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有哪些傳統文化與習俗

2021-03-04 00:26:40 字數 4764 閱讀 4466

1樓:米格戰鬥機

1,節慶、禮儀食俗

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炸油饊子、烤饢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

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幹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

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2,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

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

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

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吃飯或與人聚談時,不擤鼻涕、吐痰,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

3,衣著習俗

維族男子喜穿長袍──「袷袢」,右衽斜領,不用鈕釦,用腰帶扎腰;婦女多在寬袖的連衣裙外套上對襟背心;男女都喜歡戴稱為「多帕」的小花帽,穿皮靴。婦女的飾物有耳環、手鐲、項鍊。

2樓:鵝子野心

維吾爾族的文化

信仰維吾爾族群眾現在普遍信仰伊斯蘭教。

歷史上,維吾爾族曾經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

10世紀末,喀拉汗王朝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到了公元15世紀時,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地區逐漸佔據統治地位,成為全民信仰的宗教。

伊斯蘭教有不同的教派,維吾爾族大多數人信仰遜尼派的教法學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神祕主義的蘇菲派,在新疆稱為依禪派。此外,還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

遜尼派自稱正統派,是伊斯蘭教教徒最多的派別,他們篤信胡達和胡達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蘭經》。

禮拜寺是遜尼派教徒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新疆的依禪派尊奉遜尼派教義,但是在對《古蘭經》和《聖訓》的解釋上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倡「不重今生重來世」,要禁慾、苦行和守貧。

麻札是依禪派教徒活動的中心,朝拜麻札是該教的重要特點。

飲食維吾爾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拉麵等。

饢,是用小麥面或玉米麵製成的,在特製的火坑內烤熟,為形狀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圓形餅。

抓飯,維吾爾語稱「頗羅」,是用大米、羊肉、羊油、食油、胡蘿蔔燜成的一種飯食,味道鮮美。

蒸包子,維吾爾語稱「曼它」;烤包子,維吾爾語稱「撒木薩」,用面做皮,用羊肉丁、羊油拌少許洋蔥做餡,皮薄肉多。

另外有拉麵、炒麵、湯麵、「納仁面」等。名菜有烤全羊、清燉羊肉、烤肉等。

維吾爾族嚴格禁止吃豬肉、驢肉、狗肉、騾肉。

在南疆部分地區還禁食馬肉(北疆牧區或農牧區則無此限制)。

一般未唸經宰殺的牲畜和家禽也禁食。

維吾爾族喜歡飲茶。

服飾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繫一長帶。

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鍊等。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髮辮,以長髮為美。婚後一般改梳兩條,辮梢散開,頭上別一把新月形的梳子作為裝飾,也有將雙辮盤成髮髻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傳統的服裝和服飾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時裝。

建築維吾爾族傳統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為「外間」、建築「餐室」、「後室」三種基本平面組合形式。

各地區大都以一種形式為主,但同一形式在具體佈局上也有較大差別。

浩瀚的沙漠、劇烈的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的生態環境,使維吾爾族非常注重對環境的改造和美化,因而庭院式的住宅往往開闢有果園花圃、白楊、葡萄棚。

維吾爾族重視房屋的裝飾,呈現出多樣化的裝飾手段。不過,每個家庭牆壁上都掛有壁毯,土坑上都鋪有地毯,這是其共同的特點。

禮節維吾爾族人路遇尊長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見要握手,婦女相見要互相擁抱,貼一下右臉,都以「撒拉木」問安,最後,雙手撫膝躬身道別。晚輩要先向長輩施禮,現在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

維吾爾族普遍認為賓客盈門是令人羨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時到來,要分男女長幼進門,上炕入座,最尊貴及最年長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間主人特意鋪的褥子上。飯前飯後主人都會提著洗手壺為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沖洗三遍,客人不得將水亂甩。

主人先給每人斟一碗茶水,雙手敬上,然後在客人面前鋪開一張餐布,擺上各種點心、瓜果及美食,有條件的還要宰羊款待來賓,讓客人盡情享用。有時主人會彈起都塔爾、熱瓦甫等民族樂器,以歌舞助興。用餐結束時,在年長者的帶領下,要念「都瓦」祈禱。

如果天晚了,主人總要熱情挽留,拿出最好的被褥給客人用。客人臨走時,主人總要送出大門以外,目送客人遠去。

語言文字

語言現代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民族的共同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歷史上,維吾爾語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古突厥語階段(7-13世紀),察合臺語階段(14-18世紀),近代和現代維吾爾語階段(19世紀至今)。

現代維吾爾語在中國共分為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標準語以中心方言為基礎,以伊犁—烏魯木齊語音為標準音。維吾爾語與同語族的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等親屬語言既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

文字維吾爾族使用文字的歷史十分悠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區採用不同的字母系統書寫自己的語言,文字名稱也不相同。

8世紀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政權的回紇人曾用突厥如尼文。9世紀至15世紀之間,今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以及蔥嶺西的回鶻人都曾使用過以粟特字母為基礎的回鶻文,但各地區使用的時間長短不同,東部的回鶻佛教徒使用的時間最長。

蔥嶺西回鶻和葛邏祿等部建立的喀拉汗王朝自10世紀信奉伊斯蘭教後,改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稱為王朝突厥文。這種文字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不斷擴大使用範圍,在15世紀基本取代了回鶻文,成為維吾爾族和新疆、中亞一帶突厥語諸族通用的文字。由於起初主要使用在原察合臺汗國的領地,故稱為察合臺文。

現行的維吾爾文,是在晚期察合臺文為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經過不斷改進和補充,迄今已成為維吾爾族全民通用的文字。2023年,曾進行過拉丁化的文字改革,但由於全面改用新文字的條件尚不成熟,故2023年9月起停止使用新文字。

文學維吾爾民間文學體裁形式多樣,有民間故事、寓言、笑話、諺語等。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故事內容往往是統治者殘酷盤剝勞動人民,而勞動人民利用智慧,巧妙地揭發和挫敗統治者的陰謀詭計,如《桑樹蔭影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等。還有鼓舞勞動熱情,抒發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教育後代,以及描寫愛情生活的故事,如民間故事《三條遺囑》是教育人民要團結互助,戰勝困難,從而獲得幸福的故事;《兩個懶漢》是教育人們要熱愛勞動,不圖安逸享受的故事;《聰明的其滿汗》、《農家姑娘》、《鍾情機智的女人》是對維吾爾族婦女們勤勞和高尚品德的熱情讚揚和歌頌。

古典文學

維吾爾古典文學以《烏古斯可汗傳》、《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辭典》、《真理的入門》和《五部長詩集》最為著名。

《烏古斯可汗傳》,又稱《烏古斯可汗傳說》,是在古代維吾爾族人民中廣為流傳的一部民間英雄史詩。其內容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古代維吾爾族古老的神話、傳說;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烏古斯可汗征戰的歷史。

它用民間史詩特有的寫法敘述了許多歷史故事,再現了維吾爾族先民社會生活的原始風貌,對於研究古代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學和語言具有重要的價值。

《福樂智慧》是玉素樸·哈斯·哈吉甫獻給當時喀拉汗王朝的君主不格拉汗的。用突厥文寫成,直譯應為「給予幸福的知識」。闡述詩人經邦治國的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體現了詩人倡導的行為準則和人生理想。

詩歌總結了維吾爾族草原遊牧文化,詩人公開宣稱「以秦國聖哲的至理微言寫成」,既繼承了漢族文化,又接受了阿拉伯、波斯和中亞文化的影響,從而開創了維吾爾文學的新時代,這部輝煌鉅著具有深刻的社會性、哲理性、優雅的藝術性和多種文化的相容性,影響大、流傳廣。目前,《福樂智慧》在國內有維文、漢文版本,在國外已有俄文、英文、德文、土耳其文、烏茲別克文、哈薩克文、吉爾吉斯文等多種全譯本和日文、烏克蘭文等節譯本。

《突厥語大辭典》是瑪赫穆德·喀什噶裡於公元2023年用阿拉伯語編寫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大型突厥語辭典。這部辭典提供了有關新疆和中亞地區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和各種專業術語,可稱為一部關於突厥民族的簡明百科全書。全書除了長篇序言外,共有七千多詞條。

《突厥語大辭典》附有一幅圓形地圖,這幅地圖描繪出作者當時所瞭解的世界,也是流傳到今天的最早和最完整的中亞地圖。

《真理的入門》是由艾合買德·尤格納克寫於13世紀初的一部勸戒性長詩。用阿魯孜韻律的木塔卡里甫格式寫成。作者以伊斯蘭教的倫理道德觀念,勸戒世人遵循教規和公德,以此恢復社會的秩序和寧靜。

《真理的入門》對研究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維吾爾文學、語言、歷史和哲學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五部長詩集》由艾裡希爾·納瓦依創作,為五部敘事長詩的合集,用察合臺文寫成,其哲學思想對維吾爾族的倫理道德的形成影響極大。五部敘事長詩中以《聖賢傳》最為有名,記述了伊斯蘭教發展史上的一些著名聖賢人物,對維吾爾古典文學影響很大,並在維吾爾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此外,17世紀—20世紀初還出現了一些揭露封建統治勢力與封建**制度的作品,如赫爾克特的《愛情與苦惱》、阿不都克熱木·那扎裡的《熱比亞一賽丁》、《萊麗與麥吉儂》等。

現當代文學

維吾爾現當代文學受**影響較大。**、戲劇的出現,突破了過去以詩歌獨尊的傳統,代表作有黎·穆塔裡甫的《黎·穆塔裡甫詩選》(漢文)、《黎·穆塔裡甫文集》(漢、維文),尼米希依提的《祖國之戀》、《塔里木姑娘》,賽福鼎·艾則孜的《第一列火車的嗚叫聲》、《阿曼尼莎汗》等。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哪些,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 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節日都 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伊斯蘭教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1.肉孜節又叫 開齋節 時間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 第9月 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 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維吾爾族民歌有哪些分類,維吾爾族民歌有哪些

維吾爾族傳統民歌按題材內容可分為情歌 勞動歌 歷史歌 習俗歌等類別。情歌數內量最多容 有著熱情洋溢 格調高雅的特點 勞動歌主要有獵歌 牧歌 麥收歌 打場歌 挖渠歌 紡車謠等。獵歌 牧歌是維吾爾族狩獵 遊牧時期的古代民歌流傳,其他歌種則反映著該民族進入農耕社會後的勞動生活。歷史歌用口傳形式,記錄了許多...

維吾爾族民歌的介紹,維吾爾族民歌有哪些

維吾爾族民歌代表作有 阿拉木汗 半個月亮爬上來 達阪城 送我一朵玫瑰花 等。維吾爾族民歌蘊藏極為豐富,就其內容可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部分。傳統民歌包括愛情歌 勞動歌 歷史歌 生活習俗歌等類別。維吾爾族聞名中外的民歌有 阿拉木汗 半個月亮爬上來 達阪城 送我一朵玫瑰花 等。維吾爾族民歌蘊藏極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