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是什麼意義

2021-03-04 00:22:02 字數 4226 閱讀 8358

1樓:關大掌櫃

你想說的是不是柏

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幾種意義:

1.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2.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

3.理想式的愛情觀,即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4.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個人,對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完美的物件,而且只有一個.

柏拉圖式的愛情會讓你愛全世界,觸控花瓣會感覺那種柔軟直達心靈深處,陽光將黑色的眼睛照亮,在風中感覺自己靈魂的顫慄。

柏拉圖式的愛情會讓你純淨,願意脫下偽裝,還原到最初的天真,願意在他面前透明,一如清晨剛凝結的露珠,晶瑩剔透,再無雜質。

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兩個人想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在同樣的哈哈大笑,不管相隔多遠,他離你的心很近,不管多久沒有聯絡,再見時依然是開心和溫柔。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酒剛剛醉到三分,想歌唱,想舞蹈,有些飄飄然,有點傻呆呆,想不清楚,說不明白,不想清楚,不說明白,現在的就是美,就是天堂。。。。。。

2樓:匿名使用者

柏拉圖(約公元前429一前347)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著名的唯心主義者。柏拉圖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認為現實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觀念世界是真實的存在。 而現實世界不是真實的存在,這樣他就完全顛倒了精神和物質的關係.

3樓:五嶽獨尊

柏拉圖柏拉圖(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對後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一個大貴族家庭。據說他的名字源於他的寬額頭,他的真實姓名卻漸漸被人淡忘了。柏拉圖生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青年時期和其他貴族子弟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並接觸到當時的各種思潮。

對柏拉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20歲拜蘇格拉底為師,跟他學習了10年,直到蘇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處死。老師的死給柏拉圖以沉重的打擊,他同自己的老師一樣,反對民主政治,認為一個人應該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農民只管種田,手工業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參與國家大事。

蘇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對平民政體的成見。他說,我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清一位良醫,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競交給隨便什麼人,這豈不是荒唐?

老師死後,柏拉圖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歲至40歲,他都在海外漫遊,先後到過埃及、義大利、西西里等地,他邊考察、邊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城,想說服統治者建立一個由哲學家管理的理想國,但目的沒有達到。

返回途中他不幸被賣為奴隸,他的朋友花了許多錢才把他贖回來。

柏拉圖到雅典後,開辦了一所學園。一邊教學,一邊著作,他的學園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不懂幾何學者免進」。

從中可知,沒有幾何學的知識是不能登上柏拉圖的哲學殿堂的。這個學園成為古希臘重要的哲學研究機構,開設四門課程:數學、天文、**、哲學。

柏拉圖要求學生不能生活在現實世界裡,而要生活在頭腦所形成的觀念世界裡。他形象地說:「劃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觀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留存下來。

」柏拉圖深知學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學園裡按照他的政治哲學培養了各方面的從政人士。他的學園又被形象地稱為「政治訓練班」。

在以後的日子裡,柏拉圖又兩次前往西西里。一次是應邀去敘拉古擔任新登基的狄奧尼修二世的教師。柏拉圖到敘拉古之後,敘拉古宮廷的地板上都鋪滿了沙礫,人們熱中於在那上面研究幾何學。

但不久柏拉圖就掃興而歸了。後來狄奧尼修二世再次邀請他去敘拉古,結果仍是敗興而歸。

柏拉圖留下了許多著作,多數以對話體寫成,常被後人引用的有:《辯訴篇》、《曼諾篇》、《理想國》、《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國》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體系的核心。他認為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一個非物質的觀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實的,而物質世界是不真實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

我們可以以美為例來理解柏拉圖所說的感覺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認識三者的關係。柏拉圖認為:世間有許多類的事物,當你判斷它是否為美時,心中必然已有了一個美的原型,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個絕對的美。

任何美的事物都無法與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過是對後者的一種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卻只有一個。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樣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樣的房子,有了綠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間的綠色......顯然,他的理念論是客觀唯心的,根本的錯誤在於抹煞了客觀世界而把假想當成了真實。

柏拉圖認為人的知識(理念的知識)是先天固有的,並不需要從實踐中獲得。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斷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靈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

一旦轉世為人,靈魂進入了肉體,便同時失去了自由,把本來知道的東西也遺忘了。要想重新獲得知識就得回憶。因此,認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真知即是回憶,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這就是柏拉圖認識的公式。

他還認為,這種回憶的本領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只有少數有天賦的人即哲學家才具備。因此,他肯定地說:除非由哲學家當統治者,或者讓統治者具有哲學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則國家是難以治理好的。

這種所謂「哲學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國的支柱。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理想國家的問題。他認為,國家就是放大了的個人,個人就是縮小了的國家。人有三種品德:

智慧、勇敢和節制。國家也應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統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衛國者;三是有節制之德的供養者。

前兩個等級擁有權力但不可擁有私產,第三等級有私產但不可有權力。他認為這三個等級就如同人體中的上中下三個部分,協調一致而無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謀其事,在上者治國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亂,就達到了正義,就猶如在一首完美的樂曲中達到了高度和諧。

其實,柏拉圖心中至善的城邦,不過是空想的烏托邦。他認為:理想的國家縱然還不能真實存在,但它卻是唯一真實的國家,現存各類國家都應向它看齊,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應爭取相似。

這就是柏拉圖對他的理想國家所持的態度。柏拉圖在文藝、美學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論主張。他的「對話」妙趣橫生、想象豐富,依此他完全有資格被列入古代文學大師之列。

然而,他卻起勁地貶低和非難文學家及詩人,他認為,一切文藝家的作品,歸根結底是模仿別人的仿製品。

柏拉圖死後,他所創業的學園由門徒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世紀之久。但學園派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仍是伯拉圖這位開山鼻祖。

摘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4樓:居寧縱珍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當人類沒有對**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的意義:

1.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物件,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物件。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你

柏拉圖是什麼

柏拉圖 plato,約前427年 前347年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另有其他概念包括 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式愛情 經濟學圖表等含義。柏拉圖 platon,公元前427 前348 是西方古代...

什麼是柏拉圖,柏拉圖愛情又是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愛情就是愛情,什麼亂七八糟的啊 愛情是上天賜予的奇蹟,在對的時間裡遇到對的人,產生相同的感情 愛情也是生活中的一種調味品,它會讓你嚐遍酸甜苦辣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

柏拉圖洞穴論的概念和主旨是什麼,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是什麼?

在 理想國 第七卷,柏拉圖作了一個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 受過教育的人與沒受過教育的人的本質 1 的不同及相關問題,人們一般稱之為 洞穴喻 在這個比喻中,柏拉圖作了如下設想 有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陽光從通道里照進來。有一些囚徒從小就住在洞穴中,頭頸和腿腳都被綁...