,被革命競賽的熱情燃燒著,早已飛回她的隊員中去,飛到田野裡去了。

無論張臘月和她的隊員們怎樣苦苦勸留,說什麼也留不住。(王汶石《新結識的夥伴》) 4這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再和諧不過的。(《威尼斯》) 例3中的「燃燒」本來是指可燃物著火的樣子,這裡移來形容人的心情被某種情形激動著,達到了非常高漲的地步。

例4中的「節奏」本來是**方面的術語,指**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這裡用來說明建築物色彩的濃淡強弱和位置高低錯落的情況。 移就,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是「張冠李戴」,其實是「移花接木」。

移得好,可以使文章語言具有新鮮、簡煉、生動形象的特點。 移就大多是把表達人的思想觀念的詞語移用於其他物體上面,在這點上它跟「擬人」有某些相似之處。但是,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法,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從內容上看,「擬人」重在把物人格化,就是把事物當作人來描寫;「移就」則是把甲性狀詞語移屬於乙,重在移而就之,它不把事物人格化,也就是不把事物當作人來描寫。例如: 5......竹子不象松樹那樣愛擺大架子,而是平易近人,只要房前屋後有一點空隙,它都可以安之若素,並且一年到頭陪伴你而從不變色。

(馬南邨《燕山夜話》) 此例為擬人。「竹子」本來是一種植物,這裡卻把它當作人來寫,說它不愛擺大架子,說它平易近人,說它安之若素,還說它肯陪伴你。把竹子寫得有性格,有理智,有感情。

而例2中將「懶洋洋」移去修飾「筷子」,是為了表達飯菜不合口味的情狀,並不是把筷子直接當作人來描寫。 (二)從形式上看,「移就」的語言成分限於表性狀的詞語(主要是形容詞),在句子結構中大多充當定語;而「擬人」所選用的詞語,在句子中大多作謂語。 總之,「移就」是把屬於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來描寫乙事物性狀而物不變;「擬人」是把事物當作人來寫而物變人。

開的文字所披露的事實,也就是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現象,難免膚淺片面;後者卻可以看到真相和實質,看到被公開的文字有意無意掩蓋掉的「中國的脊樑」。開頭的那個短語一再提醒讀者注意下列事實是公開的文字所披露的。「是事實」等三個短語,魯迅先生並非僅僅來強調它們都是事實,而是表明「中國人失掉自信力?

的觀點並不符合事實。魯迅批駁對方的觀點,並不是因為對方據以得出結論的事實不是事實,而是說,你說的雖是事實,但我們看這個問題卻不能只根據這些事實。肯定對方得出結論的材料符合事實,在反駁上是欲抑先揚,在理論上則為樹立自己的觀點打下基礎。

正是由於這些材料「是事實」,所以下文則說失掉自信力的觀點用以指一部分中國人「則可」,用以指所有的中國人「簡直是誣衊」。假如不先肯定它們「是事實」,那麼這裡的「則可」就落了空。可見要想深入領會作者的表達意圖,有時就得咬文嚼字,在反覆的咬嚼中,文字的滋味才能品嚐出來。

如果囫圇吞棗,感受也往往是混沌一片。 區域性在整體中獲得意義和價值 任何一個文字都是由言語形式「怎麼說」和言語內容 「說什麼」構成的。但是讀者首先感覺到的只有言語形式, 即文字的物質存在方式。

言語形式是一個由文字組成的延伸 於一定空間中的語符系列,是具體可感的。這個系列當然可以運用語文知識把它分割成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等方面進行語言學的分析研究,以獲得它的語言意義。但這種分析研究並不見得有助於讀者對文字言語內容和意義的理解。

這是因為文字作為言語主體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是一個整體的存在,不是像語言知識那樣可以條分縷析的。每一個平面和層次上的語言都與文字的整體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絡,讀者所能感知到的不再是純粹的語言,而是語境化的語言,也就是具體的言語行為和言語成果。言語是活生生地蘊含了豐富的個人內涵的存在,與作為一套抽象的公告符號系統的語言不能放在同一個平面上被考察、被感知,它是言語主體的個性、情感、直覺、意識、潛意識等心靈世界的投射,富含各種情感意義、直覺意義和審美意義。

因此,對構成文字的每一個區域性的語言文字,都應該把它放在文字的整體精神世界中去探尋和確定其意義和價值。 1.區域性言語的意義是其語言意義和文字語境意義的融合 語言的意義是經過理性的抽象得來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和公共性,而言語作為使用語言的行為和產品,關涉到具體的說話者和聽話者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關涉具體的情境和言說的目的、意圖等等,帶有豐富的個人內涵和語境色彩。感受言語的份量和色彩,既要結合它的語言意義,更要聯絡上下文的語境。

例如「家」這個詞通常的語言意義指的是一種固定的生活場所,但出現在《日出》的女主人公陳白露的臺詞裡,卻產生了無限的情感意義和審美意義。 《日出》第四幕,當陳白露聽到茶房王福生說客人都各自回家了之後,低聲自語:「是啊,誰還能一輩子住旅館!

我和他該是玩夠了,夠了,我也想回家去了。」顯然這裡的「家」不僅使我們意識到固定的生活場所,更能使我們感受到一種安全、舒適和溫暖甜蜜的心理體驗。正是這種體驗與陳白露當時的生活境遇構成了強烈的反差,相形之下,這位風塵女子無家可歸的悲慘下場顯得愈發令人同情。

如果脫離了文字的語境,就難以理解作者附著在語言上的良苦用心,也就無法品味到言語的豐富韻味。

拿綠卡和拿到澳洲國籍有什麼區別澳大利亞移民綠卡永居國籍有什麼區別?

1 綠卡只是永久居留權,通常稱pr。可以在澳洲永遠居住下去,並在許多方面與該國公民享受同等待遇。可以在5年時間內自由的 無限次的往返於澳洲。同時,可以自由地到紐西蘭定居,享有紐西蘭綠卡的所有權利。2 從福利政策的角度來說,新的永久居留簽證持有者在最初2年內不得申請失業救濟 緊急綜合救濟和學生津貼,其...

公開版和移動4g版有什麼區別移動4g和移動4g公開版有什麼區別

蘋果手機移動4g版和公開版的區別 公開版 相對於定製版手機而言,指不是由運營商定製的手機,通常在公開渠道場上銷售,也沒有運營商話費補貼。3g時代,公開版手機通常支援wcdma g 雙模 4g時代,通常支援2g 3g 4g,即所謂 全模手機 在國內,可相容中國移動 中國電信 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的通訊制...

黃曆中移徙與入宅有什麼區別請問在黃曆中的入宅和移徙有什麼區別?

入宅 是指 入宅儀式 搬家 不管當事人搬的家是新蓋好的房子還是搬入曾有人住過的二 多 手房都是 入宅 移徙 是指 入宅儀式 入宅 或移動屋內的傢俱。在民間用的通書便覽才分 入宅 遷居 移居 和 移徙 官方用的協紀辯方書的鋪注萬年書只用 移徙 不用 入宅 遷居 移居 因此 入宅 和 移徙 都是可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